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看点|人物访谈|文学领地|原创殿堂
literatureSunday
2025年 第 42 期
《济宁看点•星期天》
新锐.经典.卓越
分享原创作品 品味文学人生

编者按:
应《济宁看点》编委会的邀约,李木生老师在《济宁看点》开设《午夜烛台》专栏,以飨读者.
![]()
李白三题
文/李木生
自由的明月
月是他无所不达的翅膀,月是他爱恋不已的情人,月是他永不枯涸的灵感的源泉,月是他苦乐同享的知音,月是他永远骚动不安的灵魂的最终的家园。
磊磊落落,揣着人间的欢喜与忧愁,用无限的光彩将苦难而又黑暗的人世夜夜点亮的,那是明月了。微昂着头,怀着仁义涵养出的耿烈、豪情打造出的英雄气慨,为盛唐乃至千百年来的中国吹响个性解放的号角、以其叛逆精神为古板无趣的旧时的中国开出一条生命的自由欢乐之河的,那当然就是李白了。
李白从明月获得了解放的无穷空间,明月也因李白浪漫的诗心而越发生动。明月是李白最伟大的朋友。明月伴着李白,正从遥远的唐代潇洒而来。
人或许是渺小而卑微的,但是人的精神却可以达到高洁而又博大的高度,于是高洁博大、被李白从小就称作“白玉盘”、“瑶台镜”的明月(李白《古朗月行》),便成为李白生死不渝、灵犀相通的知音了。皇帝看不上他,说他“固穷相”,说他“非廊庙器”,罢遣他,他感到了大志不得伸的痛苦,可他并不感到孤独;众官僚诬陷他、挤兑他、孤立他,他只有愤怒蔑视却不感到孤独——因为有他心心相印的明月,正从一碧如洗的高空投来理解与钦敬的目光。
可以断送我做官的一切路径,甚至可以让我一贫如洗,但是我有知己明月。在这轮明月面前,一切的人全都平等,任你有天大的本事、天大的权力、天下的财富,也无法霸占天上的明月,“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李白《襄阳歌》)。明月不会被收买,明月不会被腐蚀,明月总是清清朗朗普照着天下。只有对于无助的百姓,对于因为心地正直光明而遭受巨大痛苦的人,明月才是体贴而慷慨的。它可以当你的信使,再远的路程、哪怕是生死之隔,也能让其顷刻交流。它还可以裁下一片长栽在你的心里,让你在灰暗庸碌的日子里,感到着浪漫与光明。还有美,美丽之美、美妙之美、美好之美,都会从月亮得到最为完美的诠释。当混淆在茅厕一样官场中的李白,因为污秽与黑暗而感到痛苦不堪的时候,正是月亮的美好洁净明亮,给了他毅然超拔的力量。这无穷无尽的大美,更为李白本就天才的想像,造就了波澜壮阔的景象。月是咱百姓的明月,月是我平等的宣言,月是人间美与欢乐的源泉!
