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为什么宇宙中最多的是氢,而地球上最多的却是氮?氮从哪来的?

0
分享至

宇宙中最多的是氢,可地球空气中却几乎没有它。我们每天吸进肺里的,70%以上是氮,而氢几乎“销声匿迹”。氢去哪了?氮又是从哪来的?


宇宙为什么是“氢的天下”?

宇宙中最常见的元素是氢,这不是巧合,而是从宇宙诞生的第一分钟就决定的。

138亿年前,大爆炸之后的宇宙像一锅开水,温度高达上百亿摄氏度,充满了自由奔跑的质子、中子和高能光子。随着宇宙急剧膨胀、冷却,在大爆炸后第1秒到第20分钟之间,温度降至适合核反应的区间,质子和中子开始结合,进入所谓的“原初核合成”阶段


在这个阶段,最先形成的是氘核(¹H + ¹n → ²H),然后逐步合成氦(⁴He)和极少量的锂(⁷Li)。但是时间非常紧迫:整个核合成窗口只持续了大约17分钟。再晚一点,宇宙就冷却得太快,核反应彻底停摆。


这就造成了一个非常关键的后果,大部分质子根本没来得及参与核反应,就直接“被保留下来”成为今天的氢。根据标准宇宙学模型,最终产物中约75%的质量是氢,24%是氦,剩下不到1%是所有其他元素的总和。这是为什么你今天看到的恒星、星云、星系,几乎都是在氢的基础上“搭建”起来的。


更重要的是,氢原子是整个元素周期表中结构最简单的原子:一个质子,一个电子。它不需要稳定中子,不需要复杂核力平衡,也不容易在高温下被打散。这种“极简主义”的结构,在宇宙早期极端环境下反而成了生存优势。


而那些更重的元素(比如碳、氮、氧),则必须依靠恒星内部更复杂、更缓慢的核聚变反应才能诞生。它们不是宇宙大爆炸的产物,而是恒星“次生产线”上的高级货,这就是它们在整个宇宙中远远不如氢常见的根本原因。


这一切并不是理论推测。NASA 的 WMAP 和欧空局的 Planck 卫星先后对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进行了精确测量,发现其中的元素丰度数据与大爆炸核合成模型高度吻合。这些“天文化学指纹”证实了氢的统治地位是从宇宙诞生第一天就刻在规则里的。


所以,氢成为宇宙的老大,不是因为它最亮眼,而是因为它来得最快、结构最简单、最能熬过那场开天辟地的混乱。

地球上氢为什么留不住?

氢在宇宙中到处都是,可地球上几乎见不到它的踪影。这不是因为地球没曾经拥有过氢,而是因为它真的抓不住它


要弄清楚这个问题,得先理解一个基本物理机制:气体逃逸。任何气体分子,只要速度足够快,就有可能挣脱地球的引力,彻底逃逸到太空中。而决定一个分子能不能逃出去,关键看两件事:它的质量有多轻、温度有多高

氢分子(H₂)是所有稳定气体中最轻的,分子量仅为2。根据热力学原理,分子运动速度与其质量成反比,质量越轻,速度越快。


在地球上空1000公里的热层中,温度高达1000K以上,在这种环境下,氢分子的平均速度可达到5~6公里/秒,而最高速的那一部分甚至超过第二宇宙速度——11.2公里/秒。这意味着,部分氢分子可以直接“冲出地球”,进入太空,再也不回来

根据NASA的观测数据,地球每天大约损失300吨氢气,主要通过“热逃逸”机制缓慢流失。这是一个持续至今的过程,从地球诞生之初就开始了。


而且,早期地球的条件对氢来说更加恶劣。那时候,紫外线更强,火山释放的氢气更多,大气层还没有臭氧层保护。大量氢气被高能光子击碎成原子氢,进一步加速了逃逸效率。研究表明,在地球形成后的最初5亿年里,可能有超过90%的原始氢已被彻底扫荡

相比之下,像氮气(N₂,分子量28)、氧气(O₂,分子量32)这样的重分子,平均速度远低于逃逸阈值,即使在热层中也被地球牢牢“锁住”。这就像是:氢是一群蹦跳着就能翻墙的小孩子,而氮和氧是搬不动腿的大叔,压根跑不掉。


更极端的例子是火星。火星质量更小、引力更弱、几乎没有全球磁场保护,连二氧化碳都留不住。火星目前的大气压只有地球的0.6%,主要就是因为它连“气”都拽不住。而地球虽然成功留住了氮和氧,但对氢来说,依然是一个“漏气星球”。

所以你现在看到的地球大气中,氢的体积分数不到0.00005%,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不是因为它没来,而是它来了又走了,走了就再没回来

那地球上的氮是从哪来的?

