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最近韩国总统李在明算是遇上了上任以来的最大难题,美国那边直接开了个“天价账单”。
![]()
想要降低关税?先拿 3500 亿现金来投资美国,而且怎么投、赚了钱怎么分,全得听美国的。
这事儿搁以前,韩国可能早就捏着鼻子认了,可这次李在明却硬气了一把,直接说“现金没有,想谈别的可以”。
只是这“硬刚”看着提气,能让韩国真的换来体面吗?
美国要的 3500 亿,韩国说“不”了
今年 3 月,美国的特朗普搞了个“无差别关税政策”,不管是盟友还是竞争对手,只要跟美国做贸易,关税都可能涨。
![]()
韩国作为美国的“铁杆盟友”,按之前尹锡悦当总统时的风格,大概率会赶紧配合,可这次换了李在明,情况就不一样了。
李在明刚上台就想摆点“自己的态度”,不想再跟以前似的,美国说啥是啥。可没等他站稳脚跟,美国的“条件”就来了。
7、8 月份谈判时,美国商务部直接放话:“想降关税可以,但是韩国得拿 3500 亿美元出来,而且必须是现金,投资方向我们定,利润我们拿九成。”
这条件韩国当然不同意,韩国央行的数据显示,整个国家的外汇储备也就 4000 亿出头,3500 亿现金一掏,相当于把近九成的外汇都给了美国,以后进口石油、粮食,还有企业的海外结算,都得没钱周转。
更别说这投资跟“白送”差不多,钱是韩国出,主意是美国拿,赚了钱韩国只能分一成,赔了还得自己扛,这换谁也不愿意啊。
![]()
韩国企业更是着急,韩国对美出口占了全国出口总量的五分之一还多,其中汽车、半导体又是重头戏,汽车出口里三成多都销往美国。
之前美国已经放话,要是谈不拢就加征 25% 的关税,韩企如果真加了税,汽车出口量至少得跌两成,不少靠对美出口吃饭的工厂,可能都得裁员,所以现在很多连美国的单子都不敢接了。
可美国这边也不会轻易退步,特朗普本身就是商人出身,做事总想着“赚钱”,而且美国国内经济压力不小,想靠盟友“输血”缓解一下。
之前日本已经乖乖拿了 5500 亿,美国觉得“日韩差不多,韩国没理由少给”。
有报道说,美国商务部私下里跟韩国代表说“日本都给了 5500 亿,你们 3500 亿不算多”,这话把韩国代表气得不轻,日本经济规模比韩国大,外汇储备也多,怎么能一块比?
![]()
就这么拉扯到 9 月份,韩方代表金正官跟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坐下来谈。韩国这边明确说“现金肯定给不了,最多用金融贷款或者担保的方式付一部分”。
美国一开始不松口,后来可能也怕把韩国逼急了,才勉强同意“现金占比可以少点,但大部分还得是现金”,利润分成也改了点,本金收回前韩国拿九成,收回后美国拿九成。
可韩国还是不答应,李在明在国内公开说“不会和美国达成任何幕后协议,绝对不会违背韩国的利益”。
![]()
韩国之所以这么硬气,也是因为尹锡悦的前车之鉴,他对美妥协,支持率一路下降,李在明刚上台,要是也乖乖掏钱,民众肯定不买账。
还有不少在野党议员跑来抗议,说“不能让美国把韩国当提款机”。有了民众和在野党的支持,李在明才有底气跟美国说“不”。
可美国也没闲着,10 月初又放狠话:“11 月 APEC 会议前要是还谈不拢,关税肯定加,到时候韩企别后悔。”
一边是国内的支持,一边是美国的威胁,韩国就这么卡在中间,拒了现金,却还得跟美国接着耗。
韩国想体面,还差多少实力
韩国这次敢跟美国“硬刚”,看着提气,可背后的底气其实没那么足,软肋反而不少,想靠这声“不”换来体面,还差得远。
![]()
