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组组触目惊心的数据,正在为中国电网摇旗呐喊!
2024年,仅浙江一个省的算力产业耗电量就接近4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超13%,远高于同期全社会用电量增速;2025年上半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累计高达4.8万亿千瓦时,较21世纪初翻了整整4倍……
巨大的用电压力直接砸在了以国家电网为首的“国家队”肩上,国内电网产业也出现了史无前例的扩张潮。
据预测,2025年我国电网投资规模将超6500亿元,规模增速也将由原来的1%增长到15%左右。
![]()
作为电网旗下唯一的全产业链玩家,国电南瑞也开始了其忙碌的输电、配电之旅。
只不过,在如今竞争白热化的市场上,“电二代”的位子并不好坐。国电南瑞也在一步步突破自我,力争成为那个最争气的“电二代”。
站在巨人肩膀上,火速超越同行
国电南瑞的不同寻常,或许从一出生就注定了。
2001年,南瑞集团与国电电力发展、南京京瑞科等七家战略投资者,共同创立了国电南瑞。
南瑞集团,就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的那一批电力研究所,由它孵化出的国电南瑞自然继承了其电力设备研发及市场化的使命。
那几年,国内新农村建设热潮风起云涌,农村电网改造以及农电自动化需求大幅上升。国电南瑞看准时机,花费1.1亿元收购了南瑞集团旗下的农电自动化业务,将这波需求稳稳拿在了自己手中。
2008年,国家电网正式将南瑞集团纳入其直属体系,国电南瑞也顺势成为了一名“根正苗红”的电气设备商。
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国电南瑞前十大股东名单中的“红色氛围”依旧浓重。
![]()
实际上,电力在我国本就属于宏观调控型的行业,同行许继电气、中国西电、平高电气背后也有中国电气装备集团撑腰。
不同的是,国电南瑞并不满足于当一个“只会啃老本的电二代”。
2009年-2017年,国电南瑞相继收购了电网体系内的电气自动化、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等产业,将自己打造成了集“发电、输配电、用电”于一体的全能型选手。
这种绑定国家电网的平台化运营模式让国电南瑞的营收规模得到了较快增长。
2010年,公司营收规模便超越了“更年长”的平高电气、思源电气;紧接着,2011年国电南瑞营收高至46.6亿,首次超越了许继电气;2017年,国电南瑞营收直接突破240亿,超越中国西电,成为行业名副其实的“巨象”。
![]()
接下来,如何让这只“巨象”长久保持活力,成为国电南瑞发展的重中之重。
突破舒适圈,订单直指780亿
要知道,伴随信息化、智能化时代的来临,电网产业逐步丢掉了传统粗放型的输变电方式,改用更加精准、高效的智能电网模式。
而国电南瑞就是国内智能电网唯一的全产业链玩家。从最开始的电力调度到发电、输变电直至最后的配用电,公司基本都能独立解决。
![]()
对比之下,大部分同行的精力只能支撑它们成为某一细分领域的龙头。
像特变电工、中国西电是国内知名的变压器龙头;平高电气和思源电气的产品仅集中在输变电设备领域;许继电气的业务虽覆盖了发电、变电和配用电多个阶段,但在订单规模和稳定性上与国电南瑞没法比。
除了完整的产品体系,IGBT芯片的自主研发能力也是国电南瑞立足市场的“王牌”。
智能电网之所以“智能”,是因为有IGBT芯片这一“神经中枢”来高效转换和控制变配电程序。
此前,这一领域主要由英飞凌、富士电机等国际巨头垄断,尤其在技术壁垒更高的高压IGBT市场。国电南瑞是国内率先在IGBT芯片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的企业。
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国电南瑞在中低压IGBT芯片上已基本实现了自主化生产,其研制的高压4500V/3000A IGBT也已实现小批量应用。
“技术+产品”的双重优势成功让国电南瑞成为了订单“收割机”。
2025年上半年,公司新签合同金额再创新高,达354.32亿。
根据以前年份规律计算,公司上半年订单额占全年总订单额的45%左右。其2025年整年的订单额或将突破780亿,为公司至少未来2-3年的业绩都提供了很好的前瞻指引。
![]()
为了降低对国家电网的依赖,国电南瑞也在积极寻找其他成长曲线。
2025年上半年,公司能源低碳、数能融合业务累计贡献了超46%的业绩,成为继智能电网之后的第二、第三增长曲线。
![]()
能源低碳业务成长于国家“双碳”目标之下,通过为水电、风电、光伏等行业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来平滑电网投资波动对国电南瑞业绩的影响。
数能融合对应的是整个“能源数字化”市场,数字孪生就是其中的关键技术。
它可以用数字化手段模拟现实世界中的电力系统,进行未来状态预测,从而帮助企业做出更精准的决策。
当然,多产品、多赛道布局的商业模式并不是毫无缺点。
2025年上半年,国电南瑞的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为26.45%、12.89%,虽高于电力设备行业平均水平,但稍逊于思源电气这种专注高端细分市场的龙头。
![]()
这并不是什么大问题。平台化布局模式下,企业整体利润率基本等于各业务利润率的加权平均数,自然跟一味追求高端化企业的利润率不能比。
典型例子就是北方华创和长川科技。北方华创走全平台路线,毛利率稍低于长川科技,但这并不代表北方华创不如长川科技,只是战略方向的选择不同罢了。
对国电南瑞来说,断层第一的业务规模就是其立足国内市场的根基。
电力出海,叫板全球市场
细读国电南瑞2025年半年报,我们发现了公司又一大亮点——国际业务。
上半年,国电南瑞海外业务营收总额高达19.87亿元,同比大增139.17%,国际合同同比增长超200%,营收结构得到了较大改善。
![]()
对大部分电网设备商来说,出海是它们在国内“卷不动”的不得已决策,更像是对“不出海,就出局”这一金科玉律的诠释。
国电南瑞的情况,就大不相同了。
即使不出海,国家电网每年也能为其贡献超60%业绩。仅2024年,国家电网就为国电南瑞提供了约350亿的营收,这相当于许继电气两年的营收之和了。
![]()
出海对国电南瑞来说,更像是实力的诠释,是自身“宏伟抱负”的体现。当然,它的出海逻辑也是比较清晰的。
一方面,欧美发达国家电网替换需求日渐增长。
数据显示,发达国家电气化进程较早,部分电网设施已运行50年以上,存在较大的替换需求,尤其在变压器、断路器等关键设备上。
正巧,国电南瑞在特高压换流阀、控制保护设备领域技术领先,产品电力损耗率甚至比国际巨头西门子还要低15%。这为其冲击国际市场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撑。
另一方面,“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电网基础设施需求旺盛。
2023年以来,国电南瑞海外市场的拓展基本集中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比如,沙特柔直换流阀项目、巴西智能用电采集项目及智利和尼加拉瓜变配电业务等。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需要高质量电网,国电南瑞需要出海来增强实力,双方形成了完美的战略联盟。
如今,成功出海的国电南瑞,已不是“电网亲儿子”“电二代”等几个简单标签可以描述的了。
总结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含着“金汤匙”出生让国电南瑞有了更稳健的业绩表现,在起跑线上已经赢了一大截。
但这并没有磨灭其向上进取的心,丰富业务结构、出海搞发展一直是公司“刻在骨子里”的目标。
伴随这些目标一步步被实现,国电南瑞在“稳健”之余,逐步具备了较强的成长性,也为国内众多“二代”选手提供了一份完美、可借鉴的发展模板。
属于国电南瑞的时代,或许才刚刚开始。
以上分析不构成具体买卖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