当人生的羁绊横七竖八束缚着他自由翱翔的天性的时候,是明月给了他抖落枷锁的激情与力量,并给他展现出了自由翱翔的无限辽阔的空间。
秋天的夜空湛蓝清邃,正是最显月亮高洁明亮的时候。秋月就是李白的魂魄了,他的心宇也如秋天的夜空一样的湛蓝清邃。澄明的月与澄明的李白,便在这湛蓝清邃的秋夜里相拥相融着。有露珠悄然滴遍人间,每一滴上都栖满着李白浪漫的诗韵与晶莹着李白诗韵的月光。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李白《关山月》),万里关山、万里明月里,弥漫着的是李白对于穷兵黩武的统治者的滔滔控诉,对于百姓苦难的无限深切的同情;“三杯拂剑舞秋月,忽然高咏涕泗涟”(李白《玉壶吟》),壮志难酬,生命易逝,那就让响遏流云的豪情和着青春永葆的月色,飞扬在天地间;“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李白《子夜吴歌》),这种对于平民生活的倾心与向往,不也透露着对于糜烂的宫廷生活的厌恶吗?“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李白《苏台览古》),则是对于历史兴亡的慨叹;“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李白《秋浦歌第十四》),又洋溢着对于青年炼矿工的赞美和对于劳动的歌唱……而那首千古名诗《静夜思》,更是使明月与李白,在世代人类的心间口上一齐永垂不朽了。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李白《把酒问月》),振动着硕大无朋的翅膀,李白在月光里翱游,毫无踬碍地穿行在茫茫的宇宙间,俯察着浩如烟海的人类的历史。曾使自己异常痛苦的人生蹭蹬,突然变得渺小无谓,只有旷迈而又欢欣的情绪,如皎洁的月光溢满在天地间。
酒中李白
如果说李白自由飞翔的翅膀,一扇是明月,驮着光明与欢乐的话,那么他的另一扇翅膀当是酒了,“惟愿当歌对酒时,月光常照金樽里”(同上),只是这扇翅膀上湿淋淋溅满着旷世的愁苦。
虽然是在欣欣向荣的盛唐,悲剧的命运,也无可回避地贯穿着李白生命的始终。二十五岁出蜀,为实现鸿鹄之志而在达官贵人之间交接干谒,奔波不息,忍受了难言的屈辱,直到四十二岁上才被征召进京。进京三年,挂了个名为顾问实则玩物的差名,又遭诬陷排挤,冷遇罢斥,经受了更加沉重的屈辱、痛苦,甚至绝望。被皇帝罢斥之后,则是一个漫长的穷困潦倒、寄人篱下的过程。当他反抗命运,并企图主宰命运的时候,等待他的却是获罪流放,病、老相逼,穷愁客死。其《行路难三首》,既是他悲怆心怀的呼号,又是对于自己一生埋没的悲愤的概括——“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行路难,行路难”,李白用他的宝剑他的诗笔一声声质问着这个不合理的社会、这个不公平的人间、这个丑陋无比的制度。
他的悲剧,也是整个中国封建社会中知识分子共有的悲剧。不管打着怎样的好名号、好招牌,只要中国的知识分子还在延缓着、重复着这样的悲剧,这个制度就是从骨子里还是鲁迅说的“老调子”,就是不人道的、不合理的,也就是必须打破的。
孔子流浪,屈原投江,司马迁横遭宫刑,嵇康被构陷杀害……哪一个正直而又富有才能的知识分子有着好的下场、好的心情? “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李白《古诗之十五》), “生儿不用识文字,斗鸡走马胜读书”(长安民谣),为中国封建社会抓足了面子的盛唐,却在诗人与市民的了了数语中露出了“本色”。
可是这些悲剧的主角们,却一个个满含着忠心,鞠躬尽瘁地上演。用一个个本该活蹦乱跳的生命上演悲剧,用一代代本该创造本该快乐的生命演绎痛苦,却还要前仆后继地上演、忠贞无二地演绎,这当是悲剧中最为惨痛的悲剧。
总算有了一个李白。他在痛苦的悲剧中觉醒, “行路难,归去来”,独立之心,犹如明月,高悬在黑魆魆的王朝上空。
但是先觉与独立者总要承受更大更深的痛苦、灾难、忧愁。李白不仅感受着中国专制统治的黑暗和中国封建官僚的全方位腐败,还预感到了旧制度及其官场的不可救药。他不仅从自身的命运历程看清了中国知识分子宿命般的悲剧命运,更亲身体察到了悲剧中的中国知识分子愚忠的蠢笨与可怜;还有知识分子的自甘堕落、自污心地,为了一点私利而猛烈厮咬、自相残杀时的卑劣与冷酷、虚伪与庸俗。这种与碧空明月不共戴天的庸俗——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甚至侵袭到了他原本晶莹雄健的精神领地。当然还有生命的易逝、生命的不返,生命的脆弱、生命的无助。他知道了这一切,这一切便更加不可调和地与他独立自由、光明磊落的精神,与他巨大高远的理想追求,发生着持久剧烈的冲突,从而也便发生了不可名状的巨大痛苦。只是盛唐的“盛”字,曾遮挡住了多少人的眼睛,让人无法看清李白那罕世的痛苦与惆怅。
