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在布鲁塞尔举行的北约部长级会议上,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发表重磅声明,称若俄罗斯未能在近期结束对乌克兰的战争,美国将联合盟友对莫斯科采取实质性措施。
![]()
赫格塞思在会议期间强调:“如果在短期内无法找到和平解决途径,美国将与盟友共同采取必要手段,确保俄罗斯为其持续的行为承担相应后果。”
他进一步表示,“若局势发展到需要实施这一步骤,美国国防部已完全准备好以‘唯有美国才能实现的方式’履行其职责。”
这位五角大楼负责人特别指出,遏制俄罗斯行动的最有效方式是“建立一个具备强大杀伤力、作战能力强且由欧洲发挥领导作用的北约体系”。
美国为啥突然“急眼”?这场打了三年的仗早超预期了
![]()
最近美国防长赫格塞思在北约会议上放狠话,说再不停战就对俄罗斯来硬的,说白了就是美国真扛不住这拉锯战了——原本华盛顿想的是“俄乌打下去,俄罗斯早晚垮”,结果打了三年,剧本完全走偏。
先看战场这边,2025年俄军明显加劲儿了,扎波罗热、哈尔科夫那几片儿,用无人机群和新的“柳叶刀”导弹压着乌军打。
更让美国闹心的是,俄罗斯还在找“帮手”:赫格塞思放话前三天,俄罗斯直接宣布要在古巴部署“伊斯坎德尔”导弹——这玩意儿射程能罩住美国本土,等于直接戳了华盛顿的痛处,能不急吗?
![]()
经济上更打脸,美国牵头搞的对俄制裁基本没中要害。欧盟虽说冻了俄罗斯3500亿美元外汇,但莫斯科早有准备:石油多卖给印度、中国,还搞了卢布结算,2025年上半年GDP就降了1.2%,远没到西方想的“崩溃”程度。
反倒是欧洲自己,能源价格涨得离谱,工厂要么停工要么搬到别的地方,德国这些工业大国都陷入衰退了,老百姓反战的声音越来越大——美国再想让欧洲跟着砸钱援乌,难度越来越大。
还有美国国内的事儿也搅局,特朗普上台后,表面上还说要帮乌克兰,私下里老暗示“该止损了”。
![]()
10月12号他甚至公开说可能给乌克兰“战斧”导弹,这导弹能打2500公里,直接能摸到莫斯科,俄罗斯说这是“搞恐怖袭击”。
但明眼人都知道,这更像是美国在“极限施压”,因为美军内部根本没达成一致——真把俄罗斯惹急了,北约可能得直接下场,这是华盛顿最不想看到的。
北约的“小算盘”和欧洲的“怕”:谁都不想当冤大头
![]()
赫格塞思在会上说要搞“欧洲主导的北约体系”,这话听着好听,其实就是美国想甩锅。
美国的心思很明白:让欧洲出钱、出人、出装备,接着耗俄罗斯,自己则躲在后面卖武器赚钱——比如“爱国者”导弹、F-16战机,这些都是欧洲得花钱买了再援乌的。
为此美国还搞了个“乌克兰优先需求清单”,要求欧洲国家直接采购美制武器,现在荷兰、德国是承诺了20亿美元,但乌克兰实际需要35亿,还差一半呢,法国、英国这些大国还在那儿观望,谁都不想先当冤大头。
![]()
欧洲国家心里其实特矛盾:既想借着战争削弱俄罗斯,又怕战火烧到自己家。德国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的数据显示,2025年7、8月这俩月,欧洲给乌克兰的援助比之前少了57%,就算北约搞了新的援助机制,也填不上这个窟窿。
更麻烦的是,欧盟内部对“冻结俄罗斯资产帮乌克兰”这事吵翻了——奥地利、比利时这些国家怕担法律责任,也怕后续分账说不清,导致1400亿欧元的计划拖到现在都没落地。
北约内部的想法也差得远:美国想的是趁这机会彻底打垮俄罗斯,欧洲更倾向“见好就收”——只要俄罗斯不再往西扩,停火也能接受。
![]()
这种分歧在北约东边国家身上特别明显:波兰、波罗的海那三个国家喊着要对俄强硬,法国、匈牙利却一个劲儿呼吁坐下来谈。
