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四点的西安鄠邑,被一阵细碎的雨唤醒。夜雨如丝,轻叩房车,也叩开了思绪的闸门。昨日在连霍G30高速上的画面仍清晰如昨——从天水到宝鸡,房车在丛山峻岭间疾驰,窗外是泼墨般的青山绿水,山顶萦绕着若有似无的云雾,宛如仙人遗落的纱巾,那一路的景致,是刻在眼底的人间盛景。后来才恍然,那段让人心醉的山峦,正是华夏大地的脊梁——秦岭。六天三千公里的行程,车轮碾过的不仅是道路,更是一部流动的华夏文明史,而这其中,最让我心潮澎湃的,便是关于弘农杨氏的印记,因为我等,正是杨震公六十五代裔孙。
![]()
![]()
![]()
![]()
![]()
![]()
弘农杨氏,这个发源于弘农郡的家族,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在全国的历史与政治意义,早已超越家族本身,成为一种文化符号与精神象征。从历史维度看,弘农杨氏自汉代起便跻身世家大族之列,历经数朝而不衰。在政治舞台上,杨氏子弟多秉持忠君爱国、清正廉明的信念,从西汉的杨敞官至丞相,到隋朝杨坚建立大一统王朝,再到唐代多位杨氏重臣辅佐朝政,家族成员以卓越的政治智慧与担当,深度参与并影响着中国历史的走向。他们不仅是王朝更迭中的参与者,更是儒家治国理念的践行者,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融入仕途,为各时代的稳定与发展贡献力量,其家族的兴衰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成为中国古代世家大族与中央政权互动的典型缩影。
而谈及弘农杨氏的精神内核,绕不开的便是先祖杨震公“四知拒金”的千古佳话。“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当暮夜的黄金摆在面前,杨震公的这句话,如惊雷般划破了世俗的贪念,也为后世子孙立下了不可逾越的道德标杆。“两袖清风”四个字,在杨震公身上并非空洞的口号,而是融入骨血的生活准则。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不谋私利,不徇私情,离任时行囊空空,唯有一身正气与百姓的爱戴。千百年来,这份清廉自守的精神,早已成为刻在杨氏族人基因里的密码,更成为整个中华民族推崇的为官之道与处世哲学。
下图为我的出生地新疆新湖“万亩鹰湖”的初升日出
![]()
![]()
![]()
![]()
![]()
![]()
![]()
![]()
于今人而言,杨震精神的意义早已超越时代。在物欲横流的当下,“四知”的警示如一面明镜,提醒着我们无论身处何种岗位,都要坚守内心的底线,不被外界的诱惑所扰。它教会我们,真正的财富不是金银珠宝,而是问心无愧的坦荡;真正的荣耀不是高官厚禄,而是清正廉洁的口碑。对普通人来说,这份精神是生活中的“清醒剂”,让我们在面对利益抉择时,能想起先祖的告诫,守住做人的本分;对为官者而言,这更是“护身符”,时刻警醒着权力当为百姓所用,而非满足个人私欲。杨震的“两袖清风”,是留给后世最珍贵的精神财富,它让我们明白,唯有坚守初心、恪守正道,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稳、走得远。
![]()
“弘农杨氏,天下一家人”,这句沉甸甸的话语,在这个雨落黎明的时刻,显得格外有分量。六天三千公里的行程,我追寻着先祖的足迹,从秦岭的青山绿水间,感受着华夏大地的壮阔;从历史的尘埃中,触摸着弘农杨氏的荣光。☀️《中华杨氏通谱》现代版的记载,我作为杨震公的六十五代裔孙,这不仅是家族血脉的延续,更是先祖精神的传承者。此刻,西安鄠邑的雨还在淅淅沥沥,黎明的曙光已在天边酝酿,心中的感动与自豪无以言表。唯愿以先祖为榜样,将“四知”精神与“两袖清风”的品格融入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弘农杨氏的家风世代相传,让这份跨越千年的精神力量,在新时代依然熠熠生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