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 年咱国家第一次大授衔,上将队伍里站着个挺出人意料的人 —— 董其武。那会儿他也就当个军长,可您知道不?按当时评衔的规矩,军级干部最多也就评个中将,还有些甚至只评了少将。
同样是军长,为啥董其武就能授上将军衔呢?他到底特殊在哪儿啊?
要说董其武特殊,首先就特殊在他的身份上。他不是咱党的将领,甚至 1955 年授衔的时候,他都还没入党呢!他是个起义过来的将领,而且起义时间还挺晚 ——1949 年 9 月 19 日才成功起义,离新中国成立也就剩十几天了。
![]()
按常理说,起义将领大多授中将,董其武咋就能成上将呢?其实他这次起义,意义可大了去了。那时候他是绥远省主席兼保安司令,绥远的军政大权全攥在他手里,妥妥的封疆大吏。老蒋对这样的人,肯定不放心啊。
董其武最早是晋绥军出来的,后来傅作义离开阎锡山单干,他就跟着傅作义走了。也就是说,他不是老蒋的嫡系,老蒋自然对他没多少信任。只不过解放战争那阵子,老蒋把大部分兵力都投到东北、中原、华东这些地方了,华北地区没当成重点进攻的地方。
再加上山西还有个阎锡山,一门心思守着自己的地盘,不想让别人插手。所以老蒋就把华北交给傅作义管,既能用傅作义牵制阎锡山,又能让他对付晋察冀军区。董其武作为傅作义的得力手下,自然也得到重用,当上了绥远省主席兼保安司令。
随着解放战争推进,原本占优势的国民党渐渐落了下风,华北的局势越来越不好。尤其是徐向前元帅到了华北之后,那打得叫一个顺风顺水,很快就解放了山西大半地方。北平离山西不远,傅作义看着阎锡山输得这么惨,不得不重新掂量咱党的实力。
![]()
咱党为了和平解放北平,开始派人跟傅作义接触谈判。就在傅作义犹豫不决的时候,董其武也在琢磨自己以后的路该咋走。跟着老蒋走,结果很明显 —— 大概率得逃到台湾去,这辈子能不能回来都不好说。虽说那时候老蒋一个劲喊着将来要反攻,但在董其武看来,这根本不现实。
毕竟老蒋在最厉害的时候都没打赢咱党,现在就凭着那些残兵败将,还想反攻?这不扯嘛!就在这时候,北平那边传来消息:傅作义决定和平起义了。董其武一听说这事,绥远的气氛立马就变了,好多人都呼吁走和平路线。董其武冒着生命危险去了北平,跟傅作义商量绥远以后的出路。
北平都起义了,绥远肯定不能再硬扛着。不管是作为傅作义的下属,还是绥远省主席,董其武都得做这个决定。而且他早就对老蒋恨得牙痒痒 —— 老蒋总压榨底层士兵,那时候甚至连部队的经费和补给都停发了,董其武怎么可能还接着给老蒋卖命?
再加上绥远那时候已经被咱军团团围住了,四野大军南下之后,绥远这点兵力根本没法抵抗。虽然老蒋下令让他死守西北,但董其武已经打定主意,跟着傅作义老首长走。他这次去北平,就是为了绥远的未来。巧的是,傅作义也希望绥远能和平起义。
![]()
跟傅作义商量完,俩人敲定了绥远的出路。在傅作义的介绍下,董其武见到了毛主席,这次见面让他特别震撼。毛主席听说他想和平起义,没立马让他回去准备。那时候绥远号称有八万多人马,其实也就六万多,而且这些人里,不全是董其武的部下。
董其武自己的嫡系部队,大概有三万多人,这些人和他一样,都盼着和平起义。还有西北邓宝珊部的一万多人,以及从张家口逃过来的残兵,也在绥远这边,这些人态度中立,不支持也不反对起义。
除了这些人,起义最大的阻力是老蒋收编的那些杂牌军。这些部队是抗战胜利后老蒋收过来的,大多是地方势力和原来的伪军,军纪差得要命,平时也不听指挥,是起义路上最大的绊脚石。
其他势力还好办,毕竟都是傅作义的手下,愿意跟着傅将军走。但最后提到的那些杂牌军,都是部队里的死硬分子,最难搞定。这时候毛主席提出了 “绥远模式”,给绥远和平解放打下了基础。在董其武和傅作义的共同努力下,经过长时间的谈判商量,绥远终于和平起义了。
绥远起义后,咱军先对起义部队进行改造,把他们变成了真正的解放军。战士们经过思想教育,整个部队的精神面貌都不一样了。
![]()
1950 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绥远起义的战士们没接到入朝的命令,可大伙都想为国家出份力,纷纷请求去朝鲜打仗。在大家的呼吁下,中央决定组建 23 兵团进行训练,等合适的时候再入朝参战。董其武也被任命为 23 兵团司令。
23 兵团挺特殊的 —— 这支部队基本上都是董其武原来的老部下,里面的干部也都是跟着他一路过来的,算是他的嫡系。中央敢把这支部队原封不动地交给董其武管,本身就是对他的信任。而且在入朝之前,中央还给他补充了一万名新兵。
对于中央的信任,董其武特别感激。他一直觉得,自己以前跟咱党打过仗,站在人民的对立面,起义后能当个闲人就不错了,没想到中央这么信任他,还让他继续带兵。为了他方便,中央还让他带着自己原来的手下,说实话,他压根没料到自己能当上 23 兵团司令。
既然中央这么信任,董其武也不想辜负这份信任。1951 年 9 月 8 日,部队到了安东,接到了彭德怀老总下达的第一个命令。彭老总没让他们上战场打仗,而是让他们在后方修三个机场,同时负责后方的警戒。彭老总这么安排,肯定有他的道理。
那时候抗美援朝谈判已经开始了,可美国态度还特别傲慢,谈判进展不顺利。敌人为了让咱军服软,肯定会盯着咱军的弱点下手 —— 咱军的弱点就是后勤补给线。为了建好完善的后勤补给线,23 兵团接下了这个艰巨的任务。那时候修机场全靠人力,跟现在的机械化施工完全不一样。
![]()
而且那时候还有敌人的飞机捣乱,修机场的时候特别危险。但董其武和全体官兵克服了各种困难,最后顺利完成了后勤保障任务。正因为有 23 兵团在,咱军在反绞杀战中才能打赢,他们为抗美援朝的胜利立了大功。
抗美援朝结束后,23 兵团回到国内。后来咱军取消了兵团建制,23 兵团改编成了 69 军,董其武也就成了 69 军军长。但毛主席说,董其武其实能当大军区副司令,不过还是让他掌握兵权比较好。
因为干部评级是 1952 年搞的,董其武当时评的是正兵团级。1955 年大授衔的标准里,正兵团级的将领是可以授上将军衔的。可董其武自己对这个结果特别不安,甚至专门给杨成武写信,请求把自己降到中将。
毛主席知道这事后,跟杨成武说:“你杨成武是党员,所以上将授不授都行;董其武是起义的标杆,这上将军衔必须授。”
![]()
就这么着,毛主席一锤定音,董其武特别感动。之后他把余生的精力都投入到国家建设中,还在 1980 年入了党,实现了自己一辈子的心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