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杨振宁突然逝世,但这几个问题得讲明白

0
分享至

中生代大白

读完需要

4

分钟

速读仅需 2 分钟


前言:当流言遮蔽真相,我们更需铭记的事实

杨振宁突然过世,但围绕这位科学巨匠的众多误解仍在流传。

从 “被过誉” 的质疑到 “不爱国” 的污蔑,从 “势利养老” 的揣测到对其贡献的漠视,这些浅见与偏见,亟待用史实逐一击碎。

一、“杨振宁被过誉了?”—— 物理学界的丰碑无需争议

“他比霍金厉害?可我根本不认识他” 的论调,本质是对基础科学价值的无知。 杨振宁的学术成就绝非 “小众难懂” 便可低估:1954 年与米尔斯提出的“杨 - 米尔斯规范场论”,被公认为与麦克斯韦方程、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比肩的基础物理理论,直接奠定了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根基。

这一理论如同物理学的 “底层代码”,支撑了后续半个多世纪的粒子物理研究突破。1966 年发现的 “杨 - 巴克斯特方程”,更开辟了统计物理与低维量子理论的新方向,甚至促成了 “量子群” 这一数学新领域的诞生。



相较之下,霍金的研究聚焦于黑洞与宇宙学,虽因科普工作广为人知,但其学术影响力远未达到重塑物理学科基础的层级。正如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李政道所言:“杨振宁是 20 世纪物理学界的支柱之一”。普通人对其陌生,只因理论物理本就是探索宇宙本源的 “冷板凳学问”,而非缺乏实际价值 —— 今天我们依赖的半导体技术、核磁共振设备,都源于百年前看似 “无用” 的基础物理突破。

二、“杨振宁不爱国?”—— 跨越半世纪的家国坚守

“钱学森回国了,他为什么不回?还入了美籍” 的诘问,忽略了历史的复杂与人性的赤诚。

1. 滞留美国:非不愿也,实不能也

1945 年杨振宁赴美留学时,怀揣的是 “科学救国” 的初心。1950 年朝鲜战争爆发后,杜鲁门政府明确下令禁止在美获得博士学位的理工科人才返回中国,杨振宁正是被限制的核心群体成员。而钱学森、邓稼先能回国,除了国家的积极斡旋,更因他们从事的应用科学(导弹、原子弹)可直接服务于国防,美国虽阻挠却未下 “死命令”;反观理论物理,当时国内既无相关实验室,也缺乏研究土壤 —— 正如杨振宁后来所言:“回国若无法开展研究,便是对科学的浪费”。 更鲜为人知的是,父亲杨武之曾于 1957 年、1960 年、1962 年三赴日内瓦劝其回国,杨振宁虽心动却只能隐忍:“我知道父亲期待我回去,但那时的环境确实不允许”。这种无奈,直到 1971 年才迎来转机。

2. 国籍变迁:一场跨越半世纪的 “归根”

1957 年诺奖时刻:当主持人介绍他 “获诺奖时为美籍”,杨振宁立刻纠正:“那时我持的是中国护照”—— 这并非托词,史料明确显示他 1964 年才正式加入美籍,且这是一个 “痛苦的决定”。

入美籍的真相:1953 年,妻子杜致礼携子探亲时因中国护照被拒签,导致一家人分离近一年,此事成为他心中隐痛。更现实的是,非美籍身份使其无法进入美国国立实验室,甚至在买房时遭遇种族歧视(业主因他是中国人拒绝售房)。为了延续科研生命、保障家人团聚,他才最终申请入籍,而父亲杨武之 “直到临终都未完全原谅” 这一选择,更印证了其内心的挣扎。

落叶归根的践行:2003 年定居清华后,他立刻启动退籍手续,2015 年正式恢复中国国籍。面对质疑,他坦然回应:“美国给了我科研机会,我感激它;但我的根永远在中国 ——身体里循环的,是中华文化的血液”。

3. 未回国时,早已为国尽力

1971 年中美关系刚解冻,杨振宁便成为首个回国访问的美籍华裔知名学者。他从巴黎辗转拿到签证,飞越重洋回到上海,既是探望重病的父亲,更是肩负 “破冰” 使命:回国后他先后四次在美国公开演讲,用亲身经历介绍新中国的建设成就,打破西方的信息封锁;在欧洲、南美等地的演讲中,他反复强调 “中国的科技潜力”,为国家吸引了首批海外捐赠的科研设备。美国前国务院官员詹姆斯・乌利后来评价:“杨振宁的访问,为中国的现代化首开其端”。

