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王瑞虎1948年填写的入党志愿书。 本报记者 柳安臣 翻拍
77年前的入党志愿书上,文字清晰,铿锵有力——这是写于1948年的入党志愿书,入党申请人是王瑞虎。近日,在河北省图书馆举办的抗战文献精品展上,一份保存较完好的入党志愿书引来众多市民参观学习。
这份落款为“华东渤海军区总分校政治部”翻印的入党志愿书,16开大小,填写日期为1948年10月29日,入党申请人是三校一大一中队,姓名王瑞虎,年龄24岁,籍贯为安徽省“朝县”,何时何地入伍栏填写的是1944年4月,“芜和县竹子岗”参军。
这位战士填写的履历基本可以辨识:王瑞虎1944年参加地方武装皖南支队……1947年参加孟良崮战役负伤……
在为什么要加入中国共产党一栏,这位24岁的战士是这样写的:“为了解放全国受苦群众不受压迫和剥削,为中华民族独立自由而奋斗到底。”整张入党志愿书按表格填写,包括家庭成分、文化程度、有何特长等内容完整且规范,党支部委员会在讨论结果一栏签字并盖上印章。
“这份泛黄的纸张是历史的见证,当年正处于战争动荡时期,但入党程序非常严谨。”河北省红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杨国遵说,这份入党志愿书是他在一次收藏交流活动中得到的,入党志愿书除了手写字体为蓝色和黑色,纸面的五星、党徽、入党誓词、表格、印章均为红色,非常珍贵。
杨国遵介绍,战争年代的环境非常艰苦,入党志愿书内容出现了错别字,也有可能是出于保密需要,采用谐音字代替,“朝县”应为现在的巢湖市。当年的入党志愿书一般交由本人保管,许多战士把入党志愿书等珍贵物品折叠起来缝进衣服里,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还能看到当年留存下来的入党志愿书,比较少见。
先辈的红色记忆,更是家族的荣耀。杨国遵说,他想寻找王瑞虎本人或者他的家人,把这份1948年的入党志愿书归还给他们,让这种革命精神代代相传。
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岳雪侠博士表示,相隔七十余年,入党志愿书上朴素直白却又真诚的语句,仿佛能看到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革命前辈们怀揣理想和抱负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仍然可以从中感受到炽热的理想信念与崇高的信仰。这份77年前的入党志愿书,是一位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真实写照,是对党庄严承诺的历史见证。
(来源:石家庄新闻网。原文载《石家庄日报》2025年9月2日第5版,作者:石家庄日报记者柳安臣、郭莉萍、赵志娴。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