痛苦与惆怅的李白,便必然地要与酒结下生死之交了。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意气风发的李白,曾在酒中酿进了青春的欢乐。但是只有这罕世的痛苦与惆怅也被他酿进酒中之后,他才真正喝出了点儿味道。
酒是大浪滔滔的巨流,可以载着他奔放昂扬的激情,冲决一切障碍向前向前,与浩瀚自由、安祥从容的大海同呼同吸。酒是明丽灼热的火焰,点燃了李白弥天的不平与愤怒,举剑惊风雨,落笔泣鬼神。酒是横空出世的山岳,飘逸的李白正屹立在峰顶迎着八面来风,尽览悠悠天地、茫茫历史,明亮异常的眼睛里有日落月出。酒是夏日的豪雨,电闪雷鸣里,李白滂沱的诗情让天也淋漓、地也淋漓。酒是雨后的艳阳,透过阴云照亮世界,也廓清了内心深处的郁闷与庸俗,让一个彩虹般美丽的人格,傲然地挂在刚刚被雨水清洗一新的蓝天上。酒也是人间最为珍贵的真情,蹉跎的读书人和受苦受难的百姓从自己的心上为李白斟满,一杯又一杯,让李白平生了多少人生的欢畅与留恋。
洞庭湖,微山湖,都是李白的酒杯吧?李白举起了酒杯,天上的日月醉了,地上的山河醉了,连同那千载的抑郁与千载的不平,都在这天人同醉里得到了火山爆发般的喷薄与伸展,“涤荡千古愁,留连百壶饮”(李白《友人会宿》)。有酒的翅膀,李白举起酒杯,便可以无所不至地飞翔了,那在梦里也难得的解放,就在酒中实现了。李白举起酒杯,平等二字就在历史的大河中站成了中流砥柱。“一醉累月轻王侯”(《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皇帝百姓,哪一个不是生来光溜溜、死去溜溜光,摆什么臭谱?李白举起酒杯,甚至连生死都可以置之度外,老怕什么,死又何妨,“人生飘忽百年内,且须酣饮万古情”(《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愁来饮酒二千石,寒灰重暖生阳春”(《江夏赠韦南陵冰》)。李白甚至可以举起酒杯劝住为太阳拉车的六龙,“北斗酌美酒,劝龙各一觞”(李白《短歌行》),让人生韶华常驻。
一千四百年已经过去,我却分明听见,李白正举起溅着豪气与浪漫的酒杯,向着长长的从前与遥遥的未来发问:还有哪一个知识分子能够像我这样敢于扬眉吐气?尤其是当我们连酒里都已掺上堕落与庸俗的时候,我们该如何回答李白的发问?
瞧,那个布衣一生的李白,正举着他那永也不朽的酒杯,乘着月光,将帝王将相的坟墓遗忘在身后,高吟着《将尽酒》向我们走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人生得意需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李白之死
犹如生是每一个人的权力一样,死也是每一个人的权力。公元762年晚岁,这个死的权力就要降临到李白的头上了。重病,衰老,获罪,流放,穷困,孤单,共同凝结成“死”的阴云笼罩着六十二岁的李白。
死神虽然气势汹汹,内心却在胆怯着,就为了李白那依然不见消歇的英雄气慨。
朝辞白帝,暮至江陵,驾轻舟一日千里,连野猿的啼叫都成了生命的歌唱,这哪里像一个戴着“叛逆”罪名的将死之人,简直就是一个意气风发的青春少年!那挂“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庐山瀑布,不就是他在暮年时分从九天银河一手牵下人间的吗?这是激情的瀑布,这是豪情的瀑布,这是美的瀑布,一千四百年过去了,这挂不老的瀑布依旧弹奏着山河与人心,令山河与人心都飞翔起涨满着激情的憧憬。中国文人们不是一片悲秋之声吗?悲命运的乖蹇,悲生命的短暂,惟有李白,却把秋日擦拭得如自己的心怀一般亮堂透彻,就是老了也还要率真地“我觉秋兴逸”,歌唱秋日的灿烂与欢喜(《秋日鲁尧祠亭上宴别杜补阙范侍御》)。人的头发白了掉了,犹如树叶黄了落了,谁见过树木因为落叶而对秋天怨声载道?没有。那么人就更没有工夫怨声载道了,哪怕死神明天就来,我也要把今天过得“青枝绿叶”。当然,返青的枯草,也不用感谢什么春风,更不必三呼万岁了,只要自己的根上始终留存着翠绿的理想,就是千年的冰霜,又怎能阻挡住萌绿的脚步?
