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文章及文章中人名均为虚构,图片来源于网络,与事实无关,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第一章分数出来的那天
六月二十五日的阳光毒得像烧红的烙铁,张桂芬攥着手机的手指泛白,屏幕上“总分472”的数字刺得她眼睛生疼。楼道里传来邻居们的欢笑声,对门李老师家正忙着拆录取通知书的快递,红绸带飘出半扇门。
“妈……”儿子周磊的声音带着哭腔,“我是不是很没用?”
张桂芬猛地回过神,看见儿子瘫坐在沙发上,校服领口被泪水浸得发皱。她突然想起三年前的那个傍晚,也是这样的盛夏,她拎着刚炖好的排骨汤敲开李老师家的门,笑得像朵向日葵:“李姐,您看磊磊这数学成绩,能不能麻烦您多费心?”
手机在掌心震动起来,是陌生号码发来的彩信。点开的瞬间,张桂芬的呼吸骤然停滞——照片里,李老师正在乡下中学的教室里上课,黑板上写着工整的二次函数解析式,窗台上摆着孩子们送的野菊花。配文只有一句话:“李老师带的复读班,今年本科率100%。”
“哐当”一声,手机摔在地板上。张桂芬突然捂住脸,喉咙里挤出野兽般的呜咽,哭声撞在空旷的客厅墙壁上,碎成无数片尖锐的玻璃碴。周磊吓得缩起肩膀,他从未见过妈妈这样崩溃,像一座突然坍塌的土坯房。
三年前举报李老师的场景突然清晰起来。教育局纪检科的人穿着深色制服,在她家客厅里做笔录,她指着对面亮着灯的窗户,声音抖得像秋风里的落叶:“她每晚都补课到十点,收了我们五千块……”
第二章楼梯间的请求
记忆倒回2022年9月,周磊刚上高三,数学模拟考只得了58分。张桂芬拿着成绩单在楼梯间掉眼泪,正巧碰上买菜回来的李淑琴。
“桂芬,咋了这是?”李淑琴放下菜篮子,递过一包纸巾。她退休前是市重点中学的数学老师,满头银发梳得一丝不苟,袖口总别着精致的珍珠手链。
张桂芬抹着眼泪诉苦:“李姐,您看看磊磊这分数,连三本线都够不上。外面补课班一小时两百,我这单亲妈妈实在扛不住啊。”
李淑琴沉默片刻,拍了拍她的手背:“要不,让磊磊晚上来我家吧?我正好没事,帮他补补。”
张桂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这怎么好意思?我给您补课费……”
“说啥钱呢。”李淑琴笑了,眼角的皱纹挤成温柔的褶皱,“都是邻居,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再说我老伴早逝,儿子在国外,家里也冷清。”
当晚七点,周磊背着书包站在李淑琴家门口,手里攥着皱巴巴的错题本。客厅的茶几上已经摆好了水果拼盘,玻璃杯里泡着冰镇柠檬片,暖黄色的灯光把李淑琴的影子拉得很长。
“来,坐。”李淑琴把笔记本电脑推到他面前,屏幕上是精心整理的错题集,“咱们先从函数开始,这可是高考的重中之重。”
周磊局促地抿着嘴,他最怕数学老师,可李淑琴不一样。她从不说“这题都不会”,而是拿着彩笔在草稿纸上画辅助线:“你看,把这个抛物线平移一下,是不是就眼熟了?”
十点整,李淑琴准时把他送到门口,塞给他一包杏仁:“明天记得带三角函数的卷子,咱们逐个击破。”张桂芬站在自家门后,看着这一幕,悄悄抹了把眼泪。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两个月。周磊的数学成绩稳步提升,月考考到了92分。张桂芬拎着新买的羊绒围巾上门道谢,却被李淑琴婉拒了:“孩子进步比啥都强,你快拿回去。”
转折发生在期中考试后。周磊数学考了118分,可语文却掉了20分。张桂芬在家长群里看到其他同学都在补全科,心里突然不是滋味。她站在阳台,看着对面李淑琴家的灯光,手指无意识地绞着围裙。
“妈,李老师说下次帮我补语文阅读。”周磊推门进来,手里拿着李淑琴给的《古文观止》。
张桂芬却突然发了火:“补什么补!就知道麻烦人家!”