三、“杨振宁势利养老?”—— 散尽千金育桃李的赤子情怀

“中国发展好了才回来,是为了圈钱养老” 的污蔑,在事实面前不堪一击。

1. 回国不是 “索取”,而是 “奉献”

2003 年杨振宁回国时,已放弃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的终身教职与高薪,卖掉了在美国的房子,将全部房款捐给清华大学。他不仅自己捐钱,更利用国际影响力募集 1000 多万美元,在清华建起专家公寓楼,专门用于引进海外人才。

计算机界 “祖师爷” 姚期智、数学家林家翘等顶尖学者,正是被他的诚意打动,放弃海外优渥条件回国 —— 姚期智创立的 “姚班”,如今已成为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 “黄埔军校”,直接推动中国在量子计算、AI 领域的研究水平跃居世界前列。

2. 80 岁仍在实验室,培养 “科学军团”

“老了做不动研究” 的说法纯属臆断。回国后,杨振宁主导建设了60 多个顶级物理实验室,80 多岁时仍每天出现在清华科学馆的办公室,亲自带本科生、博士生,甚至为弟子的论文逐页批注演算过程。弟子翟荟回忆:“90 多岁时,先生还会发邮件和我讨论新的计算结果,他的办公室永远对学生开放”。

他更敏锐地提出 “基础研究是科技强国的根基”,多次向国家建言重视理论物理发展,推动设立专项基金资助青年学者。

3. 真正的 “财富”:改变民族自信

杨振宁曾说:“我一生最重要的贡献,不是诺奖,而是改变了中国人自觉不如人的心理”。这句话背后,是他用百年人生书写的实证:1957 年他成为首位获诺奖的华人科学家,向世界证明 “中国人能做出顶尖科学成就”;晚年他扎根清华,培养出的 “科学军团” 已成为中国物理学科的中坚力量。这种精神传承,远比任何物质财富更珍贵。

时间终将铭记真正的伟大

从青年时的科学救国初心,到中年时的跨国破冰之旅,再到晚年的归根育桃李,杨振宁的一生从未脱离 “家国” 二字。那些非议,或是源于对历史的无知,或是受制于认知的局限,但正如他所坚信的:“浅见与偏见,终究会被时间驱散”。

我们未必能理解 “杨 - 米尔斯理论” 的深邃,却该懂得尊重一位科学家的坚守;未必能企及他的学术高度,却该铭记他为民族自信注入的力量。

毕竟,不是每一代人都能与这样的伟大灵魂共处一个时代 —— 心怀敬畏,便是对他最好的致敬。

传华为常务董事云CEO涉及云业务造假和经济舞弊问题被连降3级,严重警告!网友:难怪大嘴去管IRB了

王腾发微博祝红米K90 Pro Max大麦,被网友调侃是"腾总遗作"!王腾回应人还在!网友:好像在但又好像不在

黄仁勋自曝英伟达在中国市场跌到0%,难以想象美国政策制定者会认为失去全球最大的市场之一是一个明智选择!

“谢谢中国!”外国学者感谢中国稀土管制,称为世界和平做出重大贡献!网友:那诺贝尔和平奖?

小米SU7成都事故后,雷军首次现身演讲!尽显低调,弹幕很多“雷总好久不见,想你了雷总,雷总加油”

外媒透露,荷兰冻结中企子公司,背后推手还是美国,跟之前勒令阿斯麦对中国断供一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0度光脚、礼仪“焊死”:西班牙王后的体面与坚守

0度光脚、礼仪“焊死”:西班牙王后的体面与坚守

述家娱记
2025-11-15 11:02:06
被曝核酸造假,半年敛财4.5亿,核酸大王张核子最终下场如何?

被曝核酸造假,半年敛财4.5亿,核酸大王张核子最终下场如何?