这就是李白,老了仍让飞扬的情思驰骋于天上地下,老了仍让生命的脉搏海涛般激荡。
安史之乱爆发。国难当头之际,皇帝唐玄宗领着老婆大臣,带头弃京逃跑;老年的李白却置陷在山东战火中的子女于不顾,披挂上阵,于五十七岁的时候毅然参加到永王平叛杀敌的队伍。谁知一腔热血竟遭当头冰水,经过了下狱流放,经过了乞讨江南、无可归依,李白离死亡的终点越来越近了。公元761年的秋天,史朝义叛焰复炽,太尉李光弼出镇临淮。平叛的大业再一次在李白的胸中激起万丈雄心,已经六十一岁的诗人竟然在重病之中再度请缨。请看他的这首诗吧,光是题目就让人魄震魂撼:《闻李太尉大举秦兵百万出征东南,懦夫请缨,冀申一割之用,半道病还,留别金陵崔侍御十九韵》。
这就是李白,这就是临近死亡的李白,仍然一手仗剑,一手持笔,仗剑能“为君谈笑静胡沙”(《永王东巡歌之二》),持笔则“兴酣落笔摇五岳”(《江上吟》)。而且以死为背景,他似乎看清了生的全部美妙,满眼满怀的世界,都沐浴着生的绚丽、生的深情、生的盎然与智慧。夕阳即使如小小的蜡烛头一样的短暂又何妨?明天早上,新的太阳又会从东方升起,旭日之下,便是那生龙活虎的百川永不停息地奔向大海。于是创作的欲望在他苍茫的胸怀里更加的汹涌澎湃了,久违的家乡也在他生命的尽头生成一片蝶飞蜂闹的春野。
是什么让他“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宣城见杜鹃花》)?那是家乡的子规鸟在叫、家乡的杜鹃花在开啊!它们开在李白醒时的了望中,它们叫在李白梦中的相思里。多少回,他想一吐想家的情怀,但是他怕那情意缠绵的巴山蜀水羁縻了自己飘然远行的脚步。多少回,那浓浓的相思已经鼓涨得心口难受了,但他还是默然地忍着,他怕一旦点着便会燃成漫天的大火。而今,来日苦短,家乡苦远,那就一吐为快,让巴蜀与游子在他的诗中痛快地拥抱吧!
对于李白,死神也许只有感动。让死神感动的,还有李白的痛苦。他的痛苦,是壮志难酬、报国无门、志士蒙羞、又逢绝境的痛苦。
寻阳的监狱和夜郎的流放,彻底粉碎了李白的卿相之梦,他一定是无数遍地咀嚼过司马迁的话了“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畜之……”而身体的迅速衰老和已入膏肓的疾病,连他最后的希望也彻底破灭了。早已是无家可归,所依的本家当涂县令李阳冰也就要退隐,还有肝癌后期的难忍的疼痛。白发委于枕上,曾经容纳着一个宇宙的头颅里,似乎有出世、入世的两个李白在打架:一个是“谪仙人”,可以“戏万乘若僚友”,可以“一月累醉轻王侯”,可以“凤歌笑孔丘”;另一个则是早年常求人荐引,晚年常求人接济,到头来却落了个万里天下却没有他李白安身立命的立锥之地的境地。“人闷还心闷,苦辛长苦辛”(李白《江夏赠韦南陵冰》),痛苦的李白痛苦到了精神崩溃的边缘。
此刻,李白想起了他的诗。
想起了诗的李白陡然坐起,长长的白发如瀑布般泻下峭壁似的头颅,一丝灿烂的笑意开在唇上,两目炯炯有电光石火,眉宇间又亮堂起逼人的英气。一篇篇的诗章,犹如一条条的江河扑面而来,在他的胸际汇聚,喧嚷,奔突,积蓄为波澜壮阔的诗的海洋。啊……啊……这就是我李白的生命了!天下伟大能几人,我李白就算一个。死,来吧,你来一千次一万次好了,我的诗歌照样活着!我这个顶天立地的人如青青的山峰般站着!人不能活在坟墓里,不能活在碑石中,甚至也无法活在钦定的史书上。人要活在世上,活在世人的心中,活在世人心中的爱戴里。那么,我李白就要永远地活下去了。来来来,皇帝老儿,咱们比试比试,你有你的江山,我有我的诗歌,看看咱们谁拥有得更多,看看咱们谁能真正的不朽。当你的江山社稷已成累累荒冢的时候,我李白诗歌的海洋还照样波翻浪卷、吐日映月,“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李白《江上吟》)!