周磊愣住了,眼圈瞬间红了。他不知道妈妈为什么突然变脸,更不知道她正盯着家长群里的消息——有人说“退休老师补课更隐蔽,收费更高”。
第三章门缝里的猜忌
张桂芬开始留意李淑琴的一举一动。每天清晨,她假装倒垃圾,看着李淑琴去早市买菜;傍晚趴在猫眼上,数着周磊进李老师家的时间。有次她故意晚接儿子,听见李淑琴在给周磊讲作文:“开头要像凤头,小巧玲珑才吸引人。”
“李姐,您真是费心了。”张桂芬推门进去,笑得格外热情,“要不这样,我每月给您两千块,就当伙食费。”
李淑琴正给周磊削苹果的手顿了顿,随即把苹果递给孩子:“桂芬,你这是打我脸呢?当初说好无偿帮忙,怎么能变卦?”
被拒绝的瞬间,张桂芬心里的猜忌像野草般疯长。她想起前几天在超市碰到的王阿姨说:“李老师儿子在国外做高管,根本不差钱,但咱们不能不识趣啊。”
那天晚上,张桂芬翻来覆去睡不着。她打开手机搜索“退休教师补课规定”,看到“有偿补课最高可处开除处分”的条文时,眼睛突然亮了。一个可怕的念头在她脑海里成型:如果李淑琴不肯收钱,万一以后磊磊考不好,她找谁说理去?不如……
第二天,她特意提前下班,在小区门口拦住周磊:“磊磊,李老师有没有跟你提过钱的事?”
“没有啊。”周磊咬着冰棍,“李老师还给我买了新的错题本。”
张桂芬的心沉了下去。她看着儿子蹦蹦跳跳的背影,掏出手机拨通了教育局的举报电话。电话接通的那一刻,她闭着眼说:“我要举报……市一中退休教师李淑琴,在家有偿补课……”
举报后的第三天,教育局的人就来了。那天下午,李淑琴正在给周磊讲立体几何,突然听到急促的敲门声。打开门,三个穿制服的人站在门口,为首的人亮了证件:“我们是教育局纪检科的,有人举报你有偿补课。”
李淑琴的脸瞬间白了:“同志,误会了,我没收钱啊。”
“有没有收钱不是你说了算。”工作人员走进客厅,用手机拍着桌上的试卷和草稿纸,“根据‘双减’规定,退休教师违规补课同样要处罚。”
周磊吓得躲在沙发后面,小声说:“叔叔,李老师是免费教我的……”
“小孩子懂什么。”工作人员不耐烦地挥手,“跟我们回局里接受调查。”
张桂芬站在自家猫眼后,看着李淑琴被带走的背影,突然觉得浑身发冷。她赶紧关了灯,像只受惊的老鼠缩在沙发里。
第四章空荡荡的书房
李淑琴被带走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小区。第二天一早,张桂芬开门倒垃圾,正好碰上买菜回来的王阿姨。
“桂芬,你知道不?李老师被调到乡下中学了。”王阿姨压低声音,“听说有人举报她有偿补课,真是缺德啊!”
张桂芬手里的垃圾袋“啪”地掉在地上,烂菜叶撒了一地。她慌忙蹲下去捡,耳朵里嗡嗡作响。王阿姨还在说:“李老师多好的人啊,以前还给我家孙子补过课,一分钱没收……”
那天晚上,周磊没有去补课。他坐在书桌前,对着数学题掉眼泪:“妈,我想李老师了。她讲的辅助线特别清楚。”
张桂芬心疼儿子,赶紧找了个线上补课班。可老师讲得再好,周磊总说:“没有李老师讲的明白。”更让她崩溃的是,周磊的数学成绩开始直线下滑,期末考试只考了76分。
她鼓起勇气想去乡下找李淑琴,可走到车站又回来了。她怕李淑琴知道是她举报的,更怕自己问不出补课的秘诀。日子一天天过去,周磊越来越沉默,每天放学就关在房间里,再也不提数学题。
而李淑琴那边,处罚结果很快下来了:全市教育系统通报批评,取消退休待遇,调到偏远的乡中学任教。接到处分通知那天,她在空荡荡的客厅里坐了一夜。桌上还放着给周磊准备的《高考数学真题解析》,扉页上写着“磊磊加油”。
乡中学的条件很差,教室的窗户没有玻璃,冬天要靠煤炉取暖。李淑琴却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学生身上。她发现这里的孩子大多是留守儿童,数学基础薄弱,就每天放学后留下来免费补课。孩子们很喜欢她,经常给她带自家种的蔬菜和野果。
有次,校长看她批改作业到深夜,叹着气说:“李老师,您这是图啥啊?在城里享清福不好吗?”
李淑琴放下红笔,看着窗外的星空:“只要能让孩子们考上大学,在哪儿都一样。”
她从没问过是谁举报了自己。只是偶尔想起周磊,想起那个总爱咬铅笔的男孩,心里会泛起淡淡的疼。她给张桂芬发过一条微信,问周磊的学习情况,却石沉大海。
第五章迟来的真相
高考前一个月,张桂芬突然接到一个陌生电话。电话那头是个年轻女孩的声音:“请问是周磊妈妈吗?我是李淑琴老师的学生。”
张桂芬的心猛地一跳:“有事吗?”