赫格塞思说让“欧洲主导”,其实就是想让欧洲冲在前面当“炮灰”,自己在后面控场,但欧洲哪能看不出这门道?根本不想接这活儿。
俄罗斯的“反制招”:没被打垮,反而在重构格局
![]()
面对美国和北约的施压,俄罗斯没等着挨打,反而拿出了不少“反制招”,而且招招戳在美国痛点上。
军事上,除了在乌克兰保持攻势,俄罗斯还往美国“后院”发力:在古巴部署导弹、跟朝鲜签了“无限期安全协议”、又在委内瑞拉设了军事基地——这些动作直接威胁美国本土安全,让华盛顿不得不分神应对,没法一门心思盯着乌克兰。
经济上,俄罗斯更是跳出了美国的“美元陷阱”。2025年中俄贸易额直接破了2000亿美元,其中八成用人民币和卢布结算,根本不用美元;跟土耳其、伊朗做能源生意时,还搞起了用黄金背书的数字货币。
![]()
这么一来,美国的制裁基本没了威力,反而让俄罗斯慢慢建起了自己的经济圈子,顺带还加速了全球“去美元化”——以前大家觉得美元离不了,现在看没美元也能做生意。
国际上,俄罗斯还把“反霸权”这张牌打明白了。普京老说“俄罗斯是在反抗北约东扩的侵略”,这话在非洲、拉美特别有市场——这些国家本来就对美国的霸权不满,一听俄罗斯这么说,纷纷表态支持。
反观美国,一会儿喊着“要维护乌克兰主权”,一会儿又不管巴勒斯坦的事儿,这种“双重标准”让越来越多国家反感。
![]()
现在中国、巴西这些新兴国家提出的“和平方案”,比美国的“打到底”方案受欢迎多了,华盛顿在外交上越来越孤立。
更让美国担心的是,俄罗斯的新武器研发也跟上了。2025年10月,普京直接说俄罗斯测试成功了一种“拦不住”的新导弹,外界猜要么是“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要么是“锆石”高超音速导弹——这些武器不仅能突破现有的防空系统,还能改变核威慑的平衡。这下美国得好好掂量了:真跟俄罗斯硬刚,自己能不能扛住?
中国的“平衡术”:不选边站,却在破局
![]()
在这场大国博弈里,中国的角色特别关键,既没跟着美国制裁俄罗斯,也没直接帮乌克兰,而是走了条“平衡路”,反而成了破局的关键力量。
一方面,中国一直喊着“大家坐下来谈”,坚持中立立场,王毅外长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提的“四点主张”,核心就是“尊重各国主权”,这话不仅俄罗斯认,不少全球南方国家也觉得在理——毕竟谁都不想看到战争一直打下去。
另一方面,中国通过跟俄罗斯的经贸合作,既保了自己的利益,也间接帮俄罗斯扛住了制裁。
![]()
2025年中俄能源管道东线直接满负荷运行,天然气输送量比2022年多了40%——中国能拿到稳定的能源,俄罗斯能赚到钱,这种“双赢”的合作,让美国想靠制裁拖垮俄罗斯的算盘落了空。
而且中国还在推动“多边机制”,不想让局势只由美国和北约说了算。
比如在联合国,中国跟巴西、印度一起搞了“和平之友”小组,专门为俄乌谈判搭平台;之前红海危机时,中国虽然点名让胡塞武装别袭扰商船,但也没跟着西方一起指责,而是呼吁“各方克制”——既保住了自己货船的安全,又没卷进西方和伊斯兰世界的矛盾里。
![]()
现在看,全球格局正在变:美国的霸权虽说还在,但影响力越来越弱;俄罗斯没被打垮,反而靠“反制”重新站稳了脚跟;中国、印度这些新兴国家慢慢成了“平衡力量”。
这场俄乌战争不只是俄乌两国的事儿,更是全球秩序重构的“催化剂”——以后的世界,不会再是美国一家说了算,而是越来越多国家一起发声。
至于未来能不能少点冲突、多点合作,就得看这些大国能不能放下算计,真为和平多做点实事了。
信息来源:
上观新闻——针对俄罗斯的无人机墙为何难以落地?一种先天缺陷注定欧洲无法战略自主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