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四川泸县53万亩再生稻迎来丰收。泸县通过推广“中稻+再生稻”的“一种两收”模式,并辅以机械化收割、秸秆还田、集中烘干等现代化农业管理,在省时省力的同时,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显著提升了粮食产量和经济效益。
10月14日,在泸县泸县兆雅镇雅龙水稻专合社的水稻基地,金黄的再生稻稻穗颗粒饱满,专合社管理人员正驾驶着大型收割机在稻田中穿梭作业。伴随着收割机的轰鸣声,一茬茬再生稻被快速“吞”入机器,完成收割、脱粒、碎杆还田等工序,一气呵成。
泸县兆雅镇雅龙水稻专业合作社机械手温中礼说:“我使用的是全喂入式联合收割机,每天能收割50亩左右,效率是人工的100倍以上。像这块田4亩,用机器10几分钟就收完了,不仅损失率低,还能实现秸秆还田,增加土壤的肥力。”
泸县地处川南,因独特的气候条件,可实现中稻+再生稻“一种两收”。再生稻是利用头季水稻收割后稻桩上存活的休眠芽,经过科学的水肥管理,实现第二季稻谷收获的种植模式。这种模式省去了重新播种、育秧和插秧等环节,切实减少了生产成本。
在距离水稻基地不远处的烘干中心内,谷物烘干机正在全力运转,合作社每天收割好的稻谷都会及时运到这里,经过大约13个小时的烘干处理后入库储存。
专合社管理人员温宇恒说:“我们这个烘干中心日处理能力最高可达140吨,最长13个小时就能烘干,除了服务本专合社,还为周边20多户水稻种植大户提供烘干服务,有效解决了阴雨天稻谷霉变的问题。”
“世兰香再生稻米是在不施肥不施药的情况下,利用稻桩和田间剩余养分,从高温到低温生长而成的一种两收特色产品,具有香甜润滑、富含营养、味美爽口的优点。”合作社社长薛世兰说。她承担了杂交中稻强再生力品种筛选试验,为全县选育推荐优质再生稻品种。
泸县兆雅镇雅龙水稻专业合作社先后荣获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全国农产品初加工示范社、泸州市先进农民合作组织等荣誉称号。“世兰香”“泸川庄园”等品牌曾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川·泸”牌再生稻米通过“中国绿色食品”认证。
“今年泸县再生稻蓄留面积达53万亩,目前全县再生稻已全面成熟,预计在10月25日前可全部完成收割。”泸县农业农村局种植业股股长贺利业介绍。
凭借独特的地理优势和气候条件,泸县可实现“中稻+再生稻”一种两收。全县中稻种植面积稳定在56万亩左右、再生稻蓄留面积稳定在52万亩以上,产量8万吨以上,再生稻面积、总产均居全省第一,被誉为再生稻“天府第一县”。(曾佐然、任丽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