氢没留下来,可我们每天呼吸的空气,78%是氮。这些氮从哪来的?其实它是恒星的“遗产”。


氮并不是宇宙大爆炸时直接产生的。那场爆炸只留下了最轻的几种元素:氢、氦和极少量的锂。要制造氮,得靠恒星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在那些比太阳还重的大质量恒星里,存在一种叫做CNO循环的核反应路径,意思是“碳-氮-氧循环”。它的过程是:碳核与氢核撞击,经过一连串反应,氢变成了氦,但在中途会短暂生成氮-14和氮-15这两种同位素。虽然氮只是短暂停留的“中间产物”,但随着恒星老去、膨胀、死亡,这些元素会被抛回宇宙。


一些恒星通过超新星爆炸,以极高能量把内核元素抛洒到星际空间;另一些变成红巨星,缓慢释放外壳气体,形成“行星状星云”。这些氮,就这样漂浮在宇宙中,变成星际尘埃的一部分。


约45亿年前,我们的太阳系就是在这样一团富含“恒星尸体碎片”的星云中诞生的。地球也在这团尘埃中慢慢凝聚。那些氮元素,混在小行星、陨石、彗星甚至原始岩石中,成了地球的一部分。

那这些氮,为什么最后都跑到了空气里?

这就跟地球本身的“气体个性”有关。


在地球形成初期,整个星球是一颗炽热的岩浆球。随着地幔冷却,火山喷发开始释放气体,这叫做地幔脱气

今天我们看到的火山喷发,喷出来的主要是水蒸气、二氧化碳,还有少量氨(NH₃)和氮气(N₂)。别小看这些“少量”。火山不止喷一天。几十亿年来,地幔像压力锅一样,把氮不断地“吹”进大气层。


科学家估算,整个地球地幔中可能仍储存着比大气层多至少3倍的氮。也就是说,今天空气中的氮,只是地球常年“放气”放出来的一部分。

但更关键的是:氮一旦进入大气,它就几乎不会再走了


因为氮分子(N₂)非常稳定。它由两个氮原子通过三键牢牢绑在一起,化学活性极低。不像氧气会跟铁生锈、跟碳化合燃烧;也不像CO₂能溶进水里被海洋“吃掉”。氮几乎不参与反应,不溶水,不沉降,不喜欢“社交”,只喜欢孤独地待在空气里。


你可以这么理解:氮赢下这场“大气竞赛”,靠的不是数量多,而是性格稳。

这也是为什么,虽然地球上氮的来源有很多路径(火山、陨石、化学转化),但最终“气氛主角”这个位置,只有氮坐得住:它不是最活跃的,但它最耗得住时间。

为什么不是其他元素当“主角”?

看到这里相信会很多人问:为什么不是氧气、二氧化碳、甲烷当主角?


这就要看几个条件:

够稳定氮气分子是三键结构,在大气中几乎不参与反应,寿命极长。

不易溶于水不像CO₂,氮不容易被海洋吸收沉降。

不易被生物消耗植物无法直接利用N₂,氮循环效率低,氮在生物圈流动缓慢。

不易逃逸虽然比氢轻,但比逃逸速度慢,能被地球引力牢牢抓住。


相比之下:

氧气很活泼,被岩石和生命消耗得厉害,直到蓝藻和植物大规模光合作用后,才在气氛中积累。

二氧化碳容易溶于水,被海洋吸收、形成碳酸盐沉入海底。

甲烷是温室气体,寿命短,容易被光解,不稳定。

所以,氮不是最炫的,却是最能“熬”的。它不争不抢,但谁都撼不动它的位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中美印负债金额差距断崖:美国38万亿,印度2.18万亿,中国多少?

中美印负债金额差距断崖:美国38万亿,印度2.18万亿,中国多少?

凉羽亭
2025-11-04 05:43:40
悲剧发生了!广州一16岁女孩停经2月,系边缘性行为致“葡萄胎”

悲剧发生了!广州一16岁女孩停经2月,系边缘性行为致“葡萄胎”

火山诗话
2025-11-03 18:53:05
天涯神贴:普通人家孩子的最好出路

天涯神贴:普通人家孩子的最好出路

前沿天地
2025-11-03 07:42:49
久功不克俄罗斯连撤两员大将!西尔斯基:红军城守住了

久功不克俄罗斯连撤两员大将!西尔斯基:红军城守住了

史政先锋
2025-11-03 11:54:13
保时捷压根没把小米当回事儿

保时捷压根没把小米当回事儿

汽车K线
2025-11-01 17:06:12
杨瀚森继续被摁在替补席,这样还不如不回来!

