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国际局势愈发紧张,欧洲那边俄乌冲突持续三年之久,加沙地区的硝烟也才刚刚散去,还有前段时间的印巴冲突、伊以冲突等,都表示战火随时蔓延。
或许会有人觉得只要手握高科技武器便可高枕无忧,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除了肉体上的抹杀,精神上的侵略才是更加危险的。
![]()
即便面对民族大义,仍有许多人忘记祖国的培养甘愿沦为“文化汉奸”,这些人一天不铲除我们就一直处在危险当中。
那么,到底什么是“文化汉奸”?他们的危害有多大呢?我们又该怎么将他们彻底铲除呢?
![]()
对于“汉奸”这个词相信许多国人都不会陌生,这群人背叛国家、民族为国外势力服务,危害国家主权、安全和利益的人。
这一概念承载着历史的沉重记忆,也始终是中华民族价值观中被坚决唾弃的对象。
![]()
早在1842年鸦片战争镇江之战时,清军与英军在长江激战,岸上百姓却冒着枪林弹雨围观,可当清军战船被击沉时围观群众却都在鼓掌喝彩。
八国联军攻入京都时,天津民船主动组成运输队通过白河为联军运输物资,甚至还有百姓扶着云梯帮洋人翻城墙。
![]()
到了九一八事变,日本关东军仅一万九千人而东北军人数是其十倍有余,却一天丢奉天、一周丢辽宁、四个月整个东部沦陷。
中国近代史中类似的事情数不胜数,无论是愤怒也好惋惜也罢,但除了当时日军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外,更重要的是因为“汉奸”的加入。
![]()
因为国家的存续不仅仅靠武器、导弹这些“硬实力”,更依赖于一套看不见的“文化系统”。
一旦这套系统出了问题,再强壮的体魄也可能被小小的病毒击垮,而苏联就是一个很好例子。
![]()
很多人都知道,苏联是被美国的军备竞赛拖垮了经济,最终导致轰然解体,但更深层的原因是它的文化阵地失守了。
在美苏争霸期间,美国利用电台广播传播西方价值观,包括民主、自由和市场经济理念,将西方生活方式包装为“美酒加沙滩”的普世价值。
并通过进口外国报刊、删除教科书中批评美国的文章等手段,逐步动摇苏联民众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信仰。
![]()
并且,美国还通过抹黑苏联历史人物形象,来加速社会分裂。
例如,苏联卫国战争女英雄卓娅被重新解读为“小偷”,斯大林被污蔑为“罪人”,苏联红军荣誉被质疑,这些行为在无形之中瓦解了苏联民族认同和历史记忆。
![]()
在这种文化渗透下,苏联人民对西方的向往不只是喝一口可乐、吃一个汉堡那么简单,更深层次影响了时间观念、社交规则等。
而文化渗透这兵不见血刃的方式看似温和,却是足以摧毁巨人根基的冷战武器。
![]()
其实,这种“病毒”早早就已经感染到了我们身上,只是很少人有人注意到罢了。
首当其冲的是历史记忆逐渐被遗忘,也就是历史虚无主义,该思潮通过歪曲史实、质疑英雄事迹的真实性来达到否定历史的目的。
![]()
例如,部分网络言论声称黄继光堵枪眼、雷锋日记等事迹存在虚构,甚至将抗美援朝英雄与“伪造”“欺骗”等负面标签关联。
这类言论常以“反思”为名,实则通过煽动性内容引发舆论争议,试图瓦解民众对历史事件的认知。
而这种自我否定的渗透思想甚至连学生群体都不放过,此前,余桂元等专家竟然提议把岳飞、文天祥这样的民族英雄“请”出教科书。
更离谱的是有人还建议删除《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理由是为了“改善中日关系”,这种行为就是在挖我们的文化根基,试图替换掉我们民族的精神。
![]()
而在国外文化的渗透下,不少人竟然产生了“国外月亮比国内圆”的想法。
例如,杨舒平为了留在美国,竟然称中国空气质量差、需戴口罩,而美国空气“香甜”,靠这种诋毁祖国的行为博取美国关注。
![]()
当代汉奸石平长期媚日反华,否认南京大屠杀真实性,支持日本对钓鱼岛的主权主张,并参拜靖国神社。
面对这些问题,有人可能会说,干脆把门关起来,不让外面的东西进来不就行了?
但这恰恰是一种最消极、也最无效的“抑制”手段,因为历史已经证明,闭关锁国的单纯封堵和隔绝只会适得其反。
![]()
一个国家之所以能够强大,除了让别人胆寒的战机、航母外,更重要的是建立强大文化自信,只有军事、文化两手抓一个国家才能“百毒不侵”。
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必须牢记当今和平的来之不易,是无数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这份记忆、这份信念就是我们文化的基石。
![]()
国防现代化这些“硬实力”当然至关重要,它就像我们身体的骨架,而文化自信就是我们的血和肉,只有将两者结合在一起我们承担上是一个完整的人,对于国家也一样。
毕竟真正的强大是文化自信、是传承发扬光大中华文化文明、是让全世界来接轨中国、让中华文化成为世界文化的标杆,让中华文明成为人类文明的灯塔!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