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AI系统实时监测酒店客房能耗,如何平衡技术效率与人文服务温度?”在第二届全国中外合作办学商科联盟会议的现场,上海商学院酒店管理学院院长姜红举起平板,展示着学院“数字孪生+文旅”的教学案例,屏幕上跳动的酒店运营数据与学生实践视频,让台下60多所高校的代表纷纷举起手机记录。
这场在沪举办的盛会,不仅是一场国际商科教育的思想碰撞,更像一扇窗,透过它,能清晰看见上海商学院以开放姿态深耕国际化育人的生动实践。
![]()
这场聚焦国际商科教育的思想盛宴,绝非上海商学院的“一时亮相”,而是其深耕国际化办学十余年的必然呈现。作为一所始终锚定“商科+国际化”特色的高校,它早已织就一张覆盖全球的合作网络:与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商学院联手打造的上海洛桑酒店管理学院,至今仍是国内同类合作办学的标杆,学生能同步学习洛桑的原版课程、接触国际酒店集团的管理案例;更与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8所院校搭建起交流桥梁。
甚至在宏观层面,上商发起“一带一路”国际商科教育联盟,依托商务部国际商务官员研修基地为148个国家培养万余名商务官员,让“上商经验”成为全球商科教育交流的重要内容。
![]()
当这些跨越国界的合作网络逐步铺开,上海商学院并未止步于“资源链接”,而是将国际化基因深度植入办学的每一个环节。它深知,真正的国际化不是合作名单的堆砌,而是课程、师资、实践的全方位接轨——上商的4个核心专业通过 ACBSP 国际认证,意味着学生的课程体系与美国商科教育标准同步;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拿下IFT认证,让毕业生在全球食品行业都能获得认可。
就像会议上专家们热议的“技术与教育融合”,上商早已将这一理念落地:与瑞士SEG教育集团的合作,不只是互派师生,更会联合开发“酒店创新管理”实践课程,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对接瑞士酒店业的前沿经验。
![]()
而当国际标准的课程体系搭建完成,上海商学院更用“走出去”的实践,让“国际视野”从课本走进现实 ——2025年暑期,酒店管理系学子的瑞士研学之旅,正是最好的证明。
在HIM瑞士蒙特勒酒店工商管理大学的课堂上,Nektarios 老师拿起一杯当地葡萄酒,笑着问“如何在酒店运营中兼顾经济效益与生态保护?”,这个问题让原本拘谨的中国学生瞬间活跃起来,有人结合拉沃葡萄园梯田的“三个太阳”生态优势,提出“酒店+葡萄园体验”的创新方案。
![]()
走出教室,凯雅巧克力工厂里匠人手工搅拌可可浆的专注、格吕耶尔芝士工坊里传承百年的发酵工艺,让学生们真切感受到“慢食文化”背后的品质坚守;最难忘的是在日内瓦红十字会博物馆,当看到战争中受助者的书信,有学生轻声说“原来酒店管理不只是服务,还能通过公益链接更多人”。这场10天的研学,早已超越技能学习,成为一次视野与心灵的双重成长。
![]()
从会议现场的案例分享,到遍布全球的合作网络,再到学子脚下的研学之路,上海商学院正用“引进来”吸收国际养分、“走出去”锤炼实践能力的双向发力,让国际化不再是标签,而是融入教育血脉的日常。
如果你渴望在本科阶段就触摸全球商科前沿,想让课堂知识在瑞士的葡萄园、国际酒店的实践中落地,想拥有一份带着“国际认证+海外经历”的成长履历,那么上海商学院或许正是你寻找的舞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