“李老师让我给您送点东西。”女孩顿了顿,“她说周磊要高考了,这些资料可能有用。”
半小时后,张桂芬看着桌上的资料,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那是李淑琴亲手整理的高考押题卷,每道题旁边都写着详细的解题思路,甚至标注了“磊磊易错题”。最底下压着一张便签,上面写着:“磊磊数学基础不错,调整心态,正常发挥就好。”
她突然想起举报那天,自己说的那些谎话;想起李淑琴被带走时,苍白的脸;想起儿子无数个深夜对着数学题发呆的样子。愧疚像潮水般将她淹没,她捂着脸蹲在地上,哭得撕心裂肺。
高考结束后,周磊估分只有四百多分。张桂芬每天祈祷奇迹发生,直到查分那天,看到屏幕上的472分,她知道一切都完了。这个分数连最差的二本都够不上,更别说周磊曾经梦想的理工大学。
就在她崩溃大哭的时候,门铃响了。打开门,是李淑琴以前的邻居王阿姨,手里拿着一个信封:“桂芬,这是李老师托我给你的。”
信封里装着一沓钱,还有一封信。张桂芬颤抖着手打开信:
“桂芬,当你看到这封信时,高考应该结束了。其实我早就知道是你举报的我,磊磊不小心说漏嘴,说你问过他收钱的事。我不怪你,天下父母心,我都懂。
这些钱是给磊磊的复读费,乡中学的复读班很好,我可以帮他补课。如果磊磊不想复读,也可以去读专科,学门技术一样有出息。
以前给磊磊补课,不是为了钱,只是觉得这孩子有灵气,不想他耽误了前程。以后不管遇到什么事,都别用极端的方式解决,对孩子不好。
李淑琴绝笔”
张桂芬看着信上的字迹,想起无数个夜晚,李淑琴在灯下给周磊讲题的身影;想起她拒绝羊绒围巾时,温柔的笑容;想起她被带走时,眼里的震惊与委屈。她突然抓起桌上的成绩单,撕得粉碎,哭喊着:“我不是人!我对不起李老师!对不起磊磊!”
周磊站在门口,手里拿着刚收到的快递。那是乡中学的复读班录取通知书,信封上印着李淑琴的签名。他看着崩溃的妈妈,轻轻说:“妈,我们去找李老师吧。我想复读,想让她再教我数学。”
张桂芬猛地抬起头,泪眼朦胧中,她仿佛看到李淑琴站在乡中学的校门口,笑着向她挥手。阳光洒在李淑琴的银发上,像镀了一层温暖的金光。
第六章野菊花盛开的校园
七月的乡中学,野菊花铺满了操场四周。张桂芬带着周磊站在教学楼前,心里既紧张又愧疚。远远地,看到李淑琴抱着作业本走过来,穿着洗得发白的棉布衬衫,袖口依旧别着那串珍珠手链。
“李姐……”张桂芬的声音哽咽了,“我……”
“别说了。”李淑琴打断她,笑着看向周磊,“磊磊,准备好了吗?我们的复读班明天就开课了。”
周磊用力点头,眼睛红红的:“李老师,我一定好好学,不辜负您的期望。”
李淑琴摸了摸他的头:“这才是好孩子。”
张桂芬看着眼前的女人,心里五味杂陈。她想道歉,想解释,却发现任何语言都显得苍白无力。李淑琴仿佛看穿了她的心思,轻声说:“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我现在挺好的,这里的孩子很可爱。”
她们走进教室,里面已经坐满了复读的学生。黑板上写着“距离高考还有330天”,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照在孩子们认真的脸上。李淑琴走上讲台,拿起粉笔,写下工整的“函数”二字:“今天我们从基础开始,大家有不懂的随时问。”
张桂芬站在教室后门,看着李淑琴讲课的背影,突然想起三年前的那个傍晚,她拎着排骨汤敲开李老师家的门。那时的阳光也是这样温暖,那时的李老师也是这样温柔。
她悄悄退出教室,走到操场边。野菊花在风中轻轻摇曳,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她掏出手机,给教育局纪检科打了个电话,声音坚定:“您好,我要澄清一件事,李淑琴老师当年是无偿补课,是我撒谎举报了她……”
挂了电话,张桂芬深吸一口气。风拂过她的脸颊,带着泥土的芬芳。她知道,有些错误需要用一辈子来弥补,但只要开始醒悟,就不算太晚。远处的教室里传来李淑琴温柔的讲课声,夹杂着孩子们的提问声,在整个校园里回荡,像一首最动听的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