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白宫官员言之凿凿“印度已将俄油进口量削减50%”,一边是印度业内消息人士称“没收到任何减产指令”。特朗普说莫迪已经承诺“停止购买俄油”,印度外交部却称对这件事完全不知情,甚至连两人打没打电话都不承认。
这场围绕俄油进口的“罗生门”,看似混乱实则清晰:印度的所谓减少俄石油采购,从来没有承诺,只有“看看再说”。
![]()
大宗商品数据公司Kpler显示:受乌克兰无人机袭击的俄炼油厂、俄方正在加大出口,印度10月俄油进口量预计增长20%,达到每天190万桶。更打脸的是,印度炼油商早早就敲定了11月装船订单,部分货物要到12月才到货——这意味着即便真有减产,最早也得等到明年1月,所谓“已减半”纯属空谈。
更耐人寻味的是,俄罗斯最大原油生产商俄油刚和印度信实工业签了10年供应协议,从2025年1月起每月稳定供货,年交易额达130亿美元。这说明无论短期价格怎么波动,印度都没打算彻底放弃俄油这个“备选方案”,而俄罗斯也需要靠印度这个大客户维持出口体量。
![]()
印度的“暧昧”背后,是实打实的利益驱使。作为俄罗斯海运石油的最大买家,截至9月的六个月里,俄油占印度进口量的36%,每天175万桶的规模早已成了其能源安全的“基本盘”。而这一切的起点,是“便宜”二字:俄乌冲突后,俄油常年以八折出售,仅2025年1-9月,印度就靠买俄油比买伊拉克油节省了27亿美元。可如今布伦特原油跌到60美元/桶,和去年俄油的折扣价基本持平——当价格优势足够明显,印度的“左右摇摆”就成了必然。
当然,摇摆也是有目的的,无非就是再和俄罗斯砍砍价。
佩斯科夫喊出“更廉价石油”,潜台词就是在60美元基础上再打八折,算下来约48美元/桶,刚好贴着G7想推行的45美元限价线。
但俄罗斯真的能承受吗?
乌拉尔原油的开采成本虽低至23美元/桶,可战前从波罗的海港口起运的综合成本就已达48美元/桶——这意味着48美元的售价几乎无利可图,再降就真要“赔本赚吆喝”了。
![]()
G7想把俄油限价压到45美元,美国觉得“没必要”,显然是清楚俄罗斯的成本底线,也怕逼得太紧反而让印度等买家反弹。毕竟若俄油不够便宜,印度重新转向沙特、伊拉克也是一样,反正对印度而言,从来都是“价格合适就买,不合适就换”,印度不是欧洲,肯定不会买美国的高价石油。
所以说到底,特朗普急于发布“胜利宣言”,更像一场表演秀,无非是为了即将到来的俄乌谈判为自己增加点筹码。
引用来源
路透社、Kpler、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印度《经济时报》、Politico等相关公开报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