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沈阳日报)
转自:沈阳日报
浑南区白塔街道天街社区秉持“党建引领、居民自治、共建共享、便民安民”理念,创新打造手机“即时铃”、座机“服务铃”、微信“联动铃”的响应机制,实现居民诉求“一呼就应”,使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家门口升级。
手机“响铃”
民意直达“秒应答”
为让居民诉求“不压线”,社区搭建多元“拨号渠道”:“新街坊书记信箱”是24小时在线的“语音留言”,网格员每天入户是“面对面拨号”,每个月的民情恳谈会更是围坐一堂的“群通话”。居民“拨需求”、社区“手机响”,即时互动解决百姓操心事、烦心事。社区党组织是“响铃”后的调度中枢——依托居民议事厅、党建联席会两大平台,整合党员、志愿者、共建单位力量,形成问题共议、资源共享、难题共解的“接铃机制”。
入秋后,网格员巡查时发现一处角落杂草丛生,既影响美观又存在火灾隐患。社区党总支“手机铃一响”,立即联动党建成员单位、党员志愿者组建服务队,30余人手持工具分工协作,2小时清理300余平方米杂草并平整场地。
座机“响铃”
全龄服务“不占线”
“孩子没人带,可拨打社区‘托育热线’帮忙解决;周末想提升自己,可拨打社区‘夜校座机’选择学习课程!”年轻妈妈张女士口中的“座机”,是社区为全龄居民打造的“专属服务铃”。通过座机“响铃”机制,将暖心服务持续精准送到不同年龄段居民的心坎上。针对幼儿群体,社区“阳光托育托管班”配备了专业老师,解决双职工带娃难题;定期举办亲子绘本阅读会、开办育儿指导课,帮助家长提升育儿能力。对于青年群体,社区“青年夜校”开办瑜伽、书法、短视频剪辑等课程,既丰富居民业余生活,又搭建起社交平台。针对老年群体,“银发学校”开设了健康养生、智能手机培训等课程和合唱队、书法班、健身气功社团,让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除了“专线服务”,社区还通过举办“邻里节”,拉近居民之间的距离,聚起了浓浓的邻里温情。
微信“响铃”
平安志愿“群响应”
“@所有人 暑假平安志愿活动报名啦!”社区微信群里一条“响铃通知”,很快聚起一群“红马甲”——这是天街社区的微信“联动铃”,以社交互动为纽带,让平安守护一呼百应。暑假期间,社区微信群发起“平安守望夏日送清凉”活动,身穿红马甲的“小小引导员”成了街头亮色:孩子们在家长的陪同下,在商场、地铁口为行人指路、劝导文明。“微信铃一响,大家都愿意来帮忙!”参与活动的学生家长说。这支平安队伍里,党员带头当“守望员”,负责日常巡逻、排查隐患、调解纠纷;青少年化身“引导员”,用实际行动传递志愿精神。如今的社区党群服务站,集党员活动、便民服务、文化娱乐于一体,成了“微信响铃”背后的坚实阵地。
下一步,天街社区党总支将继续打磨“响铃机制”,创新治理、优化服务,让基层治理的“暖铃声”更响、更久,为居民打造更幸福的美好家园。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主任记者 梁馨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