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1年冬,凌压西出生在广西容县石塘村的一户普通农家,他从小就帮着家里放牛砍柴。直到十九岁,才第一次走进学堂,和比自己小七八岁的孩子一起读书认字。1913年他进入容县立中学,经常光着脚走在石板路上。1917年报考广西陆军讲武堂时,他背着简单的行装离开了家乡。
![]()
在讲武堂训练时,凌压西总是最用功的那个。除了日常操练,他晚上还点着油灯看书。从讲武堂毕业后,他从排长做起,到1932年已经成为第十九师第五十五团团长。1936年桂军整编,他调到第四十八军任职。
卢沟桥事变的消息传到广西时,凌压西正在第四十八军一七六师担任副师长兼五二六旅旅长。1937年8月,他奉命带领部队北上抗日。经过江西时,沿途老百姓往士兵手里塞熟鸡蛋和干粮。10月到达上海大场镇时,阵地上到处都是炮火留下的弹坑。凌压西指挥部队利用残存的工事组织防守,在最危险的时候亲自带着士兵用集束手榴弹打坦克。这场会战中,他负责的阵地始终保持着完整的防御体系。
1938年5月,凌压西升任第八十四军一八九师师长。这时武汉会战即将开始,他必须在一个月内完成部队整训。七月间的黄梅县城特别闷热,站在城外高地上,能看到远处日军第六师团推进时扬起的尘土。桂军士兵用的汉阳造步枪已经很旧了,每个连只有两三挺轻机枪。而日军不仅装备了三八式步枪,还有重机枪、迫击炮,连坦克和飞机都配合作战。
![]()
凌压西在一次巡视阵地时,发现普通深度的战壕很难挡住日军进攻。这时正好押送日军俘虏的队伍经过,他叫住队伍,仔细打量那两个垂头丧气的日本兵。发现他们确实比广西士兵矮不少。他围着俘虏转了几圈,突然让卫兵去拿来尺子测量,结果一个一米五三,一个一米五五。当晚的军事会议上,他指着沙盘说“日军坦克宽度一般在两米左右,比欧美的小,我们广西兵也比日军高出半个头”。
师部随后下达了新命令,所有前沿战壕要挖到一米九深,三米宽。这个命令让士兵们很意外,因为普通战壕只有一米五深。更让大家想不通的是,后勤部门开始大量采购木材,制作统一规格的板凳。
这些板凳高四十厘米,凳腿特别加粗,底部还钉了防滑木条。每个步兵班分到八张,由班长负责保管。凌压西亲自到各团示范使用方法,士兵平时站在板凳上观察射击,撤退时必须把板凳带走。
![]()
训练场上,士兵们反复练习带着板凳转移的动作。开始不少人觉得多此一举,直到一次演习中,扮演日军的部队被困在深壕里出不来,大家才明白这个设计的妙处。
1938年8月,黄梅战役打响。日军第六师团在坦克掩护下开始进攻。凌压西在观察所里看着日军坦克慢慢逼近。等到敌人进入百米距离,他才下令开火。站在板凳上的桂军士兵从深壕里射击,火力出奇地密集。
日军坦克继续前进,在过战壕时履带突然被卡住,三米宽的壕沟正好把坦克履带卡得死死的。这时凌压西发出信号,一线士兵迅速带上板凳撤到二线阵地。日军步兵跳进战壕追击,却发现自己掉进了“陷阱”,一米九的深度让这些矮个子日本兵根本爬不上来。
后面的日军想后退,却被卡住的坦克挡住了退路。这时二线阵地的机枪响了,手榴弹像雨点一样落进壕沟。这场战斗打了六个小时,日军在战壕里留下上百具尸体。战后打扫战场时,士兵们发现很多日军尸体叠在一起,都是在准备爬出壕沟时被击毙的。
![]()
黄梅战役结束后,日军战报第一次提到中国军队使用“特殊深壕战术”。被俘的日军士兵抱怨说“战壕太深了,我们跳下去就像掉进井里”。有个日军中尉在报告里指出这种战术“不符合军人作战规范”。
凌压西听说后只是笑了笑。黄梅防御战中一八九师消灭三百多敌人,自己伤亡不到一百人。这场胜利让抗日军民士气大振。“板凳战术”见效后,很快在其他战区传开。
1939年,在山西作战的八路军也采用类似战术,根据当地地形进行改进。后来军事院校把这个战例编进教材,作为以弱胜强的典型范例。
武汉会战结束后,抗日战场转到鄂北山区。1939年4月,随枣会战爆发。凌压西带领一八九师在石板岭一带布防。他让士兵在腿上绑沙袋进行山地行军训练,提高部队机动能力。侦察兵报告,日军一支千余人的骑兵部队正在向石板镇方向移动。
凌压西选在石板镇外的峡谷设伏。他派出一支小部队诱敌,假装败退。日军骑兵果然中计,骑着马追进峡谷。这时两侧山崖上枪声大作,轻重机枪一齐开火。峡谷很窄,日军骑兵来不及掉头,顿时乱作一团。
![]()
这场伏击战从早上打到下午,日军骑兵大部分被消灭。战斗结束后,战场上到处都是倒毙的战马和日军士兵。当地老百姓后来传说“凌师长布阵像铁板一样牢固”。“铁板道人”的外号从此在军中传开。
鄂北战场的胜利让凌压西继续向前。1940年5月,枣宜会战进入关键阶段。这时凌压西已经升任第八十四军副军长兼一八九师师长。他在汉水边选了一处河湾地带布防。这里水草茂密,便于部队隐蔽。他让士兵用芦苇做好伪装,潜伏在河岸两边。
日军一支骑兵队试图渡河包抄,正好进入埋伏圈。凌压西等到日军渡到河中央才下令开火。机枪子弹像镰刀一样扫过河面,日军骑兵在河里乱成一团。受惊的战马四处乱跑,反而冲乱了日军的队形。
这次战斗结束后,李宗仁来部队视察。他特意让凌压西演示“板凳战术”。凌压西命令士兵现场展示板凳的用法,并解释了如何利用身高差距来克制日军。在场的将领们都觉得这个战术很巧妙。
经过多次战斗,凌压西形成自己的一套训练方法。他特别重视战场侦察和战术创新。每次作战前,他都要亲自察看地形,研究敌我装备特点。他常对部下说“打仗要多动脑筋,蛮干只会白白牺牲”。这种讲求实际的作战理念贯穿他的军旅生涯。
![]()
平时训练时,他要求士兵绑着沙袋跑步、爬山。虽然士兵开始不太情愿,但后来的实战证明这些训练很管用。在随枣会战中,部队能够快速机动,全靠平时严格训练打下的基础。
凌压西的作战笔记里详细记录着日军的各种数据,士兵平均身高、坦克规格、武器射程等。这些第一手资料成为他制定战术的重要参考。他善于发现敌人的弱点,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战果。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凌压西获得忠勤勋章和胜利勋章。面对即将爆发的内战,凌压西面临抉择。最后他选择离开军队,在南宁隐居。当被任命为中央军委参议时,他找借口推辞了。
1949年,桂绥署主任李宗仁邀他一起去香港,他婉言谢绝。南宁解放前夕,他应邀参加南宁解放促进会,还把私人收藏的枪支弹药交给地下党组织。这些行为在当时需要很大勇气。
![]()
新中国成立后,凌压西先后担任南宁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1958年,他出任南宁市驻会专职常务委员,积极参与文史资料整理工作。他用亲身经历撰写回忆录,为研究抗战历史留下宝贵资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