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图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转发只为学习分享,侵权请通知必删。
在中国传统花鸟画中,菊花占据着一个独特而重要的位置。它与梅、兰、竹并称为“四君子”,是文人画家们钟爱的创作题材。历经千百年的描绘,菊花不再仅仅是一种观赏植物,而是被赋予了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成为中国人精神世界的一种象征。
![]()
一、凌霜傲骨:坚韧不拔的生命力
菊花最引人注目的特点,便是在深秋时节,当百花凋零、草木枯萎之时,它却迎风怒放。这种“我花开后百花杀”的自然特性,被文人画家们视为在逆境中坚守品格的绝佳象征。
![]()
在国画中,描绘菊花常常离不开秋天的环境。画家们会通过简练的笔触,勾勒出在萧瑟秋风、凛冽寒霜中依然挺拔舒展的菊枝。菊花的叶子可能已经斑驳甚至残破,但花朵却团团紧簇,颜色饱满,展现出一种不屈不挠的斗志。这种“凌霜傲骨”的精神,给予了无数在人生困境中的人们以巨大的精神慰藉和鼓舞。它告诉人们,真正的品格不是在顺境中展现,而是在严峻的考验面前,依然能够保持自我的风骨与尊严。
![]()
二、隐逸高洁:不慕名利的淡泊之心
在中国文化里,菊花很早就与隐士联系在一起。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以其“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为菊花奠定了隐逸的基调。他舍弃官场,归隐田园,在自然的怀抱中寻找生命的真谛,而菊花正是他这种淡泊、清高生活态度的伴侣。
在国画中,这一寓意得到了充分的视觉化表现。画家们常常将菊花描绘在篱笆边、庭院一角或幽静的山石旁,环境清幽,远离喧嚣。画面的构图往往疏朗、宁静,没有繁复热烈的场景。这种处理方式,意在突出菊花不与众花争春、安于寂寞的品格。它象征着一种不慕荣华、不趋炎附势的独立人格,一种在纷扰世界中保持内心平静与纯洁的智慧。对于古代的文人来说,欣赏或绘制菊花,是对自己理想中隐逸生活的一种向往和表达。
▼点击图片学国画▼
其它知识 书法知识
国学经典
![]()
三、长寿安康:吉祥美好的祝愿
除了精神层面的寓意外,菊花也具有非常积极的民间吉祥寓意。它的名字“菊”与“居”谐音,而“九”在中国文化中是阳数之极,象征长久,所以菊花很自然地与“长寿”和“长久安居”联系在了一起。
因此,在许多寓意吉祥的国画中,我们常常能看到菊花的身影。例如:
菊花与松树:组合成“松菊延年”的主题,祝愿老人健康长寿。
菊花与鹌鹑:因为“鹌”与“安”同音,画面寓意“居世安宁”,希望生活平安稳定。
菊花与九只鹌鹑:寓意“九世安居”,表达了家族世代和睦、长久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望。
这些主题的绘画通常作为祝寿或贺喜的礼物,充满了朴素而真挚的生活气息,体现了人们对健康、平安、幸福生活的向往。
![]()
四、君子之风:整体的品格象征
当菊花与梅、兰、竹并列时,它作为“四君子”之一的整体形象便更加鲜明。如果说梅花象征傲骨,兰花象征幽雅,竹子象征气节,那么菊花则集中代表了“淡泊”与“坚贞”。
它不像牡丹那样追求富丽堂皇,也不像玫瑰那样娇艳动人。它色泽温和,形态自然,于平淡中见韵味。这种朴素而持久的美感,正符合儒家文化中对君子“温润如玉”、“穷则独善其身”的理想要求。画家在描绘菊花时,注重表现其整体的姿态和神韵,而非仅仅追求外形的逼真。无论是用精细的工笔细细勾勒,还是用挥洒的写意大胆表现,其核心都是在捕捉和传达这种内在的君子之风。
![]()
国画中的菊花,是一个内涵极其丰富的文化符号。它既象征着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坚韧精神,也代表着远离世俗纷扰的隐逸情怀;它既承载着人们对长寿安康的朴素祝愿,也体现了文人雅士所推崇的淡泊高洁的君子品格。
从陶渊明的篱笆边到历代画家的宣纸上,菊花的精神内涵被不断地描绘和传承。直到今天,我们欣赏一幅菊花图时,依然能够感受到那种不惧风霜的顽强、那份甘于平淡的从容。它提醒着我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依然可以保有内心的坚守与平和,活出属于自己的、有韧性的精彩。
▼点击图片学国画▼
人物知识 山水知识 花鸟知识

点击:阅读原文,学习更多绘画知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