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奶奶1英镑卖乾隆瓷瓶,拆迁户400块甩明代珍宝,AI算法正在终结捡漏神话。
英国一家慈善店的老太太把个插花瓶标价1英镑卖了,后来才知道那是清朝乾隆年间的东西,最后在拍卖会拍出一千一百五十万。福建有个拆迁户搬家时随手用达摩雕像换四百块钱,结果这雕像被专家看出是明代何朝宗的名作,拍出了一千二百多万。这种稀奇事最近几年经常能听到。
![]()
日本某拍卖会上有一面铜镜子标价一万五千块,后来才知道是明朝的礼制用器,最后卖了一千四百万。中国专家说它的纹饰藏着古代仪仗队图案,国外藏家当初只当普通镜子。南昌的王先生当年花一万块钱买下本破书,其实里面是宋朝的官方字典,后来拍出两千六百万,就因为缺了个角没人认得出身份。
![]()
最有意思的是王羲之的《平安帖》。清末差点被烧掉,后来有人花了五块钱买回家偷着藏了六十多年,最后拍出三亿多。现在专家说这些宝贝的价格都是经过专家考证、拍卖行宣传才涨上去的,普通人光看外表根本看不出价值。民国时候战乱加上大家不懂行,很多宝贝流到国外卖低价,现在国家重视文化,这些东西慢慢被找回来了。
![]()
现在网上卖古玩的规矩也变了。故宫研发了个AI系统,能识别八百多种瓷器,拍个照片就知道是不是真品。闲鱼和得物软件也加了这个功能,以后想靠运气捡漏基本没戏了。还有好多拍卖行都不标价格,说是怕担责任,其实可能是等国家定了调再慢慢抬价。最近听说有面铜镜去年在日本卖五十万,今年北京拍场变成一千四百万,翻了二十多倍。
![]()
福建那位古董贩子开始觉得达摩像是仿品,挂三千块钱都没人买,后来有人在社交平台认出真品,价格立马翻了几百倍。要是当初老太太知道那瓶子值钱,1英镑换成千万,够住几辈子了。现在这些故事总让人感叹,东西值钱不值钱全看谁认得出,普通老百姓再也没那个运气了。
![]()
专家们现在忙着给文物做鉴定,说有些书可能属于出土文物应该归国家,但查不出证据也没办法。不过科技确实快,故宫的AI项目说三年内多数瓷器都能看穿,到时候想蒙人也没法蒙了。那些靠直觉买中真品的人,以后估计真成绝版了。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