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考研为何不香了?一年暴跌50万人,三大原因,哪个戳中了你的痛点

0
分享至

考研为何突然不香了?一年暴跌50万人,这三大原因,哪个戳中了你的痛点?
曾几何时,考研像是本科毕业生的“必答题”——自习室里永远抢不到的座位、图书馆闭馆时的星光、“二战三战”的咬牙坚持,甚至连奶茶店都能听到“肖四肖八”的讨论。从2015年的165万到2023年的474万,近八年里考研人数一路飙升,仿佛不踏上这条船,就错过了人生的“快车道”。但谁也没料到,风向说变就变:2024年报名人数直接降了36万,2025年更狠,再跌50万,定格在331万,创下了2016年以来的首次“两连降” 。
那些曾经挤破头要进的考场,如今不少座位空了出来;曾经摩拳擦掌的“考研搭子”,转头去投了简历、备了公考。到底是什么让年轻人突然不爱考研了?是学历“泡沫”破了,还是大家终于想明白了?
一、 算不过来的账:读研的“性价比”崩了
让年轻人放弃考研的第一根稻草,往往是“算账”算明白了。以前大家总觉得“读研=高薪=好工作”,但现在这笔账怎么算都不划算,不少人干脆喊了停。
先看经济成本。教育部早有规划,“十四五”末专硕占比要达到60%左右,现在这个目标已经超额完成,2025年专硕占比甚至到了65%。可专硕跟学硕不一样,学硕一年学费也就几千块,还有国家补贴,专硕呢?动辄2万起步,热门专业比如金融、MBA能涨到8万,而且多数没有补贴。更坑的是,以前专硕学制多是2年,现在纷纷延长到3年,等于多花一年的生活费和学费,对普通家庭来说压力不小 。
再算机会成本。2024届本科应届生平均起薪是5862元,读研3年下来,光少赚的工资就有21万左右。更闹心的是,“研究生溢价”还在缩水——一线城市互联网、金融行业,研究生比本科生的薪资差从2020年的35%降到了2025年的18%,有的技术岗甚至出现“本科生+2年经验”比应届研究生工资还高的情况 。花了钱、耗了时间,最后未必能比早工作的同学赚得多,这种“投入产出差”,让不少人打了退堂鼓。
更现实的是,现在研究生找工作也不“香”了。随着招生规模扩大,2022年在学研究生已经有365.36万人,十年间翻了一倍多,研究生的稀缺性早没了。全国甚至有40多所高校的在校研究生数超过了本科生,“本研倒挂”成了常态,想靠研究生学历“躺赢”就业根本不现实 。与其赌三年后的未知,不如抓住当下的工作机会,这成了很多人的新选择。




