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是 “世界粮食日”, 近期,浙江师范大学附属杭州笕文实验学校(笕桥实验中学)五年级的同学们走出课堂,走进田间地头,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学农实践活动。此次活动以 “感知水稻文化,珍惜每粒粮食” 为主题,让同学们在亲手劳作中解锁水稻的 “成长密码”,深刻体会 “粒粒皆辛苦” 的内涵。
活动伊始,同学们首先学习了 “水稻发展史”。通过老师生动的讲解和图文并茂的展示,大家了解到水稻从远古时期的野生品种,到如今高产优质的改良品种,背后凝聚着无数农科人员的智慧与汗水,也明白了水稻作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对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意义。“原来我们每天吃的米饭,有这么悠久的历史!” 五年级(5)班的同学在听完讲解后,忍不住发出这样的感叹。
![]()
随后,同学们迎来了期待已久的农事体验环节。在选种区,大家小心翼翼地拿起稻种,按照颗粒饱满、无病虫害的标准仔细挑选,亲身感受 “好种出好苗” 的道理;舂米环节中,同学们两人一组,轮流握住舂米杵,随着 “咚、咚” 的节奏用力捣击,看着糙米慢慢脱去谷壳变成白米,脸上满是兴奋;筛米时,大家手持筛子轻轻晃动,将细碎的米糠与米粒分离,动作虽略显生疏,却格外认真。
![]()
![]()
最让同学们印象深刻的,莫过于下田割稻、打稻的体验。挽起裤脚、戴上手套,同学们化身 “小农夫”,在老师的指导下拿起镰刀,弯下腰小心翼翼地收割稻穗。“左手抓稻秆,右手握镰刀,要贴近根部割才不会浪费!” 老师一边示范,一边提醒大家注意安全。大家拿着割下的稻穗到打稻机旁用力拍打,看着金黄的稻谷逐渐脱落,成就感油然而生。
![]()
![]()
![]()
劳动过后,同学们还体验了做糍粑的乐趣。将蒸熟的糯米放入石臼中,大家合力挥舞木槌反复捶打,直到糯米变成细腻软糯的糍粑,再裹上黄豆粉,一口咬下去满是香甜。“这是我第一次自己做糍粑,感觉比超市买的好吃多了!” 五年级(4)班的同学捧着自己亲手做的糍粑,笑得格外开心。
![]()
![]()
此次学农活动,不仅让笕文实验学校五年级的同学们近距离接触了农耕文化,更在实践中懂得了粮食的来之不易。同学们纷纷表示,今后会更加珍惜每一粒粮食,不浪费、不挑食,用实际行动践行 “光盘行动”。浙江师范大学附属杭州笕文实验学校副校长谢开源表示,未来将继续开展此类实践活动,让更多学生在劳动中成长,在体验中感悟,培养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的良好品质。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