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你今天怎么又用热水涮碗啊?这油根本没洗净啊!”傍晚,厨房里传来小李的无奈嘟囔。李阿姨一边用热水在碗上来回冲洗,一边神色不安地说:“前几天家族群里有人发了视频,说央视曝光洗洁精有毒,甚至会致癌。
你说咱们天天吃饭,这可得小心!”这几天,李阿姨宁肯让家里碗盘多洗几遍热水,也极力避免碰厨房里的洗洁精。可锅碗瓢盆依然油腻滑手,家人看着不舒服,阿姨自己却越想越觉得心里不踏实,到底洗洁精真的那么可怕吗?
央视“点名”背后,到底有哪些误区和真相?到底哪些洗洁精该慎用、哪种习惯才真危险?
![]()
这些天,“央视点名洗洁精含甲醛、有致癌风险”的消息频频出现在各类社交平台、家庭群聊中,让不少人对厨房里的“洗碗神器”产生了疑虑。但权威调查和央视追踪报道显示,事情远没有网络流传的“一竿子打死”那么简单。
首先,市面上大部分正规品牌的洗洁精,其核心成分为表面活性剂、去污剂、稳定剂等,只要按照国家标准生产,并严格检测,甲醛残留等有害成分一般都低于安全限量。
中国相关食品接触产品国家标准(GB/T 24691)规定,A类洗洁精(可直接接触食品)甲醛含量不得超过0.05%,B类(普通家用)产品则不高于0.1%。
2014年全国洗洁精产品质量抽检数据显示,约有7%的样品存在甲醛超标或成分不规范现象,被媒体“点名”的正是这一问题产品。
![]()
甲醛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一级致癌物,长期大量摄入或接触确实存在风险。但正常情况下家庭用量和冲洗方法,正规洗洁精带来的风险极低。
只有购买和使用劣质、三无、来路不明的散装洗洁精,才可能遭遇甲醛等有害物超标,甚至残留未净。更有甚者,部分产品为节省成本或延长保存期,违规添加防腐剂、重金属物质,是“洗洁精致癌”传闻的实际根源。
另外,关于“洗洁精残留致癌”这一说法,迄今多项权威检测结果都已证实:只要使用流动清水足量冲洗3-5遍,洗洁精中残留的各种活性物都在安全范围内。根本不存在“洗几遍碗就能洗出癌症”的极端结论。
![]()
央视和多家权威检测机构共同调查数据明确显示,以下三类洗洁精,不仅清洁效果存疑,对健康反而潜藏较高风险,应格外避开:
第一类:外观浑浊、有分层和刺鼻气味的劣质无牌洗洁精。
这些产品往往价格极低,多为小作坊生产。表面看是实惠,实则检测发现大量“甲醛、芳香剂、防腐剂等超标”,不仅清洁力差,长期用还易刺激皮肤、伤及肠胃。
![]()
第二类:“三无”散装大桶洗洁精。
没有品牌、无生产日期、无标识说明,这类产品在抽检中合格率较低,多达47%的样本菌落总数超标,并检测出甲醛等有害物质。用类似“地下水”洗厨房用具,看似捡了便宜,实则为健康埋雷。
第三类:高香型、添加多种色素或号称“网红无毒”的洗洁精。
不少打着“柠檬、橙花”清新名头的洗洁精,其香精成分复杂,过度使用还易致皮肤过敏、呼吸道不适。数据显示,有1/3接触芳香剂类洗洁精的人出现头痛、恶心等症状。
某些网红“纯天然”洗洁精实际成分不明,甚至检出非法起泡剂。尤其家中有老人、孩子,更要避免追风使用。
![]()
许多家庭担心洗洁精风险,索性用热水替代。但央视实际检测发现,家庭用的“热水”不到60℃,冲洗时间又短,仅能去油,根本无法消毒杀菌。100℃沸水才有理想杀菌作用,但家用难以做到。
更值得注意的是,不少人错误地以为“只刷表面,角落无所谓”,或者餐具未沥干直接叠放。
抹布换洗不勤、长期湿润滋生细菌,甚至一块抹布平均每平方厘米含菌量高达8亿,是马桶圈的28倍。这些不卫生的小动作,反倒比合规洗洁精的微量残留更容易导致肠胃炎、呼吸道感染等健康隐患。
![]()
只在正规超市、品牌专卖店购买成分透明、有认证的洗洁精。购物时注意选择A类(食品级)、成分成分标识齐全且生产企业可靠的品牌。
避免三无、散装产品,警惕低价诱惑或“网红无证”洗洁精。切勿随意听信“能吃、无毒”宣传,更应远离色素香精浓烈、刺激气味重的产品。
每次用量适度,追求清洁而非泡沫越多越好。重油餐具必须充分冲洗,至少流动水过三遍以上。
最好佩戴手套洗碗,减少皮肤直接接触。对婴儿、皮肤敏感家庭可选“婴幼儿专用”或“低残留型”产品。
![]()
保持抹布、清洁海绵干净、及时更换,用后彻底晾干。餐具洗净后建议充分瀝干、不叠放,切断细菌繁殖链条。
如果条件允许,合理使用家用洗碗机等高温烘干方式,效果更佳。
厨房清洁其实并不复杂。关键在于:不迷信网传极端说法,不贪图便宜,科学挑选、规范使用、彻底冲洗。家人健康,才是每一个细节的“最大回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