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点如潮水逆流 唯独心声不息
文 | Grace
最近重新捡回了纸质书,把放在书柜里发尘的雨果《悲惨世界》的胶塑拆了,这本书分为上和下,一部页数大概500多页接近600页,我大概是七八年前心血来潮买回来的,买回来连外包装的胶塑都没拆,就塞进了书柜,一放就过去了这么多年。
前段时间闲来没事,就走到书架突然发现这本书,拆开坐下来看看,还是觉得非常震撼,写得太好了,雨果的东西还是那么震撼人心,正因为时间越久远,才能验证他写的内容非常好,当然,能够看下一本这么长的小说,内心的平静一定是需要的,因为现在要分散你的时间渠道非常多,只要你打开手机,就能把一天时间安排的明明白白,光看手机就能无限消耗你的时间。
![]()
我前段时间发了一篇《人物》公众号写了把流浪动物带回家的一篇文章发给我朋友,他也超爱动物,把被主人弃养的四只猫一只狗都主动认领回家,他看到标题打开一看,他说:文章这么长,我已经很多年没有看过这么长的文字了,你可以简明扼要告诉我,讲了什么吗?“
我原以为我一片好心,把一篇适合他看的文章发给他看,得到的反馈应该是——看得太感动了。结果是他看我不回复,自己去把文章导进了AI,让AI告诉了他,这篇文章讲了什么东西。
我回复他:“一个人如果连一篇文章都没有耐心看的话,是不会获得幸福的。“他发了一个冷笑的表情给我,此时对话截然而止。从这里我开始反思,如果不从事文字的人而言,你让他看长文章,甚至是一本书籍,可以说是不可能的事。
也许是我自己从事文字工作很多年,对文字本身就很敏感,我会因为一个标题抓取到我的点,而把一篇文章看完了,我也会因为某一个词,而把一本书看了,我很难想象如果一个人一生都不去阅读文字,他内心会得到什么呢?
![]()
内心得到的平静我大多数来自于阅读,现在多了一项新的爱好是跑步,一个人跑步的时候是我内心最平静的时候,如果世界少了阅读和跑步,我会觉得自己只是行尸走肉的东西,内心毫无波澜,那些感受到的快乐,幸福,平静等等都是体验不到的。
我在看悲惨世界的时候,我女儿走过来跟我说,到底以前的作家是怎么做到写这么长这么多字的?如果他们没有收入,如何可以平静地写完这么多内容?
我也很难回答她的问题,确实现在如果没有收入,光靠热情去写书,是会活活饿死的,活在这个世界呼吸的每一道空气,都是需要金钱,不像以前的人,基本社会的人都活的很底层,已经没有什么物质上的问题可以击倒他们,他们能够靠内心世界丰满自己,所以以前的人很爱写作。
而现在的人,要先有钱了才会考虑更多自己的兴趣爱好,在没有钱面前谈理想是十分困难,又有点滑稽的,除非你过得非常自由,才能完全的获得真正的自由。
我还是很幸运自己可以捡回纸质书把书看起来,因为这样我才能重新回到13岁的自己,无忧无虑的看着雨果的《巴黎圣母院》,看很多不需要功利回报的“无用书”,看很多不需要看了学到什么知识的书,纯是喜欢看就看。
![]()

■ 编辑排版|June
■ 图片|来自AI制图
独立思考的人自会懂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