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兴农评 | 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落地 将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竞争力

0
分享至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创新,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强调“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要紧盯世界农业科技前沿,大力提升我国农业科技水平,加快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

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整体水平已经进入了世界第一方阵,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大面积落地应用,是连接科技创新与农业强国建设的“最后一公里”,也是将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竞争力的关键环节。

产业发展需求是

农业科技成果落地转化的着力点

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加速了农业现代化进程,为建设农业强国提供了最坚实的动力。农业科技创新必须始于市场,终于市场,确保研发成果从一开始就瞄准真实的产业痛点和技术瓶颈,只有让科技新成果与产业链发展需求精准对接和深度融合,才能从源头上解决“科技与产业两张皮”的问题。这要求科研人员深入田间地头、生产车间,针对产业面临的共性关键技术难题进行攻关,同时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产业技术联盟等实体化合作平台,让供需双方在推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持续互动,实现“边研发、边验证、边优化”的模式,确保技术方案具备落地投产达效的条件。这对应用主体而言,不仅能够获得量身定制的解决方案,更能提升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对科研主体而言,也会让科研资源分配和使用更有效率和效能,最终实现“投入—研发—生产”的良性循环。

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

为科技成果落地提供了有力支撑

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是推动农业科技现代化的关键力量,对应用主体来说,这套体系可以在产前提供良种、农机、农资的相关信息与决策指导,在产中提供技术指导,在产后提供农产品采收、储藏、加工等方法,帮助农业产业实现增产增效,提高农业科技的入户率和到位率。我国在不断健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过程中持续创新、分类施策,目前全国有40多万基层农技推广人员一年四季活跃在一线、活跃在基层,他们将复杂的技术术语转化为农民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的技能。这套服务体系通过综合运用科技特派员、科技小院、专家大院等多元服务模式,从具体的技术指导、组织赋能以及产业规划等几方面协同发力,打通了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最后一公里”。现在全国已经建成了50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提供环环相扣、覆盖全产业链的科技创新服务。

“现代农民”有助于

农业科技成果发挥更大效用

农业现代化往往是多项技术的集成应用,再好的技术也需要由人来掌握,因此只有当农民的接收能力提高了,科技成果落地的土壤才会更肥沃。在提升科技成果接收能力的过程中,教育和培训技能非常重要,可以通过举办培训班、专家讲座、线上教学等方式,不断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还可以通过培育科技示范户、家庭农场主、合作社带头人等,使他们成为接纳和传播新技术的中坚力量,这部分群体身处生产一线,又具备市场意识和经营头脑,可以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市场优势和经济效益,让科技成果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从而为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提供最根本、最活跃的人才支撑。

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落地需要构建起协同高效、充满活力的生态创新系统,这其中,发力点、支撑体系、人才培育缺一不可,只有将实验室、示范田里的技术、成果真正应用于实际生产中,才能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终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国家战略,支撑起建设农业强国的宏伟目标。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5年第20期

总监制:姚卜成

监 制:韩世雄

编 辑:张琼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中国乡村振兴 incentive-icons
中国乡村振兴
由《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负责运营
12492文章数 1597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