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文学家威廉·帕森思
1845年,爱尔兰天文学家威廉·帕森思在他位于比尔尔的家族庄园里,设计建造了一台光学望远镜,高18米,物镜直径182厘米。
![]()
望远镜镜面
望远镜的建造历时三年。用于望远镜的青铜镜面于1842年春铸成。镜重4吨,其精磨加工以及18米高望远镜结构的安装一直持续到1845年2月,这时天文仪器才准备好投入使用。
![]()
帕森思一家在望远镜筒内:建造期间
这台望远镜成为了一个如此巨大的结构,尤其对当地居民来说,他们以前从未见过类似的东西,因此将这台巨型望远镜称为“利维坦”。当时,“利维坦”一词用来指代巨大的海洋怪物。
![]()
望远镜“利维坦”
借助这台望远镜,天文学家威廉·帕森思观测夜空中的星系和宇宙星云。在观测过程中,他发现一些宇宙天体并非气态,而是包含大量小恒星的星团。以前的望远镜无法观测到这些细节。凭借这台望远镜,威廉·帕森斯首次发现了星系的螺旋结构(M51),后来由于其波浪状的形态,这个星系被称为“漩涡星系”。
![]()
威廉·帕森思绘制的漩涡星系图,1845年
这幅漩涡星系的速写是威廉·帕森思在遥远的1845年,用粉笔在木板上绘制的,当时他正透过“利维坦”望远镜观察。如今,这幅星系速写已成为公共财产。螺旋星系“漩涡星系”位于猎犬座,距离地球大约为2400万至2800万光年。
![]()
与现代望远镜照片的对比
直观对比:左侧为威廉·帕森思绘制的星系图,右侧为2019年由现代空间望远镜“斯皮策”拍摄的漩涡星系照片。
“利维坦”望远镜拥有如此强大的性能,即便与现代大型望远镜相比,其观测图像也毫不逊色,这一点从与帕森斯速写的对比中可清楚看出。直到1917年,“利维坦”一直是19世纪世界上最强大的望远镜。
这台望远镜的历史如下: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利维坦”被拆解,几乎所有零件和组件都被熔毁。
![]()
伦敦科学博物馆的镜面
望远镜的一块镜面遗失,而另一块保存至今的镜面现收藏于伦敦科学博物馆。
![]()
“利维坦”望远镜结构复制品
1997年,在爱尔兰的比尔镇(Birr),在同名的大城堡内,安装了一台“利维坦”望远镜的复制品,但没有主要的工作镜面。原因在于原始结构的设计图已未保存,复制工作只能依靠现有的描述和图像来完成。
![]()
维多利亚时期的“利维坦”望远镜图片
这是一幅彩色棉质墙挂,展示位于爱尔兰伯尔城堡(Birr Castle)的所谓“帕森思镇利维坦”(Leviathan of Parsonstown),这是一台大型反射望远镜。墙挂的每个角落都有一个黄铜吊环,用于悬挂作品,左下角印有编号“109”,下方还有一个位于伦敦特拉法加广场威廉国王街的工人教育联盟(Working Men's Educational Union)的印章。这是国家海事博物馆(NMM)现存九幅以天文为主题的墙挂之一,这些作品均由工人教育联盟制作。它们采用石版印刷在棉布上制作,可能是为了避开纸张税。
这些墙挂曾被用于在不同地点举办的讲座中,展示最新的知识进展。工人教育联盟是一个慈善组织,旨在为工人阶级提供教育。该联盟第一份年度报告(1853年)将墙挂编号109列为“爱尔兰帕森思镇的罗斯伯爵大反射望远镜”。对于订阅者,价格为1先令6便士;对于非订阅者,则为2先令0便士。这是描绘望远镜及其光学原理的一系列墙挂之一。国家海事博物馆还收藏有一张伯尔城堡望远镜的印刷品(PAJ3506)。“帕森思镇利维坦”(Leviathan of Parsonstown)是该望远镜的昵称,因其巨大的尺寸和当时的技术突破而得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