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球高校掀起一场“文科大撤退”,从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决定终止28个人文学科专业,到中国高校2023年撤销1670个本科专业点,其中文科专业占比显著。
01 文科退潮:全球高校的集体转向
文科专业的撤退已成全球性现象。2022年以来,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北达科他州州立大学、阿拉斯加大学等多所高校削减通识教育课程,主要涉及人文学科。欧洲也不例外,荷兰莱顿大学拟关闭多个本科人文专业课程,乌得勒支大学宣布从2026年9月起,法语、德语等学位课程停止招生。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中国高校的专业调整同样剧烈。近十年间,设计学类专业撤销305个,工商管理类、公共管理类分别撤销266个和247个。与此同时,计算机类新增1993个专业点,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机器人工程等专业成为新增主力。
![]()
“高校把相关的专业撤销、合并,除了受就业市场的影响,另一个原因是这些学校觉得在同类型学校的比较当中,他所办的专业不具备优势。”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分析道。
02 就业困境:文科生的现实挑战
文科专业被裁撤的背后,是严峻的就业现实。智联招聘数据显示,2023届文科毕业生平均月薪4860元,比工科生低23%,哲学、历史学专业就业满意度连续三年垫底。
![]()
更令人担忧的是,43.9%的文科生求职被拒主因是“技能不匹配”。
翻译类职业的衰落尤为明显。麦可思数据显示,应届本科生从事翻译类职业的比例由2014届的1.1%降至2023届的0.4%,近十年就业占比降幅达64%。
世界经济论坛《2023年未来就业报告》预测,未来五年AI将淘汰多达2600万个记录和行政职位,这对文科生就业空间形成进一步压缩。
![]()
图片
03 教师困境:高校“学术大厂”中的边缘人
在资源分配中,文科教师往往处于弱势。张执一坦言,他所在的学校,一年数十亿科研经费,“理工科项目经费动辄几千万元,文科院系只够其中的零头”。
文科教师的考核压力与日俱增。很多女同事只有评上了职称,才敢怀孕生孩子。为了应对考核,文科也兴起了“有组织科研”,导师们将博士、硕士和本科生聚在一起,各自分工,“就像流水线那样写论文”。
更严峻的是专业裁撤带来的职业危机。张执一的学校开始在文科专业内部进行“末位淘汰”,取消了不少生源质量靠后、就业率差的专业学位点。某中部工科院校撤销法学学位点后,老师们分流到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大学语文教研组。
![]()
04 转型之路:新文科的突围实践
面对挑战,多所高校开启了“新文科”建设实践。南开大学以“主修精简夯基+辅修交叉促融”为核心,将完成辅修专业作为毕业的必要条件。
![]()
华东师范大学通过“微专业”为文科生拓展就业路径。该校中文系2025届毕业生徐苏婷因选修了创意传播“微专业”,顺利加盟华为上海研究所。目前,华东师范大学共有28个“微专业”,2025届“微专业”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达94%。
台湾师范大学成立AI跨域应用研究所,帮助非理工学生无痛跨领域学习AI应用。该所副所长林政宏表示:“AI应用不一定要从最基础写程式开始”,他们导入科技平台,降低使用AI的门槛。
学科交叉成为新趋势。清华大学“计算法学”专业学生既要学《宪法》《刑法》,也要掌握Python数据分析,首批毕业生还没答辩,就被红圈律所和科技公司抢订一空。浙江大学“数字考古”专业学生带着3D扫描仪下墓葬,去年该专业毕业生起薪突破2万元,比本校计算机专业还高15%。
![]()
05 文科价值:技术时代的人文精神
尽管面临挑战,但人文社科的价值在技术时代愈发珍贵。
领英发布的2024年最受欢迎技能清单显示,沟通、客户服务、领导力等传统技能对企业而言仍然至关重要。华南师范大学副校长王春超认为,AI发展不仅渴求“硬技能”的专业人才,对拥有卓越沟通协调能力等“软技能”的人才需求也同样强劲。
熊丙奇指出,学习人文社会科学,不是掌握知识,而是要培养人文素养,提升人文底蕴。“在任何时代,人文素养都是不可或缺的,人文底蕴对科技人才进行科技创新也极为重要。”
![]()
06 未来方向:文科教育的出路何在
面对AI时代的挑战,文科人才培养急需创新变革。
跨学科融合成为关键路径。复旦大学将AI课程作为通识必修课覆盖全体本研学生。四川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新增AIGC提示词工程课程,教授学生如何用AI生成高质量文案。
实践能力培养日益重要。西南某二本院校文学院砍掉《古代汉语》等三门理论课,换成“短视频文案实训”“直播话术设计”,教师集体入驻MCN机构学习三个月。更有院校实施“学生账号粉丝破10万才能毕业”的考核改革。
师资提升也不可或缺。北京大学中文系支持举办西藏大学文学院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研修班,通过系统化培训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设计与科研创新能力。
“文科的困境并非终点,而是转型的起点。”专家指出,数字时代,文科教育需以“新文科”为锚点,在技术赋能中重塑价值——既拥抱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又坚守人文精神的内核。
文科不会消亡,但固步自封的文科教育确实面临生存危机。正如一位教育专家所言:“被时代淘汰的从来不是知识类型,而是抱残守缺的思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