连李白都被这诗的海洋惊诧得有些不知所措了。他握着死神的手,豪迈地说:伙什,稍等,让我再挖出一条河来。剑在靠床的墙上,笔在床头的几上。李白望了一眼墙上的剑,伸手拿过毛笔,手不停辍地写下了他的最后一首诗歌《临终歌》:“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写罢,高声朗诵一遍,连同他十不存一的诗稿一并托付给了族叔李阳冰。
剑就挂在墙上吧,连笔也掷于几上。李白高举起酒壶,将仅剩的酒一气喝尽,便乘着月色,微仰着头,朝着长江滔滔东去的地方飘然而去了。“旷然小宇宙,弃世何悠哉”(李白《游泰山》)!今夜,李白感到了从未有过的轻松。
三十七年前,二十五岁的李白就是作罢《大鹏赋》才一举冲天出蜀去的。而今,这只大鹏又要飞往何方?
没有了钱的束缚,没有了功名的束缚,没有了家庭的束缚,甚至也没有了诗与身体的束缚,彻底解放了的大鹏,今夜要作真正自由的飞翔。
凉凉的江风吹在热热的脸上,犹如清朗的风鼓在远游的帆上。白发皑皑,月光融融,闪亮的眸子映着不老的河山,天、地、人便在这安祥生动的月色里融为一个和谐美妙的生命了。
一种从未有过的欢乐,潮水般漫过了他那曾经伤痕累累、痛苦万状的心灵。
李白看到了一江的美酒,美酒的波纹间,正闪烁着那轮万载常新的月亮。一个透彻光明的人间,一个透彻光明的天地,一个透彻光明的李白。在这光明透彻的夜里,李白张开双臂,向着美酒含月的大江、向着江中的那轮光明透彻的圆月,扑去!李白醉了,天地醉了,人间醉了……大地已成子宫,江水即是羊水,重生为婴儿的李白正乘着月光飞升,每一片月光都是一枚银光闪闪、剔明铮亮的羽毛。
记住这个时刻吧,公元762年阴历11月的一个月圆之夜,中国安徽当涂采石江上,一个无比欢乐而又无比痛苦的灵魂,将死亡也解放成幸福的诞生与自由的飞翔。
(本文刊发于2021年第5期《书屋》杂志)
![]()
![]()
李木生简介:山东省散文学会副会长,中国孔子基金会讲师团专家,济宁散文学会、淄博市散文学会名誉会长。发表出版散文作品近300万字,作品曾被《人民文学》《当代》《十月》《大家》《钟山》《花城》《随笔》《新华文摘》等刊物重点推介,并入选《三十年散文观止》、《新中国70年文学丛书散文卷》、《新中国散文典藏》、《中国百年散文》等二百余部选本。
![]()
精彩呈现
![]()
【午夜烛台】李木生:被露水打湿的月亮
《济宁看点》法律顾问:山东舜翔(济宁)律师事务所
法律问题请拨:13371211587(杜飞律师)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所发表内容、图片、文字、字体等版权信息注明来源的,版权归原出处所有,无法查证版权的或未注明出处的均来源于网络搜集。如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其中的内容与图文等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请在发现之日及时与本平台(联系方式QQ:1067959582)联系,我们将在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