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格员宣传防汛救灾知识。桑坪镇供图
“201户居民、5户独居老人、2处地质灾害点……”翻开云阳县桑坪镇长坪村网格员唐丹的工作手册,密密麻麻的巡查记录,是云阳县桑坪镇用“小网格”筑牢防汛“大防线”的生动缩影。作为典型山区乡镇,桑坪镇汛期灾害频发,近年来通过探索“网格化治理+智慧化预警”新模式,让防汛防线越织越密,全力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为破解山区防汛“底数不清、责任难落”难题,桑坪镇将全镇划分为28个网格、92个微网格,构建“镇-村-组-户”四级防汛责任体系,56名网格员化身“移动哨兵”,每日穿梭于田间地头、地质灾害点,动态更新网格内群众信息、风险隐患点位,实现“每户有人管、每处有人盯”。
“防汛责任要从‘面’上覆盖转向‘点’上精准。”镇党委书记黄海清介绍,通过网格化精细化管理,该镇将防汛任务分解到岗、责任落实到人,彻底打通防汛救灾“最后一公里”,而这样的体系在实战中也经受住了考验——去年7月特大暴雨中,网格员第一时间排查隐患、转移群众,全镇实现“零伤亡”,损失降至最低。
在网格化管理筑牢责任基础的同时,桑坪镇还依托科技力量升级预警能力。
走进镇指挥中心,大屏上实时跳动着7座水库、82口山坪塘的水位、雨量数据,这是该镇整合AI摄像头、雨量传感器等智能设备搭建的“智慧防汛大脑”,一旦水位、雨量超警戒阈值,系统会自动推送预警信息,指挥中心可立即调度应急力量、网格人员开展撤离。
不过,在智能化手段之外,该镇也没丢下传统办法,“铜锣+哨子”的预警方式被同步保留,专门应对断电断网的突发情况。上月暴雨中,兴梨村王老汉正是被网格员的铜锣声唤醒,及时撤离了漫水房屋,“雨那么大,多亏网格员及时提醒!”回忆起当时的场景,王老汉至今仍心有余悸。
防汛成效的背后,更离不开平时的积累。桑坪镇建立起“平时巡查、汛时备战、战时应急”的长效机制,网格员每日开展隐患排查,各村(社区)每月组织防汛技能培训,镇政府每季度开展应急演练,层层递进倒逼网格员练就“熟悉网格情况、熟悉应急预案、熟悉群众需求”的“三熟”本领。“不仅要守好汛期,更要让治理体系服务日常。”黄海清表示,下一步桑坪镇将持续完善“网格+智慧”治理模式,让这套防汛体系既成为汛期守护群众的“安全屏障”,也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得力助手”。(张洪伟、王雪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