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胡塞武装突然官宣,他们的总参谋长穆罕默德·加马里其实早在8月末的以军空袭中就已遇难,连13岁的儿子也一同罹难。
这大新闻一出,舆论瞬间沸腾,两个月前的旧事,怎么偏偏选在现在这个节骨眼?更巧的是,以色列也在几小时后“补刀”,确认这事确实是他们干的,而且是在加沙刚刚开启停火、以军按协议撤退的当口。
这时间点选得太精准,怎么看都不像“巧合”,到底是谁在玩信息战?这场迟来的“讣告”,背后又藏着什么盘算?别急,我们这就掰开揉碎,讲给你听。
![]()
信息战打响:两个月的沉默,不是忘了,而是等机会
事情要从8月28日那场空袭说起,当时,以军对胡塞目标发起打击,但只说打击“高价值目标”,并未明确点名加马里。
结果两个月后,胡塞自己开口了,总参谋长和他儿子早就死了,这段时间他们不是不知道,而是硬生生“憋住”了消息,为啥?
简单讲,8月那会儿,胡塞正被美英联军在荷台达打得焦头烂额,如果这时候对外承认最高军事指挥官挂了,士气可能直接跳水,内部也会乱成一锅粥,更何况,他们还得赶紧物色接班人,新上任的马丹尼资历浅,得用点时间捏合队伍、稳住阵脚,所以,这不是撒谎,是“战略性沉默”。
![]()
到了10月,局势开始变了,加沙停火协议刚刚落地,国际社会一片“和平万岁”的气氛,胡塞这时候放出消息,等于是对着全球媒体喊,你们看,以色列不仅炸我们,还炸我们小孩!这下,舆论天平就可能往他们这边倾斜了。
从“被打击方”摇身一变成“和平进程的受害者”,胡塞这波操作,说不上高明,但确实有效。
反过来看,以色列也不傻,卡茨一听胡塞开口,立刻补上一句:“对,确实是我们8月那波炸的。”这可不是临时起意,而是早就写好的剧本。
![]()
当初空袭完,他们就留了一手,没明确公布战果,是怕当时局势火上浇油,现在停火协议刚签,气氛稍微缓和,这时候“翻旧账”既能打击对手,也不至于被贴上“破坏协议”的标签,一举两得,舆论分也拿了,道义帽子也戴上了。
更有意思的是,两边配合得还挺默契,一个等两个月才说,一个迅速“认领”,这不是偶然,而是一场你来我往的信息对垒,谁掌握消息发布的节奏,谁就能在国际舞台上多拿一分主动权。
揭开“时机选择”的多层算盘:不只是炸了人,更是炸了心理
这事要是只看军事打击,格局就小了,加马里的死,不只是少了一个指挥官,而是胡塞失去了最懂红海战术的一张王牌,从2016年以来,胡塞袭击商船、搞无人机突袭,背后基本都是加马里的手笔。
![]()
现在这人没了,整个战术系统都得重搭,以色列选在停火期公布这事,其实是打了一记心理战。
胡塞这时候正试图向外界展示“我们愿意谈,我们也想和平”,结果以色列啪一下甩出“你总参谋长早死了”的消息,等于当众拆台,这会让胡塞基层士兵心里犯嘀咕,首脑都没了,到底谁在指挥我们?心理上的动摇,往往比炸毁一个武器库还致命。
再说经济盘算,别忘了,胡塞搞袭船,搞得大家都不敢走红海航线,这可是全球12%贸易量的大动脉,航运公司绕道好望角,成本飙升三成,谁受得了?以色列在这个节骨眼放出“加马里已死”的消息,也是在向国际航运界“报平安”,那位搞事的头头没了,可以考虑复航了。
![]()
这招不是军事打击,而是市场喊话。
还有更深一层的地缘政治信号,加马里跟伊朗革命卫队的关系,业界心知肚明,以色列这波官宣,等于是对伊朗阵营放话:“我们停火不等于停手。”这不是挑衅,是敲山震虎,你可以理解为一种“非热战态度下的持续遏制”。
以色列没说要开新战场,但通过公布早前战果,继续维持对对手的心理压力。
![]()
而且,别小看这场“迟到的发布会”的法律意义,卡茨那句“他是伤重不治”非常精妙,这等于把死亡时间模糊处理,从而绕开了“你在停火期间杀人”的国际指责。
以色列用法律话术占据话语主动,又一次在信息战中占了上风。
停火协议下的“和平假象”:一场战争的信息版续集
从表面看,加沙的停火协议是个好消息,10月13日生效,以军按协议撤退,民众开始回迁,国际社会的新闻稿都写得挺温暖。
![]()
但加马里之死的官宣,却像一记冷水,泼在这场刚开场的“和平戏剧”上,这说明了什么?这协议,可能只是暂停键,不是停止键。
以色列公布这事,实际上也在试探停火协议的弹性,协议没说不能公布旧事,但一旦你公布了,就会引发连锁反应,胡塞肯定会考虑报复,那其他组织呢?黎巴嫩的真主党、伊拉克的什叶派民兵团体,会不会觉得“和平掩护下搞暗杀”的操作也能学一学?
这场信息战的火星,有可能引爆更多代理冲突。
![]()
胡塞方面的反应也有看头,他们迅速任命马丹尼接任,同时放出狠话,说要让以色列“迎来黑暗日子”,但这更多像是姿态,不太可能立刻发起大规模反击,一来胡塞内部仍在重整,二来马丹尼缺乏加马里的经验,很可能选择用象征性打击回应,来稳住人心。
联合国和中方代表这时候的角色就显得格外关键,停火协议刚签,调停方本来以为可以缓缓气,结果现在又得重新上紧发条。
这场“旧事新炒”的操作,直接打击了协议的信任基础,如果未来还发生类似“空袭旧账翻新”的情况,协议的权威到底还有多少?这恐怕得打个问号。
![]()
再从更大视角看,中东和平的前景,不能靠这种“停一停、炸一炸、再停一停”的节奏来维持,只要根本矛盾不解决,只要信息战还能左右局势,这种“和平表面、暗流涌动”的状态就会反复上演,真正的解决之道,不是打打谈谈,而是得有一套能让各方都觉得“继续打不划算”的政治框架。
结语
胡塞“一把手”之死,不只是军情一条,而是一场信息战、心理战、经济战的多重交锋,以色列选在停火期间翻出这桩“旧案”,既是一次精准打击,也是对和平进程的一记提醒,光靠协议不够,信息控制和战略节奏同样关键。
中东的“和平大戏”是否真能进入下一幕,还要看各方在信息战之外,是否也愿意在政治上动真格,现在的局势看似平静,实则每句话、每条消息,都是下一场博弈的开场白。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