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中东的人都知道,这地方近百年的乱,根源之一就是奥斯曼帝国倒台后,大伙儿选政体时走了岔路
![]()
有的保君主,有的搞共和,两条路撞出的火花,把整个阿拉伯世界都烧得不得安宁。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哈希姆家族,这个自称“先知后裔”的家族,当年被英国人捧着分了两块地,一块是约旦,一块是伊拉克。
结果呢?约旦的哈希姆王室稳坐江山近百年,伊拉克的却在1958年被政变推翻,连国王都被乱枪打死。
同一家族,两种命运,背后其实就是君主制和共和制的生死博弈。
哈希姆家族的冰火两重天
先说说约旦。1921年,英国人把哈希姆家族的阿卜杜拉一世派到外约旦(后来的约旦),当时这地方全是部落,谁也不服谁。
![]()
阿卜杜拉一世
阿卜杜拉没硬来,反而跟阿德旺、萨克尔这些大部落首领坐下来谈:你们帮我稳住地方,我给你们自治权,还让你们的人进政府当官。
就这么着,王室和部落绑成了“利益共同体”。
而且约旦王室特别会借“宗教合法性”——他们说自己是穆罕默德的后裔,这在穆斯林眼里是“天命”,就算后来英国撤了,老百姓也认这个理。
更关键的是,约旦没什么石油,穷归穷,但也没招来外部势力盯着抢,王室又懂得低调,不管是中东战争还是难民危机,都没让自己栽跟头。
到现在,约旦哈希姆王国还是阿拉伯世界少有的稳定国家。
再看伊拉克的哈希姆王室,就惨多了。
1921年,阿卜杜拉的弟弟费萨尔一世被英国人扶上伊拉克王位,可他一上来就想照搬欧洲那套“现代国家”制度,搞议会、办学校,却忘了伊拉克是个“大杂烩”
![]()
费萨尔一世
北部是库尔德部落,南部是什叶派聚居区,中部是逊尼派,各有各的规矩。
费萨尔没跟这些势力商量,直接推土地改革、搞世俗化,把部落首领的利益得罪光了。
到1958年,一个叫卡塞姆的军官带着军队政变,冲进王宫把国王费萨尔二世、王储和首相全杀了,尸体还被拖到街上示众。哈希姆家族在伊拉克的统治,短短37年就没了。
后来萨达姆的复兴党上台,走的是更极端的共和路
靠枪杆子压着全国,虽然短期内把世俗化推得很猛(比如女性能上学、能上班,当时伊拉克女性就业率在中东排前列),但得罪的人更多,最后还是因为战争把国家拖垮了。
同样是哈希姆家族,约旦赢在“懂妥协”,把君主制和当地部落传统绑在了一起;
伊拉克输在“太冒进”,想靠外来制度硬改本土根基,最后被共和制的暴力推翻,连翻身的机会都没有。
军队用枪“砸”世俗,沙特用钞“买”平衡
中东要搞现代化,绕不开“世俗化”——就是把宗教和政治分开,别让教士说了算。但怎么搞世俗化,君主制和共和制走了完全不同的路。
共和制国家比如伊拉克、叙利亚,靠的是军队。军队这东西,天生就跟宗教、部落对着干——士兵入伍后,只认长官和命令,不认部落首领,也不认教士的话。
比如叙利亚的复兴党,上台后直接把阿拉维派(一个少数教派)的军官拉进核心,手里有枪就敢推改革:取消宗教法,允许女性离婚、参军,还把教会的土地收归国有。
伊拉克在萨达姆时期更狠,不光禁了宗教极端思想,还强制推行阿拉伯语,不管库尔德人还是什叶派人,都得学。
![]()
萨达姆
那时候伊拉克的世俗化程度有多高?1980年代,女性占大学生比例超过40%,公务员里女性也不少,这在当时的中东是独一份。
但问题也出在这儿——军队推的世俗化,只覆盖了城市,农村和部落地区根本没跟上。
比如埃及,纳赛尔靠军队搞世俗化,城市里女性穿短裙、进工厂,可农村里还是部落长老说了算,教士照样管婚丧嫁娶。
后来穆巴拉克倒台,一搞选举,穆斯林兄弟会(宗教保守派)直接上台,差点把世俗化成果全推翻。说白了,靠枪杆子砸出来的世俗化,就像建在沙子上的房子,根基不稳。
而君主制国家里,沙特走出了另一条路——靠王室主导“新世俗化”,用钞票哄住宗教势力。以前沙特是瓦哈比教派说了算,女性不能开车、不能工作,电影院、酒吧全没有。
但2016年穆罕默德・本・萨勒曼王储上台后,推了个《2030愿景》,开始松绑:允许女性开车、进体育场,还开了第一家电影院;
![]()