二、 政策变了天:“好考”的专硕不香,“严出”的门槛太高
考研降温,跟国家对研究生教育的政策调整直接挂钩。以前专硕扩招是“引流神器”,现在却成了“劝退利器”,加上“严进严出”的新规,不少人望而却步。
先说专硕的“吸引力滑坡” 。2020年教育部提出“新增硕士点原则上都是专硕”,这几年专硕名额确实涨了不少,但问题也跟着来了。除了学费高、学制长,就业市场对专硕的偏见还没完全消除,有些企业招聘时明里暗里优先学硕。更关键的是,专硕的“水分”被挤掉了——以前有人觉得专硕“好考、好毕业”,现在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复旦大学要求专硕必须有6个月企业实习,西北工业大学把论文查重率降到10%,想“靠文凭”根本不可能 。
再看“严出”的威慑力。2023年8月学位法草案提请审议,这是学位条例颁布40多年来的首次全面修订,明确要“确保学位授予质量”,还加大了对学术不端的查处力度。各地高校也跟着动真格:清华大学2025年一口气清理了127名未完成学业的研究生,不少学校还延长了硕士就读年限,以前“考上就稳了”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对那些本来就不是为了学术、只是想“镀金”的考生来说,这无疑是泼了盆冷水:万一考得上、毕不了业,岂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三、 路不止一条:考研不再是“独木桥”
以前毕业生的选择好像只有“考研vs就业”,现在不一样了,考公、留学、学技能,条条路都能走,考研的“唯一性”被打破了。
最明显的是考公热的分流。2024年国考报名人数首次突破300万,2025年还在涨,本科生占比高达68%,比2020年提了12个百分点 。对追求稳定的年轻人来说,考公的“确定性”比考研强多了——考上就是铁饭碗,不用赌三年后的就业行情,自然愿意把精力往这上面倾斜。
留学的性价比也回来了。受汇率和政策影响,现在出国读研成本降了不少,英国多数硕士学制只要1年,澳大利亚放宽了工作签证,新加坡还增加了理工科奖学金,留学总成本比2020年下降了15%-20%。2022-2023学年,中国大陆赴美读研究生的人数有12.6万,占赴美留学生总数的43.5%,已经开始反弹 。对那些不想卷国内考研的学生来说,留学成了更灵活的选择。
还有职业教育的崛起。人社部数据显示,2025年技能型人才缺口有3000万,计算机运维、新能源技术这些职业培训的毕业生就业率能到92%,部分薪资还超过普通本科生 。华为、字节跳动这些企业还推出了“实习转正绿色通道”,只要技能过硬,不用研究生学历也能进大厂。与其死磕考研,不如学一门实打实的技能,这成了很多务实派的选择。
四、 心态变了:00后不想再“为学历拼命”
最后一点,也是最根本的变化——以00后为代表的新一代毕业生,价值观不一样了。他们不再盲目信奉“学历至上”,更在意生活质量和个人感受,考研自然不再是“必选项”。
以前的考生总觉得“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现在的年轻人更懂“及时止损”。有高校老师分享过一个案例:他的研究生纠结两份工作,一份年薪30万,一份10万,最后选了后者,就因为怕30万的工作要加班 。这种“宁要轻松,不要高薪”的心态很普遍,对他们来说,考研要熬大夜、背考点,考上后还要面对学业压力,性价比实在太低。
而且盲从的“水分”被挤出去了。2022年考研一年涨了80万人,其中不少人是“随大流”——就业难就先考研,根本没想清楚自己要什么,导致考场缺考率高达1/4。现在大家慢慢想明白了:考研不是逃避现实的“避风港”,如果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只是为了拖延就业,最后只会更被动。2024年数据显示,本科应届毕业生直接就业的人数占比在增长,这正是理性回归的证明 。
其实考研降温不是坏事,反而说明教育正在回归本质。那些真正热爱学术、需要学历提升的人留下了,那些盲目跟风、逃避现实的人离开了。对年轻人来说,不管是考研、就业还是留学,关键是想清楚自己要什么——毕竟人生从来不是只有一条路,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中纪委周末再打虎!“70后”副部任上落马,上周25人通报被查,3名中管干部同日被处分

中纪委周末再打虎!“70后”副部任上落马,上周25人通报被查,3名中管干部同日被处分

上观新闻
2025-11-03 11:19:08
江苏明确 : 可休5天以上,工资照发

江苏明确 : 可休5天以上,工资照发

现代快报
2025-11-03 09:14:10
两弹一星元勋姚桐斌,被一闷棍结束生命,年仅46岁

两弹一星元勋姚桐斌,被一闷棍结束生命,年仅46岁

霹雳炮
2025-11-01 21:05:52
上官正义被派出所控制?手机被没收?就是因帮忙解救了被贩卖婴儿

上官正义被派出所控制?手机被没收?就是因帮忙解救了被贩卖婴儿

恪守原则和底线
2025-11-02 15:31:49
东部再无全胜队!尼克斯送公牛首败 布伦森9000分里程碑吉迪三双

东部再无全胜队!尼克斯送公牛首败 布伦森9000分里程碑吉迪三双

醉卧浮生
2025-11-03 10:27:36
许昌胖东来生活广场内突发伤人事件,多方回应:发生于一楼大厅,嫌犯已被当场抓获

许昌胖东来生活广场内突发伤人事件,多方回应:发生于一楼大厅,嫌犯已被当场抓获

潇湘晨报
2025-11-03 11:29:11
关于爸妈的瓜能有多炸裂?网友:这搁古代都是浸猪笼的大罪啊!

