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是否也有这样的习惯:做菜不咸不下饭,腌菜泡菜成了餐桌“标配”?在很多中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中,“重口味”似乎成了一种“难以割舍”的习惯。就在几天前,老李在家自制泡菜、蘸酱炒菜,每天都觉得食欲大开。
不成想,最近一次体检,他的血压、肾功能、血脂指标全线拉响了警报。对此,医生的第一句话就是:“你的盐吃得太多了!”
![]()
网络上流传这样一句话:“吃得越咸,死得越早?”原以为只是危言耸听,但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最近发布在《European Heart Journal》的一项大型研究,给出了惊人的答案。
每天多放一勺盐,可能就是在悄悄缩短自己寿命的长度。这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风险?聪明的你,真的了解自己的盐摄入了吗?尤其是第3点,绝大多数人都在忽视。
在很多人眼里,吃点咸菜、喝碗咸汤,不过是口味选择而已。可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联合UK Biobank完成的一项涉及501,379名40-69岁成年人的9年随访研究,却把高盐摄入和生命长度的关系量化到了令人警醒的地步。
![]()
数据显示:食物中添加盐的频率越高,过早死亡风险也越高。与食盐摄入较少的人相比,吃得较咸的人群在50岁时,男性平均预期寿命减少1.5年,女性减少2.28年。更令人震惊的是,高盐饮食可使全因过早死亡风险增加28%!
为什么盐会变成“健康杀手”?背后的科学原因并不复杂。体内多余钠离子容易引发高血压,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高盐摄入还被证实与胃癌、结肠癌,以及骨质疏松等多种疾病有关。
据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营养科主任高键介绍,只要每天摄入食盐超过5克,就属于过量,长期如此,身体伤害会悄无声息地发生。
![]()
身边很多爱吃咸的人并不自觉,甚至把“浮肿、口渴”当成小问题。其实,高盐饮食造成的健康损害早已拉响了警报:
皮肤变得粗糙:长期高盐饮食导致体内细胞水分流失,皮肤新陈代谢受损,很容易变得干燥、无光泽。
容易脸部浮肿:钠离子在体内滞留,妨碍血液循环,水分堆积,使面部、四肢出现不明水肿。
尿频、钙流失明显:肾脏为代谢多余钠,排尿次数增多,同时加快钙质流失,诱发骨质疏松。
经常口渴:高盐饮食破坏细胞内外渗透压,人很容易口渴,甚至脱水。
手指变粗发胀:盐分聚集于体表末端,引起局部水肿,手指变粗往往是肾负担过重的信号。
不只是高血压和中风,多项研究警告:吃盐过量还使患胃癌风险提升2.42倍,结肠癌风险增至2倍,卒中风险提高23%,心血管发病风险增加14%。如果你早上醒来经常觉得脸肿、手肿、或者总是口渴难忍,这些症状不一定只是“喝水太少”,更可能是你吃盐太多给身体亮起的红灯。
“盐不能不吃,难道越少越好吗?”事实上,适量钠盐是保持人体水钠平衡和神经肌肉正常活动的基础。完全低盐或者盲目忌盐同样有健康风险。《柳叶刀》上的权威研究也指出,长期过度低盐会引发低血钠、内分泌紊乱、心脏问题等一系列健康困扰。
![]()
正确减盐方式,关键在于“控量、挑种、重执行”。哈佛、北京大学等多家权威联合推荐:
选择低钠盐。低钠盐用部分钾盐代替普通盐,可减少钠摄入约30%,每年预计能减少45万例心血管死亡。但肾功能不全、服用某些药物的人群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严格控量,5克为限。《健康中国行动计划》指出,每人每天食盐摄入不得超过5克,肾功能差最好控制在3克以下。家有“重口味”习惯的,可以用限盐勺(如2克勺)量化盐用量。数据显示,坚持使用限盐勺3年,平均每日盐摄入量能减少3.49克,效果非常明显。
学会读标签、少吃加工食品。腌菜、咸鱼、香肠等加工类食品往往盐分极高,应极力避免频繁食用;购买调味品或快餐时,也要注意钠含量。
培养清淡口味,循序渐进。逐步减少烹调用盐,习惯后味觉会变得更加敏感,自然能吃出食物本味。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