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外交舞台从来不相信心血来潮,真正的博弈在巨头会晤之前就已悄然开始。
近日,当美俄总统普京通话,并且约定即将在布达佩斯举行峰会的消息传出时,外界没有等到特朗普标志性的乐观预言,反而先听到了来自副总统万斯的一盆“冷水”。万斯公开坦言,俄罗斯和乌克兰并未走到能够达成协议的位置。
这番看似悲观的论调,并非外交失策,而恰恰透露出经历了阿拉斯加教训后,特朗普政府正在施展一种更为老练、也更为谨慎的外交手腕。就在特朗普与普京进行长达两个半小时通话后不久,副总统万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为即将到来的布达佩斯峰会定下了一个异常冷静的基调。
«——【·万斯抢先浇灭乐观预期·】——»
美俄总统的超长通话结束了。两个半小时的对话后,外界本等着听特朗普标志性的乐观宣言。毕竟过往每次重大外交活动前,这位前总统总爱把 “重大突破”“历史性进展” 挂在嘴边。
![]()
结果等来的是副总统万斯的公开表态。万斯在媒体镜头前直言不讳。他说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并未走到能够达成协议的位置。这番话像盆冰水,直接浇在了外界对布达佩斯峰会的热切期待上。
没人觉得这是外交口误。熟悉美国政坛的观察者都清楚。万斯的发言时间点选得极有讲究,刚好卡在特朗普与普京通话结束后不久。这种 “接力式表态” 显然是团队统一部署的结果。
特朗普团队的谨慎不是凭空来的。8 月的阿拉斯加会晤就是血淋淋的教训。当时特朗普兴冲冲飞赴安克雷奇,想促成俄乌停火协议。他甚至站在俄方立场抛出 “领土换中立” 方案,盼着能一举成名。
会谈结束后,特朗普第一时间对外吹嘘 “富有成效”。他把普京的口头回应当成实质承诺,忙着向媒体展示自己的斡旋能力。可现实很快打了脸。
俄罗斯媒体只轻描淡写说 “初步交换意见”。普京压根没给出任何具体让步。更糟的是,德国、法国、英国领导人带着泽连斯基直接杀到华盛顿施压。他们把 “领土完整” 挂在嘴边,硬是搅黄了特朗普的方案。
那场高调运作最终沦为政治笑柄。特朗普不仅没捞到外交加分,反而被骂 “出卖盟友”“不懂外交”。这个教训显然刻进了他的团队记忆里。
«——【·特朗普团队的预期管理术·】——»
万斯的 “冷水” 本质是场精心设计的预期管理。高调宣传容易吊高公众胃口,这在俄乌冲突这类世纪难题上风险极高。
![]()
俄乌双方的谈判空间本就窄得可怜。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的专家早分析过,两边在战场上互不相让,都觉得能等对方先妥协。特朗普自己也清楚,凭一次峰会解决问题基本不可能。
过高期待一旦落空,政治反噬难以承受。选民会觉得总统能力不足,盟友会质疑美国的斡旋诚意。万斯提前定调,等于给所有人打预防针:我们在努力,但别抱太大希望。
更深层的考量藏在政策转向里。特朗普初期想逼乌克兰让步,后来发现行不通,开始转向对俄施压。他甚至放话要给乌克兰 “战斧” 导弹,可又没十足把握拿捏局势。这种摇摆期更需要降低外界期待,避免政策反复引发的批评。
«——【·格局之外的变量·】——»
万斯的悲观论调不是故作姿态,有实打实的现实依据。特朗普那段时间正忙着给乌克兰画饼。他跟泽连斯基连续两天通话,把 “战斧” 导弹吹得神乎其神。
这种导弹射程能到 1600 公里,能打俄罗斯纵深目标。普京早就放话,给乌提供 “战斧” 是 “质变性升级”。俄罗斯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更直接,说导弹升空后根本分不清是核弹头还是常规弹头。
美俄博弈正处在紧绷时刻。俄方刚搞完 “西部 - 2025” 军演回应西方施压。特朗普一边威胁对俄升级援助,一边要跟普京谈停火,本身就矛盾重重。
万斯的表态等于挑明了这层矛盾。他没说的是,特朗普的核心诉求始终是 “停火”,跟欧洲想让乌克兰 “取胜” 的目标根本不一样。这种内部诉求的分裂,让峰会更难有实质成果。先泼冷水,反倒给后续操作留足了余地。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