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5年10月13日,万科企业的一纸公告在资本市场掀起巨浪:董事长辛杰因“个人原因”辞职,由黄力平接任。这位上任不足9个月的董事长匆匆离去,不仅创下了万科史上最短命的董事长纪录,更将这家曾经的行业标杆推向了自喊出"活下去"以来最危险的时刻。
辛杰的离职,最引人深思的莫过于那个资本市场心照不宣的"个人原因"。这四个字在中国商业语境中,往往意味着难以言说的深层变故。从2025年1月27日接替郁亮,到10月12日递交辞呈,辛杰在万科权力巅峰的259天,恰是万科在债务危机中挣扎求存的最艰难时期。
细究辛杰在万科的短暂任期,他的角色定位已然不同于以往的任何一任掌门。他并非深入一线抓销售、管项目的传统管理者,而是以大股东深铁代言人的身份,扮演着“救火队长”与“资源协调官”的双重角色。在此期间,深铁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向万科输送了超过259亿元的“救命钱”,这些低息借款成为万科在行业冰河期中维系现金流的关键血液。
与此同时,辛杰主导了一场深刻的组织变革,取消区域层级,由集团总部直接管理城市公司。这场被业内称为“削藩运动”的变革,本质上是危机下的权力上收,旨在提升决策效率、强化风险管控。然而,这项尚未完全落地的改革,随着主导者的离去,前景顿生变数。
辛杰的突然离职,至少为万科带来了三重危机:
首先,是信心危机的全面爆发,资本市场的反应最为直接。万科系股票与债券应声而跌。董事长的闪电更迭,无疑向市场传递出极其负面的信号,要么是公司内部治理存在重大隐患,要么是债务危机远比外界想象的更为严峻。在房地产行业信心比黄金更珍贵的当下,这种冲击可能是毁灭性的。
其次,是战略连续性的中断,辛杰代表的大股东意志与正在推进的组织重构,都需要时间的沉淀与执行的定力。新任董事长黄力平能否延续既定的战略方向?深铁对万科的支持承诺是否会因人而变?这些悬而未决的问题,让万科的自救之路平添变数。
第三,是领导力真空的挑战,在行业深度调整期,企业最需要的是稳定的领导核心来统筹复杂的债务重组、维持银行信贷、稳定团队军心。董事长的频繁更迭,势必导致战略摇摆、决策迟滞,让本就步履维艰的万科雪上加霜。
值得深思的是,辛杰的离去,不仅是一个人的退场,可能更更象征着万科一个时代的终结。从王石的时代奠基者,到郁亮的战略拓展者,再到辛杰的危机拯救者,万科董事长的角色演变,恰恰折射出中国房地产行业从黄金时代到黑铁时代的剧烈转折。
如今,新任董事长黄力平接手的,是一个内外交困的万科:销售端,市场持续低迷,去化艰难;融资端,信贷环境严峻,借新还旧压力巨大;管理端,组织变革半途而废,团队士气亟待提振。更严峻的是,万科的危机已超越企业个体层面,成为观察整个行业能否软着陆的风向标。
“活下去”这三个字,从六年前的未雨绸缪,到今天的切肤之痛,万科正在经历其四十年发展史上最严峻的考验。辛杰的匆匆离去,不仅带走了一位危机中的掌舵者,更带走了一段时间以来艰难建立起来的市场信心。新任董事长能否在废墟上重建信任,在危机中寻得生机,将决定这家曾经的行业标杆最终能否真正“活下去”。
万科的命运,已然悬于一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