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惊悚电影有这样的情节,主角一脚踩空,哗啦一声掉进满是食人鱼的水池,几秒钟就只剩骨头了?画面血淋淋,看得人直起鸡皮疙瘩。
要是真有一天谁不小心掉进南美洲某条河里,周围全是传说中“水下狼群”的食人鱼,是不是当场就得交代在这了?
![]()
2015年巴西有个小孩,在河边玩水时不慎滑倒,胳膊被一群红腹食人鱼咬伤。送到医院时确实有好几处撕裂伤,流了不少血,但人没死,也没被啃成骨架。医生缝了十几针,孩子一个月后就活蹦乱跳了,这事儿登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
再说一个更早的例子,1976年秘鲁一次沉船事故,几十名乘客落水,结果没人报告被食人鱼攻击致死。哪怕是在食人鱼最密集的亚马孙流域,每年真正因它们受伤甚至死亡的案例,屈指可数。你说邪乎不?咱们印象里的“一口下去肉飞骨露”,其实根本不是常态。
![]()
那为啥大家总觉得食人鱼是杀人狂魔呢?这得从上世纪初说起。美国前总统西奥多·罗斯福1913年去巴西探险,当地人为了让他开眼,专门搞了一场“表演”。他们抓了一头牛,绑上绳子推进河里,然后驱赶一大群食人鱼围上去。
几分钟内,牛就被吃得只剩白骨。罗斯福回去写书时描述这一幕,说这是他见过最震撼的自然景象之一。这是人为制造的极端场面,就像你把十只猫关在一个屋里喂一只老鼠,能代表猫平时都吃肉吗?显然不能。
![]()
这种“清道夫式”的集体进食行为,只有在食物极度集中、空间狭小、数量庞大的条件下才可能发生。野生环境下,哪有那么多现成的肥牛等着它们拆解?
再说说这些鱼本身,食人鱼学名叫锯脂鲤,南美洲有六十多种,真正常被叫做“食人鱼”的主要是红腹锯脂鲤。它们嘴是挺凶,牙齿像小三角锯片,咬合力也不弱,对付小鱼、昆虫、腐肉绰绰有余。
但你要知道,它们平均体长也就20厘米左右,最大不过30多厘米,还没你家菜板上的鲫鱼大。它们怕人得很,听到脚步声、水花响动,撒丫子就溜。
![]()
正常情况下,它们压根不会主动攻击大型动物,包括人类。你站在岸边扔块面包下去,它可能连咬都不敢咬。反倒是有些温顺的植食性鱼类敢凑上来抢食。所以啊,不是它们太狠,是我们看得太偏。
食人鱼它们聚在一起,不是为了组团猎杀,而是为了防天敌。苍鹭、凯门鳄、大鲶鱼,哪个都比它们厉害,单独一条小鱼出门转悠,分分钟被人吃了。抱团是为了安全,顺便捡点碎渣填肚子。
它们吃的最多的是死鱼、烂水果、植物残渣,偶尔偷袭个病弱的小鱼。科学家用摄像机拍过上百小时的野外影像,绝大多数时候,食人鱼都在慢悠悠地游荡,或者躲在沉木后面打盹。
![]()
要说它们见血就疯,那得满足好几个条件:饿极了、数量多、空间封闭、目标不动。你要是掉下去拼命扑腾,它们反而会被吓跑。
当然也不是说一点风险没有,如果你身上带着开放性伤口,正好又掉进一个干旱季节、水位极低、鱼群高度密集的小池塘里,那确实有被咬的风险。特别是手脚这种末端部位,容易被误判为小型猎物。
但即便如此,伤害也多是表皮撕裂,不会造成致命损伤。真正危险的反而是感染。热带水域细菌多,伤口处理不及时,发炎发烧都可能要命。
![]()
可这跟“被吃光”完全是两码事。再说了,你真掉水里第一反应肯定是蹬腿划手往岸上冲,动作幅度一大,鱼群自动散开,哪有机会下嘴?
还有人问那游泳的时候会不会突然被咬?几十年来正规医学记录里,几乎没有健康成年人在自然水域被食人鱼无端攻击的案例。
世界卫生组织、泛美卫生组织,以及巴西公共卫生系统的数据都显示,这类事件极其罕见。相比之下,蚊子传播的疟疾、登革热每年致死数万人,淹死的人更是数以万计。可我们不去怕水、怕蚊子,反倒对一群小鱼吓得不行,这不是本末倒置嘛。
![]()
别再被那些猎奇节目忽悠了,食人鱼不是恶魔,也不是什么终极杀手。它们就是热带河流生态系统里普普通通的一环,干着清理残渣的活儿,活得小心翼翼。
你掉进去,大概率顶多蹭破点皮,运气不好缝几针,绝不会变成骷髅架子。真要想保命,与其担心鱼,不如注意脚下别滑倒、别往干涸的小水洼跳、伤口包扎好了再近水。大自然里危险的地方多了去了,但大多数都没传说那么玄乎。
未知让人恐惧,恐惧催生谣言。我们总喜欢把不了解的东西妖魔化,好像非得给每个生物贴上“善”或“恶”的标签才行。可自然界哪有那么简单?
![]()
图片来自网络侵联必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