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从武汉会战之后,抗日战场上就陷入了拔河一样的拉锯之中。对于中国军队来说最艰难的时候刚刚到来,而日军为了打破局面也开始想方设法扩大占据优势。然而就是在这种情况下,1939年河南战场上作为第十三军军长的张轸却跟他的顶头上司汤恩伯关于是否应该带领部队和日军硬碰硬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
尴尬的身份
当张轸接任第十三军军长时,他其实已经预感到这个位置会相当棘手。这倒不是说张轸害怕和日军作战,作为一名勇猛善战著称的将领,和日军作战对于张轸来说求之不得,真正让他心中担忧的是怎么作为第十三军军长和自己的顶头上司汤恩伯相处。
![]()
第十三军是汤恩伯一手栽培的嫡系部队,尽管此时汤已升任第七集团军前敌总指挥,却他依然牢牢掌控着对第十三军的控制权。第十三军麾下三个师的师长全是汤恩伯的心腹,这样一来,张轸这个军长成了有职无权的"傀儡"。
如果论起资历,张轸并不虚汤恩伯,张翼三出身保定军校和日本陆军士官学校,这种背景即便是放在整个国民党军政体系中都是凤毛麟角的存在。在当时国民党部队体系中最吃香的是老蒋的黄埔系,而汤恩伯其实并不是黄埔出身,但是在自己干爹的帮助下,汤某人也成为了蒋介石的嫡系。
![]()
所以对于汤恩伯来说,他走的每一步都非常小心,他知道自己跟老蒋没有什么所谓的师生情谊,要想在老蒋心中占住位置,一方面要经常打几个胜仗露露脸,另一方面就是要牢牢控制住军队拥有自己的话语权。
![]()
很明显,汤恩伯不可能一直担任第十三军的军长,在其升任集团军总司令之后,汤肯定是想把第十三军交给自己最信得过的人的。但是张轸成为了第十三军的军长,这就让汤恩伯不得不多考虑老蒋此举意欲何为,是不是想要把自己架空了呢?
谁动了我的部队
1939年随枣会战期间,汤恩伯和张轸二人之间的矛盾终于彻底爆发。
当时日军进攻河南唐河、新野,所到之处烧杀淫掠无恶不作。张轸作为河南人,面对家乡遭受的苦难,心中悲痛异常,他毅然拒绝执行汤恩伯的撤退命令,下令部队与日军正面对抗。
![]()
实际上张轸的决定也体现了他和汤恩伯在抗日战略上的根本分歧。汤恩伯最讲求保全实力,但是张轸更想着怎么保境安民。在和日军的战斗中,第十三军第八十九师伤亡两千多人,这些士兵为了人民和百姓而牺牲,作为军长的张轸很心痛,但是最生气的却是汤恩伯,对于他来说第十三军的每一点损失都让自己寝食难安。如今自己发家部队这么大的损失也让他心中坚定认为,不能让张轸继续带领第十三军了,再这样下去,基本盘就要被打光了。
![]()
作为集团军司令的汤恩伯直接越过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直接向老蒋报告,要求免除张轸的军长职务,哪怕自己继续兼任第十三军军长职务也比让张轸来的好。面对汤恩伯的要求,重庆的蒋介石也非常抽象,面对唐文博的请求,蒋介石还真的答应了他,直接免除了张轸第十三军军长的职务。
![]()
神仙斗法
当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得知汤恩伯向蒋介石请求免除张轸的职务,然而老蒋还答应了他的时候,心中也是非常生气的。首先你作为一集团军总司令,不经过战区司令长官的同意,就越级向重庆方面沟通,本就是犯了兵家官场之大忌。再加上张轸其本人也是能征善战的,他本人并没有什么太大的过失,这样免除了他军长职务无疑也是不能服众的。
![]()
于是作为战区司令长官的李宗仁也向重庆方面请求对张轸之前的抗战功绩进行表彰。而老蒋也自知自己做的有些理亏对不住张轸,于是也发了一枚勋章给他,也在这一年,老蒋下令将张轸晋升为陆军中将。
![]()
然而对于这一事件漩涡中心的张轸来说,其内心无疑是相当悲凉的。自己带领部队英勇作战,面对日军奋起反击,保境安民,然而自己的所作所为并没有得到重庆政府的认可,反而免除了自己军长的职务。
![]()
后来虽然又给了自己一个游击司令的职务,并且晋升自己为中将,但是那都是先打了一巴掌,再给一个甜枣。自己之前所受的这种不公正的待遇造成的伤害是无法弥补的,也正是因为这种对老蒋的彻底失望,也导致后来在1949年,张轸在华中地区毅然进行了起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