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贵州频道
日前,贵州省交通执法二支队九大队在G354国道巡查时,发现了一处公路护栏被私自拆卸,形成了一个危险的违规道口。经调查,这竟是附近村民为了农机下田耕种,无奈之下做出的“捷径”选择。
“我们也知道危险,但绕行太远,农时可不等人啊!”一位村民道出了苦衷。然而,这个“图省事”的道口地处弯道,视线不良,俨然是一个潜伏在国道边的安全隐患。
执法人员陷入了两难:若简单处罚或封堵,村民的生产难题依然存在,治标不治本;若放任不管,则是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于不顾。
![]()
协调现场。
“罚”不是目的,“通”才是关键。面对管理难题,大队执法人员没有选择“一罚了之”的简单处理方式,而是主动转变角色,当起了“协调员”。10月16日,他们联合当地派出所、公路管理段及村委会,直接将协调会开到了事发路边。
“耕地是大家的命根子,我们理解;但安全是底线和红线,更不能突破。”协调会上,执法人员没有高高在上地说教,而是耐心倾听诉求,并站在村民的角度,细致分析私自拆护栏可能带来的惨痛后果。真诚的沟通消融了隔阂,当事人心服口服,当场承诺不再违规。
![]()
协调现场。
更关键的是,解决方案随即在现场被敲定:由公路养护部门立即动手,将附近原有合法道口至机耕道的一段土路进行平整硬化,为农机开辟一条安全、顺畅的“专属通道”。
“你们不仅讲法理,更懂我们的辛苦!”看着即将修通的便道,村民们感慨万分。一条平整的便道,不仅联通了农田与公路,更畅通了民意,连起了民心。
从冰冷的“执法罚款”到温暖的“服务解难”,省交通执法二支队九大队用一次生动的基层实践证明:最好的执法,是服务于人民的真实需求。这条小小的便道,正是“执法为民”初心最扎实、最温暖的诠释。(文/图 郁华坤、张明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