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不久前,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发布了“2025中国企业500强”榜单。
在该榜单中,温州企业有7家入选,分别是青山控股、多弗控股、正泰集团、德力西集团、人民控股、华峰集团、万洋集团。
![]()
来源:温州发布
那么,一座城市有7家企业入选中国企业500强,到底处在一个怎样的水平?
据统计,在该榜单中,温州以7家企业排在中国内地第19名,明显高于GDP、财政收入、资金总量等宏观经济数据的排名。
![]()
来源:长安有故里
像青岛、郑州、合肥等城市等级更高、经济总量更大的城市,入选企业数量还不如温州。
就连武汉、成都、重庆、苏州、南京、天津等强二线城市,也领先温州不多。
当然,像直辖市、省会城市,会有很多央企、省级国企入选。若仅统计民企,温州排在中国内地第12名,与广州并列。
![]()
来源:小红书浦东momo
作为普通地级市,温州能有这样的排名,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绩。
大家都说“温州没有大企业”,但看完这份榜单,你还会认同这句话吗?
更何况,能算作是大企业的,绝不仅仅只有这7家,很多温州人甚至全国人民耳熟能详的温州品牌,都还没纳入其中。
02
尽管温州在“2025中国企业500强”榜单里有着不俗的成绩,但年轻人在温州就业,却丝毫感受不到这份成绩所带来的红利,从而得出“温州没有大企业”的结论。
年轻人的体感,与榜单上的数据,为什么会有如此之大的区别?这是由多个方面造成的。
首先,温州人总是对标全国最好的城市。
温州年轻人外出就业,基本选择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与省会杭州,这恰恰是这份榜单中前5名的城市,遥遥领先其他城市。
既然对标国内头部城市,当然差距巨大,再好的成绩也变得微不足道。
![]()
其次,这些大企业分散分布,普遍远离核心城区。
这7家企业里,3家位于乐清,1家位于龙湾永强片,1家位于瑞安,仅有万洋集团目前位于龙湾状元,能融入核心城区。至于多弗集团,总部留在温州的功能不多。
而年轻人出于人居环境、生活质量、子女教育等方面,更青睐生活在核心城区。若在核心城区就业,确实很难找到这些大企业的就业机会。
正如大量温州年轻人,住在核心城区,每天早出晚归、数十公里通勤,前往滨海、瓯江口甚至郊县上班。而这些企业总部,都放在生产基地里。
![]()
温州湾新区
再者,部分大企业尽管总部留在温州,但有些部门早已迁往一线、强二线城市,投资项目也遍布全国乃至全球。
留在温州的,往往只有一部分部门与生产基地,或一些其他投资项目,就业岗位自然有限,且偏向制造业。
这还是将总部留在温州的,像美邦、均瑶等早已将总部迁出温州。在这份榜单里,也有唯品会、新湖、均瑶等在外温商企业上榜。
![]()
均瑶集团在温州留下的资产
当然,一座城市更大范围的就业,还有赖更多普通企业。而在这些普通企业中,同样出现类似的情况,这些上榜企业仅仅是一个缩影。
03
这些年,温州充分意识到了这方面问题,并着手解决。最典型的,要数滨江CBD的建设。
很多人认为,滨江CBD的建设,更多是出于城市形象考虑,其实这只是一方面。
更关键的在于,通过企业总部大楼的建设,留住企业总部及更多部门,并通过企业总部的集聚,形成规模更大、规格更高的服务业发展平台,推动高端服务业的发展。
自2022年以来,正泰集团、万洋集团、华峰集团、青山控股等本地头部企业,纷纷在滨江CBD拿地建设总部大楼。
今年,均瑶集团等在外温商企业,也签约滨江CBD,拟建设总部大楼。不过截至当前,这些地块均未挂牌。
![]()
建设中的滨江CBD
遗憾的是,温州这方面启动得比较迟,很多温州企业早已在一线、强二线城市建设了大楼,并迁走了一些部门。
更何况,以当前的经济环境,企业投资行为趋于谨慎,从而其他更多企业并未向滨江CBD集聚。
不过即便如此,温州这方面较此前还是有了很大的进步,也顺利推动了滨江CBD的崛起。
当然,总部大楼的建设只是第一步,待这些大楼建成后,需在此落定更多企业部门、功能,并加大对温州的投资力度,这比大楼本身更重要。
![]()
进步明显的滨江CBD
对于其他普通企业,在地方国企手中持有大量商务楼的情况下,可推出相关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将总部及设计、研发、营销等部门迁至滨江CBD的商务楼里,推动产经分离。
04
在提升本地存量企业、做精传统产业的同时,温州还需招引更多知名企业前来温州投资,带动新兴产业的发展,实现城市转型、产业升级。
尤其是在当前土地财政锐减的背景下,企业、产业对城市建设、发展的作用,被摆在了更重要的位置。
而招引知名企业、发展新兴产业,温州需有相匹配的发展环境。
温州还需持续做好城市建设,提升营商环境,以更好的基础设施、配套设施、发展环境,从而为招商引资奠定坚实的基础。
这是一个长期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温州需以此为目标,更要长期坚持做好各个方面。
![]()
浙南科技城
除了面向企业的营商环境,温州还应同步做好面向年轻人的就业环境。
年轻人最关心的自然是薪资水平,这与企业规模、产业层次等息息相关,同样是一个长期过程。而以当前的经济环境,难度很大。
既然短时间内难以提升温州的薪资水平,需降低温州年轻人的生活成本。
这些年,温州的房价、房租已出现了非常明显的降幅,年轻人的生活成本也随之下降。
但是,很多年轻人希望在温州能找到双休的工作。这并非年轻人不努力,而是他们珍视权利,热爱生活。
因此,温州也需推进企业落实双休、年假等制度,充分保障年轻人的基本权利,这对吸引年轻人、刺激消费、推动文旅发展等,同样能起到不小的作用。
招引更多国企、外资的投资项目,除了产业本身,也有利于营造更规范的就业环境,对冲多数民企的不规范,起到示范作用与鲶鱼效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