杨瀚森继续被摁在替补席,这样还不如不回来!

十点街球体育
2025-11-04 15:58:33
沉默3天后,美方发出威胁:如果中国敢出尔反尔,将动用最大杠杆

沉默3天后,美方发出威胁:如果中国敢出尔反尔,将动用最大杠杆

芳芳历史烩
2025-11-04 15:20:10
中日韩全军覆没,固态电池布局了10多年,为什么还没有实现量产?

中日韩全军覆没,固态电池布局了10多年,为什么还没有实现量产?

削桐作琴
2025-10-28 13:10:37
霜降后去菜市场,聪明人专买这3种菜,农残少营养便宜,别不懂吃

霜降后去菜市场,聪明人专买这3种菜,农残少营养便宜,别不懂吃

江江食研社
2025-11-03 14:30:03
赖清德对大陆摊牌,和平统一绝无可能,解放军开始为收台做准备了

赖清德对大陆摊牌,和平统一绝无可能,解放军开始为收台做准备了

成视Talk
2025-11-04 10:33:55
少妇玉米地被奸杀,强奸部位及其变态

少妇玉米地被奸杀,强奸部位及其变态

史记趣闻
2025-10-31 20:25:03
1965年,毛主席劝蒋介石回大陆,老蒋提出6个要求,毛主席:同意

1965年,毛主席劝蒋介石回大陆,老蒋提出6个要求,毛主席:同意

诺言卿史录
2025-07-17 14:23:29
潜伏在我国高层的四大间谍,被安插在军政两界,导致我国损失惨重

潜伏在我国高层的四大间谍,被安插在军政两界,导致我国损失惨重

阅识
2025-10-28 15:23:15
11月3日俄乌最新:反包围

11月3日俄乌最新:反包围

西楼饮月
2025-11-03 19:31:32
随着湖人战胜开拓者,快船惜败热火,西部最新排行:火箭升至第5

随着湖人战胜开拓者,快船惜败热火,西部最新排行:火箭升至第5

小火箭爱体育
2025-11-04 14:16:20
乌军投降了,红军城大鱼落网,俄凌晨击落6架敌机,基辅封锁消息

乌军投降了,红军城大鱼落网,俄凌晨击落6架敌机,基辅封锁消息

影孖看世界
2025-11-02 23:36:09
起底千亿杀猪盘大亨:曾投拍反诈电影,给艺人女友每月千万零花

起底千亿杀猪盘大亨:曾投拍反诈电影,给艺人女友每月千万零花

文娱春秋Plus
2025-11-03 09:26:25
就在今天!11月4日晚,乒乓球传来张本智和、伊藤美诚新消息

就在今天!11月4日晚,乒乓球传来张本智和、伊藤美诚新消息

林子说事
2025-11-04 13:59:03
女性白天和情人发生关系,晚上和老公同房有怎样的感受呢?

女性白天和情人发生关系,晚上和老公同房有怎样的感受呢?

思絮
2025-10-24 10:42:12
悍将骨折!开拓者无奈官宣,四人伤停,杨瀚森迎来机会,渴望逆袭

悍将骨折!开拓者无奈官宣,四人伤停,杨瀚森迎来机会,渴望逆袭

阿泰希特
2025-11-03 14:27:59
2025-11-04 16:16:49
心中的麦田 incentive-icons
心中的麦田
对大自然的各种探索
9491文章数 931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男子为骗巨额保金推妻坠海已被执行死刑 检方披露细节

头条要闻

男子为骗巨额保金推妻坠海已被执行死刑 检方披露细节

体育要闻

27岁热刺门将,夺冠后退役当导演

娱乐要闻

《繁花》录音事件完整版长达43分钟

财经要闻

作价40亿美元!星巴克中国易主

科技要闻

硅谷甄嬛传:奥特曼优雅挑衅马斯克狠狠回击

汽车要闻

上汽旗舰智己LS9首发评测 可能是最好开的9系SUV

态度原创

家居
时尚
数码
旅游
教育

家居要闻

年轻态度 功能舒适兼备

冬天穿灰色,这8种搭配方式很高级!

数码要闻

海信电视U7S Pro评测:高阶家庭影院,RGB-Mini LED带来"视觉暴击"

旅游要闻

走!去荣成看大天鹅 共赴一场浪漫之约

教育要闻

五年级简算:33×35×37×39,有点难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