关于爸妈的瓜能有多炸裂?网友:这搁古代都是浸猪笼的大罪啊!

解读热点事件
2025-11-02 14:48:17
乌军投降了,红军城大鱼落网,俄凌晨击落6架敌机,基辅封锁消息

乌军投降了,红军城大鱼落网,俄凌晨击落6架敌机,基辅封锁消息

影孖看世界
2025-11-02 23:36:09
杭州婚宴翻车了:新娘换装85分钟,22桌宾客走了一半,网友:活该

杭州婚宴翻车了:新娘换装85分钟,22桌宾客走了一半,网友:活该

刘哥谈体育
2025-11-02 14:32:38
随着王艺迪4-3夺冠,莫雷加德4-0横扫!奖金榜出炉,最高28.4万

随着王艺迪4-3夺冠,莫雷加德4-0横扫!奖金榜出炉,最高28.4万

知轩体育
2025-11-03 01:21:49
太辣眼:64岁高市早苗的“身体外交”!

太辣眼:64岁高市早苗的“身体外交”!

仕道
2025-11-03 10:11:14
人事|多名省级党委常委密集履新

人事|多名省级党委常委密集履新

鲁中晨报
2025-11-03 09:43:25
活的大闸蟹不能“坐”上海地铁?一天十几人被拦下,“建议另寻出行方式”

活的大闸蟹不能“坐”上海地铁?一天十几人被拦下,“建议另寻出行方式”

新民晚报
2025-11-02 21:39:38
中共中央批准,开除王建军党籍

中共中央批准,开除王建军党籍

新京报
2025-11-03 11:16:46
“要把最坏的时代变成最好的时代”,郑丽文就任,承诺缔造两岸和平

“要把最坏的时代变成最好的时代”,郑丽文就任,承诺缔造两岸和平

环球网资讯
2025-11-03 07:01:21
退休后3年必办3个证,少1个可能少拿万元

退休后3年必办3个证,少1个可能少拿万元

白浅娱乐聊
2025-11-01 12:22:04
太震撼!泰州队夺冠请全城人免费喝奶茶,喜茶员工手都抡冒烟了…

太震撼!泰州队夺冠请全城人免费喝奶茶,喜茶员工手都抡冒烟了…

火山诗话
2025-11-03 11:10:44
莫兰特禁赛!灰熊6人上双仍输猛龙 巴恩斯19+12+8巴雷特27+6+6

莫兰特禁赛!灰熊6人上双仍输猛龙 巴恩斯19+12+8巴雷特27+6+6

醉卧浮生
2025-11-03 09:36:31
工信部突然鼓励燃油车?给燃油车补贴,释放什么信号?

工信部突然鼓励燃油车?给燃油车补贴,释放什么信号?

大道微言
2025-11-01 08:58:16
开拓者官宣召回杨瀚森!未来下放只训练不比赛?队记解析核心原因

开拓者官宣召回杨瀚森!未来下放只训练不比赛?队记解析核心原因

罗说NBA
2025-11-03 08:35:00
2025-11-03 12:15:00
慧眼看世界哈哈 incentive-icons
慧眼看世界哈哈
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4374文章数 208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教育要闻

北京五部门发文,9项措施鼓励高校毕业生在京就业

头条要闻

媒体:高市早苗发表涉台错误言行 中方直接"亮剑"

头条要闻

媒体:高市早苗发表涉台错误言行 中方直接"亮剑"

体育要闻

开拓者官宣召回杨瀚森 队记解析核心原因

娱乐要闻

录音彻底揭露知名导演王家卫的体面

财经要闻

马斯克:未来5-6年传统手机与App将消失

科技要闻

马斯克为这事开骂:“他们什么都不懂”!

汽车要闻

超跑同款磁流变减振 深蓝L06包你开得爽

态度原创

健康
家居
本地
公开课
军事航空

核磁VS肌骨超声,谁更胜一筹?

家居要闻

吸睛艺术 富有传奇色彩

本地新闻

全网围观,到底多少人被这个野人大学生笑疯了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军事要闻

美总统威胁对尼日利亚动武 尼方回应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