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四大名笼”之一的广笼
柳州是其主产地之一
制作精巧的柳州鸟笼,曾经风靡粤港澳
一笼难求
如今这项技艺
不仅成了非遗项目“柳江壮族竹编”的
重要组成部分
也带动了柳江鸟笼产业发展
现年产值达8000万元
这项非遗技艺再次热起来
在柳江“鸟笼村”
没有人不知道“肥壮”
他30多年一直坚持纯手工制作鸟笼
全国各地都有人慕名来收藏他做的鸟笼
在很多人眼里
他是柳州鸟笼界的“大师傅”
![]()
不过
很少人知道他的全名叫“韦克很”
人如其名
他是一个很认真很努力的人
用30多年制作近3000个纯手工鸟笼
光是打磨做鸟笼的竹签
就差不多有20万根
![]()
肥壮师傅的家距离柳州市区40多公里
是一个清秀的小山村
走进他的家
各种制作鸟笼的物件随处可见
他说
他是这个村
最后一个纯手工制作鸟笼的人
![]()
得知肥壮师傅的精湛手艺
每年都有不少人来拜师学艺
然而不少人一道工序没做完,就做不下去了
肥壮师傅说
鸟笼技艺包含了多种手工技法
编织、雕刻、打磨、穿孔……
甚至还用到数学计算和物理力学
工序繁琐且复杂
所以很多人都没能坚持做下去
![]()
真的有这么难吗?
记者试着制作一根竹签
这是制作鸟笼最基础的一步
竹签要“先削再拉”
才能做成一模一样的大小
但记者铆着劲学了一上午
连一根小小的竹签都没做好
这竹编技艺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难怪肥壮师傅说
这手艺是个“磨人的活”
数十道工序,每一道都很难
![]()
蒸煮、削竹、拉签、定位、
打眼、组装、雕刻、上漆……
每一道工序都要经过千万遍地打磨
30多年的手工岁月
让肥壮师傅的竹木技艺练到了“神级”
不管你想要个什么样的笼
他闭眼都能在竹上勾勒
甚至仅凭手感
就能在几厘米的竹片上精准穿孔
分毫不差
![]()
![]()
让人更佩服的是
肥壮师傅虽然文化不高
却造出了一百多件独一无二的“土工具”
土圆规、尺寸器、钻孔机、线锯……
这些自创的专用工具
很多工匠师傅都不认识
但却是制作鸟笼的好帮手
每一件都有“神奇的作用”
![]()
![]()
他还有一间“密室”
里面都是宝贝
存放的是制作鸟笼的竹子
“竹子也讲年份,年份越久色泽越好”
有的竹子年龄都超过了30年
“鸟笼好不好,选材是第一步。”
竹子最怕潮湿
南风天的时候,还要放盆炭火为它们保暖
![]()
在这样精细的保护下
他做的鸟笼总是特别精巧独特
“最贵的一个2200元!”
“年轻的时候,每年能做差不多100个。
现在60岁了,一个月只能做两个。”
![]()
说这话时
肥壮师傅呵呵笑着
笑声中满是无奈和遗憾
最近十年
他总喜欢在鸟笼底部写上自己的名字
他说
年纪越大越做不动了
“想给自己的作品留下一点什么”
![]()
然而留下的何止是一个名字
他的手上全是伤痕
这是30多年的手工生涯留下的印记
他说最严重的一次手都被竹签扎穿了
看着这些专属于手艺人的“标记”
让人不由肃然起敬
![]()
总有人问他
现在柳江鸟笼批量生产了
为什么还在坚持手工制作
肥壮师傅说
手艺传承从不是一个人的孤军奋战
每一种技艺都有不同的赛道
大家都在努力为家乡做点事
但他选择用手工制作的方式延续传承
他相信
萤火之光,虽然力量微小
也能留住非遗技艺里的千年匠心
![]()
肥壮师傅的执着感动了很多网友
大家纷纷为手工艺人点赞
![]()
![]()
![]()
或许起初是为了生存才选择这个行当
但30多年的朝夕相伴
他早已将这份技艺融入生命
成为内心最执着的热爱
为所有坚守、传承手工技艺的匠人们点赞!
来源 | 南国今报记者李宁琳/文 何俊涛/图
值班编辑丨卢方诗
值班主任丨陈 枫
总值班丨李旭东
刘胜友任柳州市代理市长
最强冷空气来袭,今晚抵达广西!
接到举报后,柳州一场所被突击检查!现场百余名老人正在听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