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三湘都市报,10月13日,有网友发布视频称在泰国旅游时,遭遇强制消费,导游态度嚣张,用中文威胁游客“不消费就让你回不了中国”“到了免税店让你上不了车”等,还手指拍摄者要求“把视频给我删了”。
事件曝光后,泰国国家旅游局表示将严肃处理涉事导游和旅行社。泰国旅游警察第一局代理局长颂差亲自带队调查。
目前,涉事导游已被泰国警方逮捕,他承认因游客购物太少无法获得回扣而恐吓游客。此外,涉事旅行社的两名负责人也因非法从事导游行业工作被捕,面临最高2年监禁和50万泰铢(约10万元人民币)的罚款。
我看视频中,一名导游态度嚣张,用中文威胁游客:“不消费就让你回不了中国”、“到了免税店让你上不了车”,甚至还手指拍摄者要求“把视频给我删了”。这般言行,哪里还有半点服务者的姿态?分明是黑社会做派!
更令人愤慨的是,这并非偶发事件,涉事导游李海是中国籍公民,无合法导游证,长期在泰国非法执业。他通过低价旅行团吸引游客,行程中频繁安排购物点并收取回扣,对不消费游客采取言语威胁、限制人身自由等手段。而且,此人早在2018年就曾因辱骂游客、强迫购买乳胶枕被泰国警方逮捕,屡教不改,气焰嚣张,令人发指!
泰国旅游部门此次反应迅速,逮捕涉事导游及旅行社负责人,并表示将严肃处理,这种“亡羊补牢”的做法值得肯定。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类强制消费事件绝非泰国独有,也不是今天才出现。从云南到香港,从国内到出境,低价团、零负团费衍生出的“购物陷阱”和“强制消费”问题,多年来一直是旅游市场的顽疾。
为何此类问题屡禁不止?究其根源,不外乎三点。
其一,“低价诱惑”的商业模式是罪魁祸首。一些旅行社以明显低于成本的价格招揽游客,其盈利完全依赖购物回扣和自费项目提成。游客看似捡了便宜,实则落入精心设计的消费陷阱。这种扭曲的商业模式,必然导致导游与游客之间的对立关系,导游不再以提供优质服务为己任,而是变成了强买强卖的“监工”。
其二,监管缺失与处罚不力助长了嚣张气焰。李海在2018年就已因强迫购物被捕,为何仍能重操旧业?这暴露出监管链条的断裂和违法成本的过低。如果每次查处都只是罚款了事,而不从根本上铲除非法经营的土壤,那么“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戏码就会不断重演。
其三,部分游客贪图便宜的心理也为这类非法旅行团提供了生存空间。面对明显低于市场价的旅游产品,不少游客心存侥幸,结果往往是“贪小便宜吃大亏”。
整治旅游市场乱象,必须拿出刮骨疗毒的勇气和铁腕治乱的决心。
对旅游目的地国而言,应完善监管机制,提高违法成本。如今泰国警方以“非法从事导游行业工作”逮捕涉事人员,最高可判2年监禁和50万泰铢罚款,这种严厉处罚无疑具有强大震慑力。但更重要的是建立长效机制,如推行电子导游证、设立旅游警察队伍、建立“黑名单”制度等,让非法导游无处遁形。
对客源国来说,则应加强出境旅游教育,引导游客理性消费。中国文旅部门可定期发布出境旅游提示,曝光不诚信旅行社,帮助游客识别“低价陷阱”。同时,加强与热门目的地国的监管合作,建立跨境旅游投诉和应急处理机制,共同维护旅游市场秩序。
对游客而言,要树立理性消费观念,自觉抵制不合理低价团,选择正规旅行社,签订规范旅游合同,遇到强制消费时勇于维权、及时取证报警,而不是一味忍气吞声。
旅游本是愉悦身心的美好体验,任何人都不该在威胁与恐惧中完成旅程,当导游变成“导购”,当美景配上威胁,旅游的本质就已异化。嚣张导游不治不行,强制消费不除不行!期待各方共同努力,还游客一个安心、舒心、开心的旅游环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