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耀虎
山东聊城人。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学博士,西安美术学院书法系教研室主任兼学科发展中心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陕西省诗词学会理事,陕西省书法家协会教育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书法理论评论人才班”成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第二届文艺评论新锐班”成员。中国书法风云榜“书法新锐人物”,中华诗词学会“杰出艺术人才”获得者。
主持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创作人才项目、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年度项目(一般项目)、西安美术学院艺术创作项目(重大题材项目)和高水平教材建设项目。参与编写《中国书法全集·沈曾植王蘧常朱复戡卷》(副主编),2022年8月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主办“笔虎横秋——张耀虎书法展”。
![]()
自作旧体诗十首
古朴劲健 率真奇逸
——浅谈耀虎的书法艺术
文|李阳洪
书法学科在当代高等教育学制中发展以来,近二十年是隆盛时期。张耀虎是85后,山东聊城人,自八岁习书,可谓正是赶上书法发展的好时候。书法学士、硕士、博士,循阶而上,又回到西安美术学院书法系任教。他经历了比较完整的书法学科的学习,在西安、北京两大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城,深受优质书法环境源的熏陶,在学习的每一个新阶段,都能进一步开阔眼界,从理论上、技法上、规范上对自身的笔墨进行锤炼。他的书法艺术由此更加深厚、具有内涵。
![]()
和善和美
初次见到耀虎,是他博士一年级的时候,在左家庄的宿舍。北方人特有的魁梧、踏实,言谈之中谦逊、朴实,自有一种朴厚精神,一如他的笔墨——从颜鲁公楷书入手,厚重宽博做底,为其奠定了整体书风古朴的基础。
![]()
自作诗《春日遣怀》
“吾喜拙趣横生者”,他的隶书、魏碑将这一理念贯穿得最为彻底。用笔吸取了汉魏厚重的特点,并将清代以来总结的金石特质,融入笔下,显得遒劲沉实。
![]()
龚自珍《己亥杂诗二首》
耀虎的字形,并不完全以端正整齐为主,但这丝毫不影响他的古拙之意,其原因就在于点画本身的沉着——沉着带来的石质感,就是金石气的精髓,也是区分碑帖两派的“沉实”感受最本质的不同。这是书法具有“古意”的最重要内涵:沉着自带一番厚重,连同朴实的字形一起带来一种历史感,加上笔触与纸面摩擦出的棘涩、苍茫感,共同构成了碑派独有的金石意趣。历经千年传承,积淀成中国笔墨独特的金石体系深厚的文化内蕴,在字形正大端稳一派的书法表达更为鲜明,如果单看耀虎那些整体端方为主的作品或端正的字形,承袭传统一览无余。在追求趣味形态的书写中,则隐藏在了笔墨后头,品读起来更为隐蔽。
![]()
家有门无联
“书中养拙渐藏真”,受中原广袤、朴厚的环境浸染,耀虎的古拙审美亦源自于他的本性,选择简练古雅章草作为长期创作方向便是一个明证。他舍弃了元明以后那种圆润、精美、屈曲缠绕的帖派章草风,取法《平复帖》、汉代简牍、西北残纸的章草风格,体势宽博,气象宏大,铺毫的运用多于锋颖,显得简净、和谐又略带钝涩、朴拙,加之对清末以来融入金石气的章草书家王蘧常等的借鉴,点画中有着更为丰富的意蕴,令人有一种大朴、大雅的审美感受。
![]()
苏轼《答周循州》
当代视觉环境丰富而多变,而青年艺术家们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具有得天独厚的审美资源和培养审美能力的条件。与传统的书法学习略显不同的是,当代青年学子更多以设计的眼光进入书法欣赏和学习,因此,更注重书法创作中的形式感。其实书法从一产生就具有抽象因素,在黑白两色中发展出形式的需求,积累了丰富的、可供吸取的形式美资源。耀虎的书体与字形的选择、融合性创作都注重这种形式美感,这成为他书写求“奇趣”的特点。
![]()
杜甫 《乐游园歌》
