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静宁苹果还只是西北地区的“土特产”;
今天,它已成为品牌价值181亿元的“黄金果”,远销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
![]()
2025年10月16日,平凉。一场关乎中国苹果产业未来的盛会——2025年中国苹果产销峰会暨静宁苹果招商推介大会在这里举行。现场签约招商引资项目53个、总投资71.9亿元,签订果品销售订单177个、金额67.6亿元。
这些数字背后,是静宁苹果产业数十年厚积薄发的集中展现。从默默无闻到全国苹果规模栽培第一县,静宁苹果走过了怎样的历程?
01
从“土特产”到“国际品牌”的蜕变
品牌价值的跃升,源于静宁苹果对品质的执着追求。
平凉地处北纬35°苹果“黄金生产带”,海拔适中、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是国内外公认的苹果最佳适生区。然而,先天优势并不能自然转化为市场优势。
静宁苹果先后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等9张国家级名片,更入选首批中国地理标志欧盟保护名单,获得了通往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品牌价值的提升直接反映在价格上。静宁苹果产地收购价连续19年位居全国前列,即使在2025年春季全国苹果市场价格普遍下滑的背景下,静宁苹果价格指数依然逆势上扬。
“优质优价”的市场规律在静宁苹果身上得到了完美体现。如今的静宁苹果,已从季节性农产品转变为常态化品质消费品,品牌溢价效应日益凸显。
![]()
02
智慧果园里的“苹果革命”
在静宁县威戎镇的智慧苹果产业园,水肥一体化系统正自动运作,智慧滴灌可精确到每一亩地的用水量。
这一转变标志着静宁苹果种植已从“靠天吃饭”迈入“知天而作”的新阶段。
庄浪县的数字化分选车间里,一条法国迈夫第七代数字化光电分选线正高速运转。这条生产线能对每个苹果进行360度无损伤检测,精确测定糖度、硬度、瑕疵等指标,实现智能化分级。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平凉市成立果业研究中心,精心选育出“成纪1号”、“静宁1号”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同时引进了“蜜脆”、“瑞雪”等49个新优品种,形成了更加合理的品种布局。
03
一颗苹果的“七十二变”
在静宁县陇原红果品公司的加工车间,经过全自动清洗的苹果进入多级分选。光学分选机通过红外扫描判定“优质果”,将其导入高端果汁通道。
几小时后,原本每公斤3元的苹果,变成了300毫升高端苹果汁,零售价达8元。这条生产线主打NFC(非浓缩还原汁)苹果汁,采用鲜果冷压榨工艺,产品首次销往香港市场。
西物优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则让苹果的跨界更为深入。在这里,苹果延伸出面膜、保健品等高附加值产品。
平凉市已培育形成31家国家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拥有980家各类涉果企业。全市果品年储藏能力达126万吨,年精深加工转化能力16.5万吨,全产业链产值达260亿元。
04
静宁苹果的“国际朋友圈”
产品远销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静宁苹果的“朋友圈”不断扩大。
今年以来,静宁苹果在国际市场屡传捷报。今年一季度对越南出口值达4797.78万元,同比增长17.15%,成为甘肃苹果出口的新亮点。
更令人振奋的是,今年7月,15吨“静宁苹果”启程发往澳大利亚,时隔5年重返澳洲高端市场。
与此同时,静宁苹果深加工产品也在国际市场上取得突破。静宁县陇原红集团自主生产的NFC苹果汁,首次自营出口香港,成功进入高端饮品市场。
平凉海关立足企业需求,全面推广中国—东盟自贸协定及RCEP原产地规则,指导企业申领原产地证书,确保企业能够充分享受政策红利。
05
新规划指引新征程
本次大会发布的《平凉市“静宁苹果”产业布局、产品布局、市场布局中长期规划(2025—2035年)》,为静宁苹果产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清晰指引。
与此同时,平凉市被授予“苹果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共建市”和“苹果全产业链标准化建设共建市”称号,为产业标准化、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
从平凉黄土高原到全球市场,静宁苹果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产业升级之路。
今天的静宁苹果,已不再是简单的农产品,而是融合科技、文化、生态等多重价值的区域公共品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