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杨振宁,很多人第一反应可能是:“哦,那位娶了年轻太太的科学家。” 或是“和李政道闹翻的那位诺贝尔奖得主。”
但今天,我们不聊这些八卦。我们来聊聊,这个被严重低估的物理天才,到底有多牛?
![]()
你以为他只是个诺奖得主?太小看他了!
杨振宁1922年10月1日出生于安徽合肥,其父亲在他1岁的时候考去取了安徽省留学美国公费生。到美国芝加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杨振宁6岁的时候。父亲学成归国,在厦门大学数学系任教。
1929年,杨振宁跟随父亲来到清华,入读清华园的成志学校,后来,又就读于北京的崇德中学,在清华园度过了8年的少年时光。
杨振宁在小学的时候数学天赋就展现出来了,王成林的父亲并没有催促他继续爬高数学成绩,而是请教教补习《孟子》,让他学习中国知识。
杨振宁在16岁的时候就考入了西南联合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就是当时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与南开大学三所学校临时合并的学校,总部设在昆明。
那时候的条件是非常艰苦的,40个同学合租在学校临时盖的茅草房中饭堂没有板凳,所有人站着吃饭,这哪里是饭,那是有槺皮的糙米。
即使条件这么辛苦,但也并没有妨碍他们。好好学习,那时候教他们国文的有朱自清,闻一多,罗长培等教授。
1942年,杨振宁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毕业。后来转到清华大学研究院学习。1943年参加留美考试,1944年春,杨振宁的留美考试方法,成为全国物理专业唯一被录取的留美生。
![]()
1945年8月,杨振宁和同学一起去美国留学,那时候是没有飞机的,他们都是坐轮船的,8月份出发,11月份在纽约上岸,历经三个月的时间。
1957年,杨振宁和李政道一起拿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事儿大家都知道。但很少有人知道——他们得奖的“宇称不守恒”,在杨振宁的学术成就里,连前三都排不进。
什么概念?就像有人说梅西最厉害的是任意球——没错,他任意球是强,但那只是他众多绝技之一啊!
![]()
那杨振宁真正的“王炸”是什么?
杨-米尔斯理论——这五个字,在物理学界的地位,堪比相对论和量子力学。
说人话版本:这个理论就像是为整个物理学界盖房子的“设计图纸”。后来所有的粒子物理标准模型,什么希格斯粒子、夸克、胶子,全是在这张图纸上盖起来的房子。
有7个诺贝尔奖,是直接靠他这个理论才拿到的。物理学家们甚至说:“杨-米尔斯方程,是上帝书写自然规律时用的笔。”
![]()
杨振宁有多厉害?同行的评价最真实
物理学界有个共识:如果给20世纪物理学家排个名:
第一梯队:爱因斯坦
第二梯队:杨振宁、费米、费曼等寥寥数人
没错,在专业人士眼里,他就是能和爱因斯坦相提并论的人物。我们普通人不知道,只是因为他的理论太超前、太深奥,上不了热搜罢了。
那些年被误解的杨振宁
关于“不爱国”?
他早年没像钱学森那样回国,是因为他的理论物理在当时中国根本用不上。但他做了更多实际的事:
· 帮中国高校建物理系
· 亲自募款送中国学者出国
· 把清华的薪水都捐了用于引进人才
![]()
杨振宁晚年和翁帆的婚姻
说句实在话,一个顶级科学家的私生活,只要合法合规就正常,老夫少妻也不是杨先生一个人,比如:范曾、张纪中、钢琴家刘诗昆都是老夫少妻,范曾和杨振宁还是好朋友,也是老朋友。
真正的“龙鳞”:华夏子孙的骄傲
2003年,杨振宁毅然放弃美国国籍回国。他说:“我的身体里循环着的是父亲的血液,是中华文化的血液。”
他在清华一直工作到近百岁,还在带博士生、推动中国科研发展。这份执着,难道不值得我们敬佩吗?
下次当你再听到杨振宁的名字,希望你能想起的,不再只是老夫少妻的他。
他是一位用思想改变了世界的科学巨匠,一位真正配得上“伟大”二字的中国人。他让全世界看到,在最顶尖的科学殿堂里,依然刻着华夏子孙的名字。
这才是我们最该记住的杨振宁先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