他取法了一些并不常见的碑帖结体,如篆隶书体转换之间的秦代诏版、汉代青铜文字,隶书中或飞动、或省简的字形,简牍章草,黄山谷、祝允明等具有个性的大草结字。这些形态本身具有鲜明的形式感,在进行融合的过程中,与用笔特征结合,更易于创造新鲜的面貌。他擅长的隶书、章草创作中具有特别美感的字形,很多来自于这些范本。他将行草书笔意融入碑派书风,轻快、熟练,碑派质感与率意飞动结合一体,确实有不同于晚清民国书家们的表达:吸取清末丰富的出土书法文献,沈曾植、王蘧常等都进行了碑版摩崖、砖瓦简牍等多种书体的贯通,耀虎沿着这一思路,更加突出了现代的形式美感。
![]()
自作诗《论书诗三首》
耀虎基于书法朴厚内涵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吸收新趣——不为新而新,水到渠成。同时也不避今日书坛讲究画面效果,经营位置,运用精美彩纸,在传统与现代视觉资源中找寻到适合自己的表现形式和艺术语言,如章法布局的现代感与装饰性,在一些废弃不用的材料上创作,如废弃的信封、书页,往往下笔轻松,有意外的效果。与古为徒、师从先贤,又能捕捉当代书法艺术潮流,所以他能屡屡在各种展览评选中成功获奖入展。
![]()
自作诗八首
“笔下从来无派宗”,如同自由选择书体一般,耀虎的用笔也率真随意,灵动潇散。历史上那些神乎其神、无拘无束的书法,多存在于秦汉时期的砖瓦陶文竹简木牍、魏晋时的经卷残书、唐宋后的诗文信札,作者瞬间灵感、偶然欲书,活泼鲜活,不可重复。他能写二王书风,更广泛借鉴了这些鲜活生动的范例。从碑版简牍取法,隶书既有篆书形体,又有汉简遗意;碑风既能守法汉魏,又融入行草书笔姿,具有稚拙奇趣。字与字之间精心布白,字内空白处或长笔处,拓展伸开点画信手拈来,结构随机生发,跳出法度之外。书风少了庙堂气象,但也多了些淳朴自然,天真抒情,正是他真性情的流露,解衣磅礴、自由自在状态下的发挥。
![]()
吴均《与朱元思书》
耀虎的作品,呈现出学院教育的“专业性”——有对传统主流碑帖两派的良好继承。在此基础上融合,创作推陈出新,建立起一种陌生化的特征:不去抄袭别人的审美态度、重复已有的经验,而是书写生命本身对笔墨的感受,表达自身对于书法的真实倾诉。这种陌生化一方面来自于形态上,对传统书法、书体的具体点画、结构的新的展现,是基于耀虎在篆隶楷行草各种书体都比较熟悉的基础上,或呈现笔姿,或贯通笔意。另一方面,来自于他无拘无束的自然书写状态——将毛笔“惟软则奇怪生焉”的锋毫多变的特征展现出来,呈现出入笔、行笔的多种形态,异于一般的书写状态。
![]()
汉石林风联
当然,这需要经十年如一日的不断探索、无间临池、心悟手追。别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是知难而进,而耀虎寻遍书法这一巍峨深邃大山,是去找到自己的同伴,并从这些同道提供的营养中,成为独特的“那一个”——我们期待他成长为这样的代表。
![]()
苏轼《柏家渡》
![]()
苏轼《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
刘禹锡《陋室铭》
![]()
雷河清《凤凰台》
![]()
自作诗七首
![]()
自作诗八首
![]()
苏轼《次韵许冲元送成都高士敦钤辖》
![]()
自作词十五首章草
![]()
自作诗五首
![]()
苏轼《送欧阳主簿赴官韦城二首》
![]()
自作论书诗九首
![]()
自作诗《咏竹诗三首》
![]()
临索靖《月仪帖》
![]()
自作诗《春日遣怀》
![]()
自作诗抄
![]()
自作论书诗三首
![]()
清人题画诗
![]()
自作诗《雨夜感怀》
![]()
卢照邻《长安古意》
![]()
笔端意表联
![]()
张瑞图诗十五首
主 编
猪大人
出 品
黔艺空间
来 源
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转载需注明出处
通 讯
微信 : QYqianyikongjian QQ : 3100720399
支 持
雅昌艺术网 今日头条 一点资讯 网易新闻 搜狐新闻
腾讯新闻 阿里文娱 360浏览器 UC浏览器 惠头条 书艺时空
黔艺空间由中国美术学院学生联合创办,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与文化产业的融合,集艺术名家工作室、书画图文装帧设计、艺术教育、艺考动态、高校艺术交流、艺术家宣传与推广、艺术精英孵化、艺术机构宣传与推广、艺术馆运营、专题性展览、文房四宝、艺术品鉴赏与收藏等多个文化产业为一体。黔艺空间艺术平台运营内容主要为网络线上媒体宣传与推广,包括艺考动态、艺术家宣传与推广、高校艺术交流、艺术精英孵化、艺术机构宣传与推广、艺术馆运营、专题性展览、艺术品鉴赏与收藏等,为广大艺术家提供高品质服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