同时又给宗教势力好处——让谢赫家族(瓦哈比教派核心)管娱乐总局,保证改革不“冒犯”宗教传统。
这么做的好处是,没像伊拉克那样闹流血冲突,世俗化慢慢推进;但隐患也大——沙特经济靠石油,一旦油价下跌,没钱给部落和宗教势力“发福利”,改革就可能卡壳。
而且保守派也没真服,比如2023年还有教士偷偷反对女性工作,只是王室压下去了而已。
简单说,共和制的世俗化是“硬来”,靠军队强推,快但不稳;沙特的是“软来”,靠钱和平衡术,稳但慢。没有哪种绝对好,全看能不能接住本土的盘子。
库尔德人的百年委屈
聊中东体制问题,绕不开库尔德人——这个中东最大的“无国家民族”,人口超过3000万,却被分成四块,散在土耳其、伊朗、伊拉克、叙利亚四国,百年里就没真正安稳过。
他们的遭遇,其实也是体制选择的“后遗症”。
一战后奥斯曼帝国解体,当时列强本来答应给库尔德人建个“库尔德斯坦”,结果后来为了利益,把这块地分给了四国。从那以后,库尔德人就成了“二等公民”:
![]()
在土耳其,库尔德人想搞文化自治,结果被认定是“恐怖分子”,土耳其军队跟库尔德工人党(PKK)打了几十年,2025年PKK虽然宣布解散,但土耳其还是不让库尔德人用自己的语言教学,怕他们搞独立;
在伊朗,库尔德人主要住在西北部,伊朗政府直接搞“强制同化”——把库尔德人迁到波斯人聚居区,禁止说库尔德语,还断了当地的经济支持,现在伊朗库尔德地区的贫困率比全国平均高20%;
在叙利亚,Assad政府以前也压着库尔德人,后来叙利亚内战爆发,库尔德人趁机在北部搞了自治,但现在被土耳其和叙利亚政府两面夹攻,日子也不好过;
只有伊拉克的库尔德人,算是有点盼头。1991年海湾战争后,伊拉克库尔德地区获得自治权,2003年萨达姆倒台后,更是有了自己的政府和军队,还能靠卖石油赚钱。
![]()
现在伊拉克库尔德自治区的人均GDP比伊拉克全国高近一倍,女性也能上学、工作,算是库尔德人里活得最好的。
但就算这样,伊拉克库尔德人也没敢独立——一旦独立,土耳其、伊朗肯定会出兵干预,美国也不答应。
所以他们只能在“自治”和“依附中央”之间晃悠,石油收入怎么分、跟巴格达政府的关系怎么处,至今还是没解决的难题。
库尔德人的委屈,本质上是当年体制划分时“没人管他们”的结果——不管是君主制还是共和制国家,都想把他们同化,没人愿意给他们真正的空间。
这也说明,中东的体制问题不只是“选君主还是选共和”,还得解决“少数群体怎么活”的问题,不然永远有乱子。
中东乱局的根:不是体制选错了,是没接住现代化的锅
看了这么多例子,其实能发现一个规律:中东的乱,不是君主制不好,也不是共和制不行,而是不管选哪种,都没接住“现代化”这个锅。
共和制国家靠军队推世俗化、搞工业化,但大多只搞了“半截子”——城市里建工厂、办学校,农村还是部落和宗教说了算,形成“悬浮的现代化”。
![]()
比如伊拉克,萨达姆时期城市里有高楼大厦,农村里却连电都没通,老百姓一看“现代化跟我没关系”,就容易被宗教极端势力拉拢。
后来美国打进来,整个国家直接崩了,世俗化成果也没保住。
君主制国家比如约旦、沙特,虽然稳,但也面临“合法性危机”——约旦靠部落支持,可年轻人越来越多,不想再听部落首领的话;
沙特靠石油和宗教,可年轻人想要更多自由,石油也有挖完的一天。一旦王室没法给老百姓“好处”,稳定就可能破局。
还有个更核心的问题:不管是君主还是共和,都没找到“自己的路”。
伊拉克学欧洲搞共和,却忘了本土的部落和宗教;沙特学西方搞世俗化,却不敢彻底摆脱宗教束缚。
结果就是,别人的制度没学好,自己的传统又丢了,最后陷入混乱。
其实中东不是没有机会——约旦靠平衡部落和王室,稳了近百年;伊拉克库尔德地区靠自治,也活出了样子。
这说明,不管选君主还是共和,关键是要跟本土的文化、民族、宗教搭得上边,别硬搬外来的东西。
未来中东要想不乱,可能还得花几十年时间,慢慢找到“君主制怎么跟现代社会结合”“共和制怎么照顾少数群体”的答案。
但就目前来看,这条路还长得很——毕竟百年的乱局,不是靠一两个改革就能解决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