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骨头是其他垃圾,但鸡骨头、鱼骨头属于厨余垃圾……”10月16日上午,在渝中区南纪门街道凯旋路社区举行的一场垃圾分类知识课堂上,专业讲师手持实物道具,为现场观众耐心讲解垃圾分类时容易混淆的知识点。
现场,来自重庆交通大学国际学院的20余名留学生沉浸式参与了垃圾分类互动,这也是“洁净家园·你我同行”城市治理开放日主题活动分会场活动之一。
该活动由重庆市城市管理局指导,重庆市环境卫生事务中心、渝中区城市管理局联合主办,渝中区委宣传部、渝中区南纪门街道办事处、重庆市人民小学校、重庆十八梯传统风貌区等单位协办。
![]()
知识课堂:从一杯奶茶学起,破解分类难题
走进渝中区南纪门街道凯旋路社区,一场生动的知识课堂正展开,现场,专业讲师没有照搬条款,而是用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拆解难点。
“就像咱们平时喝的奶茶,很多同学可能会直接整杯扔进垃圾桶,但其实这里面藏着‘分类学问’。”讲师指着四色垃圾分类桶现场教学,“珍珠、椰果是厨余垃圾,而塑料杯、吸管和杯盖,要先擦干净残留的液体,再放进可回收物桶。记住‘先倒液体、再分食材和包装’的小技巧,就能轻松搞定奶茶分类。”
“原来有这么多细节!现在学会了,不仅在重庆能用,以后回国也能告诉身边的人。”现场,有留学生表示,垃圾分类不分国界,每一个小小的举动都能为地球减负。
“之前总把骨头混在一起丢,今天才知道差别这么大!”居民李阿姨翻着桌上的垃圾分类手册说:“回家得跟老伴儿好好说说,以后可不能弄错了。”
实践体验:留学生争当“推广大使”
理论课堂旁边,实践体验区的展板吸引了不少留学生的注意,智慧分类垃圾箱前更是排起长队,蓝色可回收物、绿色厨余垃圾、红色有害垃圾、黑色其他垃圾四类垃圾桶依次摆放,留学生们拿起塑料瓶、菜叶、废旧电池等模拟垃圾道具,沉浸式体验垃圾分类。
![]()
![]()
活动现场。
“我来试试!”来自重庆交通大学的留学生们率先上前,拿起一个塑料瓶毫不犹豫地投进可回收物桶,又仔细看了看手中的香蕉皮,准确放进厨余垃圾桶。“刚才课堂上学的都用上了,特别有成就感!”这名留学生笑着说。
来自贝宁的留学生凯文表示,垃圾分类与他的风景园林专业息息相关,他回到学校之后要担任“推广大使”,告诉更多朋友如何垃圾分类,比如喝完奶茶如何扔垃圾。
![]()
“环保是不分国家的!”来自孟加拉国的奕辰称赞,“重庆的智慧体验站很有趣,能边玩边学,学习了更多垃圾分类知识,中国真是一个很干净的国家。”
活动持续到中午,不少社区居民也主动加入。居民李阿姨则期待,社区能多组织类似的体验活动,干净整洁的社区环境让心情格外好,“今天又学又玩,比光听讲座有意思多了。希望以后能有更多机会,让大家一起把垃圾分类做得更好。”
活动主办方表示,未来,随着更多类似活动的开展,垃圾分类将真正成为重庆市民的生活新时尚。
上游新闻记者 谭旭 重庆国际新闻中心供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