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要让所有美国人都停止买中国产品,全买美国货,这话从嘴里蹦出来容易,可真要落地,怕是整个美国超市的货架都得空一半。
先去沃尔玛转一圈就知道——圣诞树上挂的彩灯,十有八九印着“中国制造”;孩子手里的玩具,标签上的中文比英文还显眼;连货架上的保鲜盒、厨房里的不粘锅,想找个纯美国产的,比找打折券还难。不是中国产品太强势,是全球产业链早就把各国的工厂拧成了一股绳:美国的设计、墨西哥的组装、中国的零部件,缺了哪一环,货架上的东西要么涨价,要么直接消失。
斯科特大概没算过这笔账:中国是美国第三大进口来源国,2023年进口额超5000亿美元。这些产品里,既有老百姓日常用的衣物家电,也有美国工厂急需的电子元件。真要一刀切全停了,首先喊疼的就是美国普通家庭——一件T恤可能从10美元涨到30美元,孩子的书包贵出一半,连加油站的塑料加油枪,都得因为缺了中国产的密封圈而断货。
更有意思的是,很多贴着“美国制造”标签的产品,骨子里藏着中国基因。特斯拉的电池用着中国的正极材料,苹果手机的玻璃面板来自中国的工厂,甚至美国农场里的拖拉机,不少零件都印着“Made in China”。所谓“全买美国货”,就像要求一棵大树只靠树干结果,忘了枝叶早就伸向了全世界。
美国企业的反应更直接。沃尔玛的CEO在听证会上直言:“离开中国供应链,美国通胀至少再涨3个百分点。”那些靠中国零部件降低成本的美国厂商,要么跟着涨价失去市场,要么就得把工厂迁回美国——可美国的劳动力成本是中国的5倍,土地租金贵出3倍,最后埋单的还是美国消费者。
斯科特们大概活在“制造业回流”的幻觉里,以为只要喊句口号,产业链就能像听话的士兵一样排队回国。可现实是,中国的供应链优势不是一天堆起来的:从深圳的电子元件市场到义乌的小商品集群,从港口的自动化码头到覆盖全国的物流网络,这种“高效+低成本”的组合,全球找不出第二家。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当年也喊过类似的话,结果四年下来,美国从中国的进口额反而涨了15%——市场规律这东西,从来不听政客的指挥。
说到底,这种“停止买中国产品”的论调,更像场政治表演。它故意忽略了一个最基本的事实:中美贸易不是谁求谁,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生。美国消费者用中国产品降低生活成本,中国工厂用美国订单养活工人,这种平衡一旦打破,受伤的从来不是某一方,而是整个产业链上的所有人。
就像邻居家的面包店用了你家的面粉,突然说要自己磨面,结果发现磨出来的面粉又贵又糙,最后只能让买面包的人多掏钱。斯科特们大概觉得老百姓好糊弄,可钱包是最诚实的——真到了货架空空、物价飞涨的那天,最先被骂的,恐怕就是喊着“全买美国货”的人。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