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黄海之滨的青岛迎来一场关乎创意生态与产业未来的思想激荡,第十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在此隆重启幕。这场以“数智引领未来,版权创新发展”为主题的国家级盛会,不仅是对过往中国版权成果的“检阅”,更是对版权生态在数字浪潮中奋楫领航的战略前瞻。
置身于近五万平方米的广阔舞台,本届版博会汇聚57个展团、超1100家参展企业,五大板块相映生辉,系统梳理了“十四五”期间的版权工作成就。其意义远超单纯的展览展示,而是搭建了一个集成果展示、交易促进与国际对话于一体的高端平台,为加快建设文化强国提供了坚实的版权支撑。
全链重塑,为创新之火添“翼”。山东省版权保护与服务平台以“零见面、零纸化、零收费”的高效模式,累计受理作品登记申请超234万件。更有鹰眼监测系统构筑起技术“护城河”,为超30万摄影师精准识别侵权;山东出版的“双证护航”模式,则让每一件创作的生命周期都可追溯、可保护。一个从确权到维权的数智化闭环已然形成,版权保护从“事后维权”到“全程守护”,为“原创之火”提供了最坚实的制度性保障。技术,于此不再是冷冰冰的工具,更化身为版权生态中流动的正义。
数智为舟,渡传统文化越“山海”。“夫子的朋友圈”让孔子化身萌趣手办,“孔子全息舱数字人”可与观众侃侃而谈,打破了圣贤千篇一律的刻板印象。非遗技艺更在版权加持下巧思焕新:平度草编升级为时尚文创,山东博物馆通过3D建模复原明代服饰,打造出沉浸式的“衣以载礼”数字体验。《齐鲁文库》《黄河大系》等数据库,则将浩如烟海的古籍与地域文化,系统转化为可溯源、可交易的数字资产,文化不再沉睡于故纸堆,而在数字“洪流”中重获新生。
版权“下沉”,激活乡村与新产业。曹县汉服、鄌郚吉他凭借严密的版权布局,在激烈市场中树立起“品牌灯塔”;珞石机器人则以600余项专利夯实了智能制造的硬核根基。中国(青岛)音乐版权交易平台累计上线5万首作品,达成超4000万元交易额,印证了数字版权明晰的产业价值。尤为可喜的是,“记忆沂源”等乡村智能体项目,将质朴的乡土文化转化为数字资源,为“版权助农”开辟了充满想象空间的新路径。
从孔子IP扬帆出海,到《大河之洲》享誉世界,山东正以数智为翼,将版权锻造成跨越山海的文化之桥。这场盛会昭示着一个崭新的未来:当深厚的文明底蕴拥抱奔涌的数字浪潮,当完善的版权制度守护不熄的创新火种,中国IP必将在全球文化的灿烂星图中,点亮属于自己的时代光芒。(文/张建华 )
闪电评论,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qilushiping@iqilu.com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