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心开窍于舌”。
舌头血管极其丰富,又与心脏密切联系,无论是心血运行情况,还是体内是否有“湿”“痰”“瘀”,常常会在舌上先露出端倪。中医诊疗中,医生往往会通过观察舌体、舌质、舌苔及舌下静脉,探查患者体内气血运行、津液代谢情况,从而管中窥豹了解其全身血管状态。
通常,以下三种舌象可能暗示血管有隐患。
![]()
舌色紫暗或见瘀点瘀斑
具体表现为整个舌头发紫或暗红发乌,局部可见紫色斑点,可能暗示血行不畅、有血瘀倾向。
舌体毛细血管网密集,当气血运行不畅时,其颜色就会由淡红变为紫暗。全身循环层面,常与血管血液流速慢、黏稠、管腔狭窄、弹性差等密切相关。
有这类舌象者,饮食要控油盐糖,戒烟限酒;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骑行、打八段锦、打太极等;保持情绪稳定与规律作息。
需注意,舌象是风险线索,并非最终诊断。出现以上舌象至少2周,且伴有胸闷、气短、易疲劳、头晕、下肢水肿等症状者,建议及时就医评估。
![]()
舌苔厚腻
表现为苔层糊在舌面,细密致密、发黏,就像抹了油,颜色呈白色或黄色。
舌苔是胃气上蒸而生,当痰湿上泛,就表现为厚腻苔,这与消化道疾病、高血脂、脂肪肝、代谢综合征有关。
建议清淡饮食,少油少糖,适量多吃蔬菜、全谷物和含优质蛋白食物,晚餐吃7分饱,睡前3小时不大吃大喝;每周进行规律的有氧和力量训练;规律作息,帮助代谢“去油腻”。
舌下脉络迂曲怒张
舌下络脉的粗细、颜色、曲张变化,常早于舌面颜色改变,是分析气血运行情况的窗口。
让舌尖顶着上腭,若舌下两条青筋明显粗大、弯曲,甚至偏紫黑;周围可见细小网状血络,提示血瘀,意味着静脉回流不畅、循环拥堵,与动脉硬化倾向、高血压、高脂血症密切相关。
平时可遵循番茄钟式活动(“种番茄”期间安排的小激励,能使下一个“番茄"时段更有动力)即每坐40~50分钟,就起身走3~5分钟;晚上可尝试抬高下肢一段时间,并用温水泡脚;注意体重管理,戒烟限酒;规律睡眠,合并打鼾或憋醒者需筛查睡眠呼吸障碍。
正常的舌象
正常的舌象为舌体不胖不瘦,色红舌、苔薄白,干湿适中,舌体灵活,舌下静脉不粗不曲。
生活中,我们可通过一分钟镜前自检来观察舌象。
检查前30分钟,不要喝咖啡、可乐和牛奶,避免吃色重或油重的食物,以防染苔误判。
观察时,要在日间自然光线下或白色日光灯下,不用彩色灯;自然张口,舌头轻伸、放松,每次别超过10秒,否则舌头颜色会被憋得失真。
可采用“3+1观测法”,先后观察舌尖、舌中、舌根,再把舌尖顶上腭,看舌下两条粗静脉是否异常。镶牙、残齿可造成局部苔偏厚、舌边有齿痕,需结合全身症状综合判断。
每周花1分钟做一次镜前自检,叠加年度体检与必要的专科评估,就能更早识别心脑血管风险,把隐患遏制在萌芽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