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新泾街道体量最大的动迁安置房小区里,长宁的“老土地”们过得怎么样?本周,“宁宁”来到剑河家苑,与居民区书记龚慧妮一同探访,解锁这一“明星小区”的治理密码。
剑河家苑始建于2013年,东、北两侧紧邻北翟路,南至金钟路,西接剑河路,主要由新泾镇原努力村张家宅、郁家宅、中新泾等地的农民动迁户组成,现有居民1806户。
![]()
尽管家园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居民之间那份浓浓的“乡情”却从未改变。“不少居民反映,希望有一个可以休憩娱乐的公共空间,让大家能聊聊天、开展活动、议议身边事。”在这样的呼声中,2018年,小区精心打造了“剑河客堂间”。平日里,居民们在此阅读书籍、修养身心、打乒乓球锻炼身体、看电视休闲娱乐,其乐融融。
![]()
走进“客堂间”,墙上陈列着居民自发提供的老照片和老物件——算盘、簸箕、旧杂志……一件件旧物,无声诉说着“老辰光”里的故事。每逢佳节,大家还会聚在这里包汤圆、饺子,邻里情谊在欢声笑语中愈发深厚。
如今,这里不仅是小区的“网红”打卡地,也是居民自治团队开展活动的平台,更成为社区治理的重要议事阵地。从物业费收缴、停车位规划,到电动汽车充电、小区绿化提升,再到楼道堆物治理与红色物业惠民服务,一系列社区治理的“疑难杂症”都在这里迎刃而解。
![]()
在不断为居民排忧解难的过程中,剑河家苑逐步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社区治理方略。近年来,小区依托“集民意、访民情、解民忧、纾民困、明民责”的“五民工作法”,借助“剑河客堂间”这一议事平台,通过“党建引领+精细服务+人性化催缴”的组合策略,不仅提升了业主缴纳物业费的积极性,也推动物业公司持续优化服务。正因如此,剑河家苑的物业费收缴率始终稳定保持在99%以上。
走出“客堂间”,越来越多的社区力量也参与到小区共建中。小区边门曾有一条连接社区与“又见邻里”好集市的泥泞土路,在居委会、商铺、党员志愿者和社区绿化达人的通力合作下,如今已焕新为一条生机盎然的“JING美步道”。踏上这条便捷优美的小径,居民们去往菜场的脚步也愈加轻快。
![]()
近期,小区主入口一侧也悄然换新——原本因快递分拣而略显杂乱的区域,经过微改造后焕然一新。原来,这里曾设有一排丰巢柜,设备撤走后成了闲置空间,后经居民同意,部分快递员在此分拣包裹。为美化大门环境,居民区依托街道微更新项目,增设了木制镂空隔断、更新了绿植,还悬挂了蕴含小区历史文化的农作物模型。与此同时,居委会联合物业、居民志愿者和快递小哥,共同负责该区域的日常维护。
“未来,我们还计划为居民的室外休憩区加装遮阳棚,打造一个法治长廊,方便开展老年活动,再升级打造‘客堂间3.0’,添置舂米机、石磨等农具,让小区的农耕文化得以传承……”阳光洒落在公共广场上,居民区书记龚慧妮与小区老人们闲话家常,勾勒出美好的社区图景。

撰稿:何郁柠
视频:周若尘、何郁柠
编辑:程 前
责编:王 博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