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床上,笔者常和患者说:“不要一直‘蜗居’,要走出家门,多亲近大自然”。这并非仅是一个简单的建议,而是促进肿瘤康复的“一剂良药”。
对肿瘤患者而言,“多亲近大自然”并非是简单的“户外活动”。
而是能从调节生理机能、释放负面情绪、促进社交等多个方面,提供药物难以替代的“疗愈”,为康复提供强大的“支持”。
![]()
改善心肺功能
促进代谢循环

大自然环境,如公园、森林、湖边的空气含氧量都非常高,且PM2.5、粉尘等污染物浓度,远低于城市室内。肿瘤患者在其中散步、慢走时,能吸入更多新鲜氧气,促进肺气循环、交换,改善心肺耐力。
![]()
比如,癌症患者化疗后常出现的“乏力、气短”,在自然环境中适度活动,比在室内久坐更能缓解。
同时,在大自然中温和地运动,如林间散步,公园晨练等,都能很好地促进血液循环,帮助身体代谢,减轻肝肾的排毒负担。
![]()
调节激素水平
减轻炎症反应

普遍的抗癌治疗,如化疗、手术等,都会导致身体处于“慢性炎症状态”。与此同时,癌症患者常因“担心复发”“治疗副作用”等,产生焦虑。
长久以往的 负面情绪和压力,都会进一步加剧炎症反应,削弱身体免疫力,使得康复之路更加艰难。
![]()
而大自然中的大量绿植、广袤草地,如同天然的“疗愈师”,这种“绿色视觉刺激”,能通过视觉神经传递信号,减少“压力激素”的分泌。
让患者暂时脱离“疾病带来的自我聚焦”。从而,间接减轻身体炎症,提升免疫细胞的活性。
![]()
正如研究曾发现,当癌症患者每周进行2次“森林浴”(在森林中停留几小时),1个月后,免疫球蛋白水平明显升高,炎症指标显著下降。
![]()
天然维D“补充剂”

自然中的阳光,是人体合成维生素D的重要来源。
而维生素D不仅能促进钙吸收、预防肿瘤恢复期常见的“骨质疏松”(如长期卧床、化疗 导致的钙流失);
还能调节免疫功能,辅助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减少感染风险。
但要注意:患者晒太阳需避开“正午强光”,最好选择上午9-10点左右。
![]()
改善睡眠质量
辅助身体修复

其实,“阳光照射”可以很好地调节人体的“生物钟”。研究显示,每天在自然中“沐浴”1小时左右的患者,入睡时间平均缩短20分钟,睡眠深度明显增加。
这是因为,当白天在自然中接受阳光刺激,就能抑制褪黑素分泌,保持清醒;
从而,晚上则能促进褪黑素正常分泌,帮助入睡。为身体修复,如肝细胞再生、组织愈合提供时间,加速康复。
![]()
减少孤独感
促进社交

其实,肿瘤患者在自然环境中,很容易与其他康复人群、或散步的居民,产生友善互动,如分享生活趣事、分享种植经验等。这种非刻意的社交,能减少疾病康复期间的孤独感。
![]()
像有些癌症患者会组成“康复小组”,不定期组织“公园散步”等线下活动。
大家在自然环境中交流康复经验,既能获得情感支持,又能从他人的康复案例中获得信心,形成“积极的心理暗示”。
![]()
避免过度疲劳
预防感染

当然,亲近大自然虽有益,但需根据疾病类型、康复阶段调整方式,避免过度劳累或环境刺激。
比如,在化疗期间、或体质虚弱者,就可以在小区花园静坐、家中阳台晒太阳,避开人群密集处,预防感染。
![]()
多接触大自然
更好康复


总言之,亲近大自然对癌症康复,提供了一个“温和、无压力的环境”。
虽不直接“治疗”疾病,却能通过调节生理机能、疏导心理情绪、改善生活方式等,为身体创造“适合康复的条件”。


对患者而言,哪怕只是每天在花园坐半小时、晒晒太阳、看看绿植,这种简单的“自然接触”,也能为康复助力,帮助身体和心理更好地回归健康状态!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