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引领水电发展新格局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水电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五年,在国家能源战略和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的指引下,水电行业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全面完成了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截至2025年,全国水电装机容量达到4.2亿千瓦,较“十三五”末增长8%,年发电量超过1.35万亿千瓦时,稳居世界第一。大型水电基地建设成效显著,金沙江、雅砻江等流域梯级开发有序推进,白鹤滩、乌东德等世界级巨型水电站全部投产发电,标志着我国水电工程建设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技术创新实现历史性跨越
我国水电装备制造能力实现全面突破,全球单机容量最大的100万千瓦水电机组全部实现“中国创造”,成功应用于白鹤滩水电站等重大工程。在超高坝建设技术领域,我国建成了世界最高的面板堆石坝、世界最高的碾压混凝土坝和世界最薄特高拱坝,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抽水蓄能技术取得重大进展,单机容量40万千瓦级、700米以上高水头抽蓄机组实现全自主化制造,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这些成就充分彰显了我国在水电投资开发、规划设计、施工制造、运营管理等方面的全产业链能力。
生态保护成就令人瞩目
“十四五”期间,水电行业始终坚持生态优先原则,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生态环境友好型水电站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全国水能利用率持续保持在95%以上高位水平,2024年达到95.8%,较“十三五”末提升2.3个百分点。鱼类增殖放流、生态流量泄放、栖息地保护等生态保护措施全面落实,流域水生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和修复。水电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模式日益成熟,为全球水电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
农村水电焕发新生机
农村水电建设在“十四五”期间取得新突破,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深入推进,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工作成效显著。通过实施技术改造和现代化提升,农村水电站运行效率大幅提高,发电能力显著增强,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靠的清洁能源保障。农村水电在促进偏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用电条件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
抽水蓄能建设加速推进
作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抽水蓄能电站在“十四五”期间迎来快速发展。全国抽水蓄能装机容量突破5000万千瓦,较“十三五”末实现翻番增长。一批大型抽水蓄能电站相继开工建设或投产运行,为电网调峰、调频、备用等提供了有力支撑。抽水蓄能电站布局不断优化,在促进新能源消纳、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国际合作开创新局面
我国水电企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推动水电技术、装备、标准、管理全方位“走出去”。在东南亚、非洲、拉丁美洲等地区承建了一大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水电工程,中国水电品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我国水电标准国际化进程加快,为全球水电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国际水电合作从单一项目建设向全产业链合作转变,合作层次和水平不断提升。
智能化建设取得新突破
智慧水电建设在“十四五”期间取得重要进展,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水电业务深度融合。智能巡检、智能运维、智能调度等应用场景不断拓展,电站运行效率和安全性显著提高。数字孪生技术在大型水电站得到推广应用,实现了物理电站与数字电站的实时交互和智能决策。智能化建设为水电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经济效益贡献突出
水电行业在“十四五”期间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024年水电行业实现利税总额超过2000亿元,直接和间接带动就业人数超过300万人。水电建设带动了装备制造、工程施工、材料供应等相关产业发展,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清洁水电的大规模开发利用,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绿色低碳转型发挥了重要作用。
标准化建设成效显著
水电行业标准体系在“十四五”期间进一步完善,发布实施了多项重要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标准化工作覆盖了规划设计、工程建设、设备制造、运行维护等全生命周期各个环节。我国水电标准在国际上的认可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为水电“走出去”提供了重要支撑。标准体系的完善有力促进了水电行业的技术进步和质量管理水平提升。
人才培养体系日臻完善
水电行业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建立了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通过校企合作、在职培训、国际交流等多种方式,培养了一大批水电规划设计、工程建设、运行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人才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创新能力持续增强,为水电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水电行业已成为吸引和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领域。
安全生产保持稳定向好
水电行业始终坚持安全发展理念,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重大以上事故得到有效遏制,事故起数和伤亡人数持续下降。安全生产责任制全面落实,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不断完善。应急管理体系进一步健全,应对突发事件能力显著提升。安全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水电行业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
工程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我国水电工程质量在“十四五”期间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多项工程获得国家优质工程奖和国际工程大奖。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全过程质量控制得到加强。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广泛应用进一步提升了工程质量水平。我国水电工程质量的提升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和赞誉。
移民安置工作创新推进
水电工程移民安置工作在“十四五”期间取得新进展,创新实施了多种安置模式和发展方式。移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后期扶持政策不断完善,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向好。移民安置工作的创新实践为水电开发创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流域综合管理成效显著
各大流域综合管理在“十四五”期间取得重要进展,实现了水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流域梯级调度水平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流域生态环境协同保护机制不断完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持续增强。流域综合管理能力的提升为水电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国际合作深度拓展
我国与各国在水电领域的合作在“十四五”期间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拓展。从单一项目合作向全产业链合作转变,从工程建设向技术标准、管理经验交流延伸。多边合作机制不断完善,合作成果更加丰硕。国际合作的深度拓展为我国水电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科技创新体系持续优化
水电行业科技创新体系在“十四五”期间进一步优化,产学研用结合更加紧密。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创新平台体系不断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显著提高,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科技创新体系的优化为水电行业技术进步提供了强大动力。
行业发展环境不断改善
水电行业发展环境在“十四五”期间持续改善,政策体系更加完善,市场机制更加健全。政府服务水平不断提升,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行业自律机制不断完善,市场秩序更加规范。发展环境的改善为水电行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条件。
数据来源:国家能源主管部门公开发布的统计资料和行业报告。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