蜉蝣说
2025-10-05 23:57:52
皇帝驾崩时,殉葬妃子双腿为何都是张开的?死前经历了什么

皇帝驾崩时,殉葬妃子双腿为何都是张开的?死前经历了什么

小嵩
2025-11-14 18:33:36
樊振东全运会封神,邓亚萍刮目相看,德甲弗队长发图文祝贺

樊振东全运会封神,邓亚萍刮目相看,德甲弗队长发图文祝贺

乒乓网
2025-11-16 20:04:00
41岁张翰看“婚房”!徐汇350大平层7500万,售楼小姐姐蹲地服务

41岁张翰看“婚房”!徐汇350大平层7500万,售楼小姐姐蹲地服务

翰林涛涛
2025-11-16 17:03:32
倪萍三婚丈夫凭《沉默的荣耀》爆火,26 岁儿子不婚成心病

倪萍三婚丈夫凭《沉默的荣耀》爆火,26 岁儿子不婚成心病

第一娱记
2025-11-15 08:29:55
百年罕见!首次在上海被目击,有人专门从北京“打飞的”赶来

百年罕见!首次在上海被目击,有人专门从北京“打飞的”赶来

鲁中晨报
2025-11-16 15:17:29
李连杰返老孩童被扒新线索,本人行为太反常,官媒曾披露具体细节

李连杰返老孩童被扒新线索,本人行为太反常,官媒曾披露具体细节

古希腊掌管月桂的神
2025-11-14 15:24:51
让子弹飞一会儿?传闻中的华润置地“收编”华侨城

让子弹飞一会儿?传闻中的华润置地“收编”华侨城

观点机构
2025-11-17 04:57:20
吴建豪谈F4:真正让我们分道扬镳的,不是泄密,是嫉妒

吴建豪谈F4:真正让我们分道扬镳的,不是泄密,是嫉妒

不八卦掌门人
2025-11-15 16:53:06
樊振东:才意识到自己连续四次进全运会决赛,每一次都是非常美好的回忆

樊振东:才意识到自己连续四次进全运会决赛,每一次都是非常美好的回忆

上观新闻
2025-11-16 16:48:05
重庆“文强”之子的现状

重庆“文强”之子的现状

年代回忆
2025-05-13 20:05:32
三类人员将被清退!一地卫健委出台新规,这一证书成为招聘硬门槛

三类人员将被清退!一地卫健委出台新规,这一证书成为招聘硬门槛

护士网
2025-11-17 10:06:11
都说忘本就忘了,为何琉球人忘了汉语,却把“我是中国人”刻进骨里?

都说忘本就忘了,为何琉球人忘了汉语,却把“我是中国人”刻进骨里?

星辰夜语
2025-11-15 16:00:10
全运乒乓男单两次夺金有多难?历史仅三人达成,小胖成功比肩传奇

全运乒乓男单两次夺金有多难?历史仅三人达成,小胖成功比肩传奇

篮球圈里的那些事
2025-11-16 23:40:12
防止形成规模性返乡滞乡,背后信号非同寻常…

防止形成规模性返乡滞乡,背后信号非同寻常…

大碗楼市
2025-11-17 08:08:40
降息,突变!美联储,大消息!

降息,突变!美联储,大消息!

证券时报
2025-11-16 15:37:10
全运乒乓单打落幕!诞生3赢家,4个输家!王曼昱、孙颖莎位列其中

全运乒乓单打落幕!诞生3赢家,4个输家!王曼昱、孙颖莎位列其中

小火箭爱体育
2025-11-16 23:34:55
【特稿】“一场引人注目的决裂” 特朗普与一MAGA阵营干将闹掰

【特稿】“一场引人注目的决裂” 特朗普与一MAGA阵营干将闹掰

新华社
2025-11-16 16:42:01
富商给瘫痪女儿招婿,穷小子为20万答应,洞房夜掀开头纱他傻眼了

富商给瘫痪女儿招婿,穷小子为20万答应,洞房夜掀开头纱他傻眼了

温情邮局
2025-05-16 14:23:56
2025-11-17 10:56:49
大白聊IT incentive-icons
大白聊IT
一个多年科技从业者分享点对科技的观察
1097文章数 24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科技要闻

营销话术反噬信任,雷军不该只是一怒了之

头条要闻

媒体:中国又一电磁弹射舰试航 可对日本形成合围之势

头条要闻

媒体:中国又一电磁弹射舰试航 可对日本形成合围之势

体育要闻

3年没踢球,他想完成“史上最难”的复出

娱乐要闻

二次封后的宋佳凭什么狂妄?

财经要闻

6666元包教包会!"杀人蜂"养殖已成灰产

汽车要闻

搭载鸿蒙座舱 新款天籁将于广州车展上市

态度原创

时尚
亲子
家居
本地
军事航空

中年女人的开挂指南,避开花衣服和紧身衣,把优雅感焊在身上

亲子要闻

保护孩子宝妈必学,什么是试探性侵犯行为?

家居要闻

回廊通道 强化空间秩序

本地新闻

沈阳都市圈“冷资源”点燃“热联动” “组团”北上“圈粉”哈尔滨

军事要闻

海军四川舰顺利完成首次航行试验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