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罗斯发出核警告后,美国总统特朗普突然在援乌导弹一事上后退一步。关键时刻,美国媒体爆料称,欧盟想在2030年前做好与俄罗斯交战的准备。那么,特朗普为何暂缓向乌克兰提供“战斧”导弹?欧洲真想与俄罗斯开战吗?
近日,特朗普确认,将于10月17日在白宫会见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两人预计讨论的核心议题,就是美国是否会向乌克兰提供“战斧”巡航导弹。这是一款射程超过2000公里的远程武器,如果乌军获得并发射,理论上能打到莫斯科。但问题是,这不仅仅是武器援助,更意味着美国在军事上直接参与俄乌冲突。
![]()
俄方显然清楚这一点,在得知美国可能援乌“战斧”导弹的消息后,莫斯科的反应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激烈。俄罗斯官员发出警告称,如果美国向乌克兰提供“战斧”导弹,将被视为对俄直接挑衅。梅德韦杰夫甚至放出狠话,说“战斧”导弹具备核常兼备特性,一旦飞向俄罗斯,不管是谁发射的,俄方都会视为核攻击并作出核回应。虽然他的言论一向带有夸张成分,但这次的信号并不模糊:俄方是在警告美国:一旦越线,就可能引发核冲突。
正是在这股压力下,特朗普后退一步。他告诉媒体,美国“可能不会向乌克兰提供战斧导弹”,并强调任何激化局势的举动都是“新的侵略步骤”。这番话等于直接把泽连斯基晾在了半空中,也让欧洲那些希望美国出手的盟友措手不及。不难看出,特朗普的后退,表面上是谨慎,实际上是一次战略转向,他明白,美国若真把“战斧”导弹交给乌克兰,就等于在核威慑的边缘试探,而这个代价,显然是美国无法承受的。
毕竟,俄乌战争已经变成一场持久消耗战,而美国的核心利益在于掌握节奏,而不是被卷入其中。不久前,特朗普通过极限施压促成加沙停火,被国内舆论视为“外交胜利”,这也让他尝到甜头。现在他显然想在俄乌问题上复制这一模式,用“半威胁半妥协”的姿态逼普京让步。
![]()
可问题在于,普京并不是中东的那群领导人。他对外界施压的回应方式更直接,也更强硬。俄罗斯过去一个月不断释放信号,从举行“西部-2025”大规模演习,到加快部署防空系统,再到公开强调“准备好与任何敌人作战”,这些举动都表明,普京没有退让的意思。
与此同时,欧洲的反应也变得焦虑。欧盟委员会正在推动一份名为“2030年国防战备路线图”的文件,明确提出要在五年内“做好与俄罗斯作战的准备”。这不是口号,而是一份系统性计划:建设防空体系、扩大军工产能、整合地面防御、推进“无人机墙”、加快联合采购武器,甚至连预算都算得一清二楚,8000亿欧元,分阶段落实。
有分析认为,欧洲这次的姿态说明,他们对美俄关系的信任已经崩塌。欧盟领导层显然担心,一旦乌克兰失守,俄罗斯的军事压力就会逼近东欧边界,波兰、波罗的海三国甚至德国都可能受到威胁。因此,他们不敢再把安全寄托在美国的承诺上。特朗普的反复无常,让欧洲明白美国的安全伞,并非坚不可摧。
不过,欧盟再怎么热衷“自我防卫”,终究缺乏一个统一的战略核心。各国预算分散、军工体系碎片化、决策迟缓,这些问题在短期内都无法解决。而美国的摇摆,更让这种不确定感放大。不过,分析来看,普京要想“打完乌克兰再打欧洲”,也并不现实。俄罗斯在乌克兰战场上付出的代价巨大。西方制裁虽然没让俄罗斯经济崩溃,但长期消耗下,社会和工业体系都在吃紧。
![]()
在这种情况下,普京清楚不能无限扩大战线,他更多是在用威慑、演习和核警告制造心理压力。欧洲越恐慌,俄罗斯的谈判筹码就越多。这也是当前俄美欧三方博弈的核心:特朗普在权衡,普京在施压,欧洲在焦虑,而乌克兰则被挤压在夹缝之中。可以预见,这场博弈远未结束,核警告或许只是开始,而真正的较量,才刚刚进入新阶段。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