先说说韩国的“底气”在哪儿。除了国内民意支持,韩国这些年在某些产业上也有点“话语权”。
比如半导体,韩国的三星、SK 海力士是全球数一数二的存储芯片厂商,美国国内不少科技企业都得靠韩国的芯片供货。之前美国搞芯片法案,还拉着韩国企业去美国建厂。
韩国觉得,既然你需要我的芯片,总不能把我逼太狠。
还有电池行业,韩国的 LG 新能源、SK On 在美国电动车电池市场占了不少份额,美国想发展电动车,也得靠韩国的电池技术。
李在明就想靠这些产业“拿捏”一下美国,既然美国需要我的东西,就不能只让韩国掏钱吧。
![]()
另外,韩国也在偷偷找“后路”。最近有报道说,韩国开始跟东盟国家谈贸易合作,想扩大对东南亚的出口,减少对美依赖。
比如韩国汽车厂商现代,已经在印尼建了电动车工厂,还计划在越南扩产,就是想万一美国加关税,能靠东南亚市场补回来。
还有韩国央行,最近也在增加人民币和欧元在外汇储备里的占比,不想再把鸡蛋全放在美元篮子里,这些都是韩国为了“硬刚”做的准备。
可这些底气,跟美国的压力比起来,还是不够看。
韩国的软肋太明显了。最要命的就是经济对美依赖太深。除了汽车和半导体,韩国的化妆品、家电,还有不少中小企业的订单都来自美国。
![]()
之前美国只是放了加税的风声,韩国对美出口就已经下滑了,要是美国真加了 25% 的关税,这些企业可能就得关门,到时候失业率一涨,李在明的支持率肯定得跌,这是他最怕的。
更头疼的是安全上的“软肋”。韩国的作战指挥权至今还在美国手里,驻韩美军有好几万人,每年韩国还得掏不少军费。
之前美国就说过“要是贸易谈不拢,驻韩美军的军费可能得涨”,这等于拿安全要挟韩国。
而且跟朝鲜比起来,韩国在军事上没什么“硬家伙”,美国或许会忌惮点朝鲜,可韩国没有重武器,只能靠美国保护。
李在明之前也说要“收回作战指挥权”,还搞了阅兵式,拿出不少新武器,可这些武器在大国面前根本不够看。
![]()
美国心里门儿清,知道韩国不敢真的跟自己闹僵。
韩国自己也知道软肋在哪,所以才想了些“折中办法”。比如有消息说,韩国想跟美国谈“加军费换分期”,多掏点驻韩美军军费,换美国同意 3500 亿不用一次性付,分十年给,而且不用全是现金。
![]()
可美国根本不接这茬,特朗普觉得“军费是军费,投资是投资,两码事”,还是盯着 3500 亿现金不放。
韩国还想在投资上争点话语权,比如“能不能让韩国企业自己选点投资项目”,可美国也没松口。
现在来看,韩国的“硬刚”暂时换来了一点喘息,美国没立刻加关税,还同意接着谈,可这离“体面”还差得远。
毕竟在国际上,从来都是实力说了算,你实力不够,就算说“不”,对方也不会真的把你当回事。
就像以前的美韩贸易谈判,韩国也反抗过,可最后还是得妥协,因为实力不如人。
这次要是韩国不能尽快补上经济和安全上的“短板”,就算暂时拒了现金,以后美国还会用别的办法“拿捏”它。
其实“落后就要挨打”这话,放在韩国身上再合适不过了。
美国敢这么欺负韩国,就是因为韩国经济和安全都依赖美国,实力不够强。
![]()
反观中国,美国从来不敢提这种“漫天要价”的要求,就是因为中国有足够的实力,经济上能自己造血,不依赖美国市场,安全上有足够的国防力量,能保护自己。
韩国要是真的想跟美国平等对话,想换来体面,光“硬刚”没用,得赶紧把自己的实力提上去,比如减少对美经济依赖,发展自己的国防科技。
不然就算这次扛过去了,下次还得被美国“拿捏”。
参考资料:
对美投资3500亿美元,韩国表示“做不到
2025-09-29 06:46·环球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