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上午,一代豫剧名伶高玉秋病逝,享年85岁。
她的一生远比舞台上的戏曲更跌宕起伏,被恩师常香玉救赎,却曾“批判”恩师;与搭档情谊深厚,却为艺术规矩对簿公堂11年。
![]()
高玉秋为何公开“批判”恩师?又为何将搭档告上法庭?
从活命到信仰
10月14日,豫剧常派表演艺术家高玉秋走了,享年85岁。她的人生,就像一出跌宕起伏的大戏,充满了旁人看不懂的“矛盾”。
高玉秋的命,是常香玉给的,这话说得一点也不夸张。
![]()
5岁那年,高玉秋的父母在逃荒路上饿死,她也就成了孤儿。之后去投奔二姨,没多久姨夫也病逝,她再次被抛弃,成了在街上游荡的小乞丐。
1948年,7岁的高玉秋在陕西咸阳听闻常香玉办的剧社在招生,包吃包住,专收穷孩子,这是她当时唯一的活路,虽然她跑去报考,但名额却已经满了。
![]()
也许是她那瘦小的身影和眼里的无助打动了常香玉,这位大艺术家破格收下了她。
常香玉亲自给她洗脸梳头,换上干净的新衣服,那个瞬间,对高玉秋来说,不只是换了身行头,更是换了一种人生。
![]()
所以,她最初学戏,就是为了活下去,为了报答这位“救命恩人”。她把常香玉夫妇当成再生父母,而常香玉夫妇也待她如亲生女儿,过年过节都接到家里,甚至帮她保管演出收入。
心里记挂着恩情她刻苦努力学习,并且她天资聪颖,7岁学戏,8岁就能登台。
真正让她崭露头角的,是十一岁时主演的《拾玉镯》,戏里那个媒婆角色,是常香玉手把手教出来的。
![]()
正是这次经历,让她第一次咂摸出“戏比天大”的滋味。
后来,她写文章回忆恩师,提到《拷红》里有河北梆子和大鼓书的影子,《花木兰》尾声用了曲剧的调子。
![]()
很多人炸了锅,说她这是“揭短”,甚至间接引爆了常香玉与另一位名家桑振君关于“生搬硬套”的旧日论战。
可他们不懂,这恰恰是高玉秋真正读懂了恩师的证明。她看到的不是门派之见,而是常香玉为了艺术海纳百川的胸怀。
她明白,在恩师心里,只要能让戏更好,什么都可以拿来用,这才是“戏比天大”的最高境界。
![]()
人性舞台上的考验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风暴来袭,常香玉成了被批斗的对象。
二十多岁的高玉秋,被推上了批判大会的台子,手里拿着别人写好的稿子,字字句句,都像刀子一样扎向台下的恩师。
她别无选择,只能念,但每念一个字,心里就淌一次血。
![]()
事后,她躲起来用拳头狠狠捶打自己,觉得自己成了恩将仇报的“叛徒”。这件事在她心里留下了一道长长的疤,让她好多年都不敢抬头看恩师。
多年后的一天,她在路上走,身后传来一声呼唤,是常香玉。
高玉秋愣在原地,不知所措,常香玉却平静地对她说:“我不怪你,你那也是没办法。”
![]()
简单一句话,瞬间击溃了她多年的心防。
也就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高玉秋无意中翻到了常香玉的日记,她看到,恩师在朝鲜慰问演出期间,自己正遭受着不公待遇,却还在日记里惦记着她的沙眼病有没有好。
![]()
一边是公开的“背叛”,一边是私下的惦念。这种强烈的对比,让她更深地理解了恩师的为人,也让她明白了,常香玉恩施对人性的巨大宽容。
舞台上演的是戏,人生这个大舞台上,考验的却是人心。恩师用原谅,给她上了最深刻的一课。
![]()
规矩的守护者
常香玉去世后,高玉秋觉得自己身上的担子更重了。她不再仅仅是一个演员,她要成为恩师艺术法典的守护者。而守护,有时候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那场持续了11年的官司,就是最好的例子。
事情的起因有两个版本,一个说法是,她和搭档王素君共同改编了《陈妙常》,搭档却在没打招呼的情况下,修改了核心唱段拿去评奖。
![]()
另一个说法是,1985年她们合作的音像磁带封面用错了照片,到了1994年再版,封面上只剩下搭档一人,主演高玉秋的名字和照片被彻底抹去。
细节孰是孰非已不重要,核心在于,高玉秋觉得“规矩”被破坏了。
![]()
她认为,艺术创作的心血不能被如此轻慢。起初,她把搭档也告了,后来两人澄清误会,又一同起诉了出版社,从2005年打到2016年才和解。
很多人不理解,觉得她太犟,为了这点事至于吗?但对高玉秋来说,这无关个人名利,而是捍卫艺术的基本尊严。这正是她从常香玉那里学来的——戏,有戏的规矩。
![]()
晚年的她,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传承上。1995年退休后,她依然活跃在舞台上,直到80岁后心脏病加重才渐渐减少活动。
2004年,常香玉病危,拉着她的手,嘴里念叨的还是:“等病好了,我们再去唱戏。”临终前,恩师送给她四个字:“艺无止境”。
![]()
这四个字,成了她晚年的信条。她加入了恩师事迹报告团,口述出版了《情缘——高玉秋与恩师常香玉》。
2014年,她以极高的规格,公开收了徒弟郭青峰。她手把手教年轻人表演要领,嘴里反复念叨着恩师的话:“观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
![]()
她效仿恩师的简朴,一件衣服穿十几年,却对公益演出从不推辞。她说:“她(常香玉)还没唱完,我们得替她唱下去。”
![]()
结语
回看高玉秋的一生,那些所谓的争议,其实都是她践行“戏比天大”这一信仰时留下的印记。
她对恩师艺术的“揭发”,是对艺术本质的深刻理解。她与搭档的官司,是对艺术规则的刚直守护。
她又犟又直白的性格,不过是一个把戏看得比天还大的人,最本真的模样。她走了,但她用一生续写的那部由常香玉开篇的“艺术法典”,已经被传递了下去。
那个5岁时在逃荒路上失去一切的小女孩,最终用一生的执着,为自己,也为豫剧,留下了一笔浓墨重彩的财富。
![]()
信息来源:
一级演员高玉秋,抢救无效去世。2025.10.14极目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