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
![]()
前言
塔利班外长穆塔基2021年夺权后首访印度,本想重启双边关系,却栽在性别争议上。
首场发布会清一色男记者,被印度新闻界骂“侮辱民主”;改请女记者后,面对“女性何时返校”提问,他用“280万女学生”数据辩解,当场被女记者揭穿谎言。
阿富汗仍是全球唯一禁止女性参与中学教育的国家。
![]()
男记者专场挨轰,印度外交部装糊涂
2021 年,塔利班掌权后的阿富汗,在国际社会的认可之路上艰难前行。
塔利班政权急需通过外交活动来争取更多国家的承认,改善自身国际处境。
而印度,作为南亚地区的重要国家,在国际事务中有着一定影响力,自然成为塔利班试图突破外交困境的重要目标。
于是,塔利班派出外长穆塔基访印,本期望借此开启与印度关系的新篇章,却没料到,这趟访问从一开始就状况百出。
![]()
穆塔基访印的首场发布会,就像是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千层浪。发布会现场,竟然清一色全是男记者,没有一位女性的身影。
在一向标榜民主自由的印度新闻界看来,这无疑是对 “民主原则” 的公然冒犯。
印度新闻俱乐部迅速发表声明,措辞严厉地 “强烈谴责” 这一行为,指责其 “侮辱印度民主原则”;编辑协会更是毫不留情,直接质问“在印度地盘上搞性别歧视,脸呢?”
面对如此强烈的舆论风暴,印度外交部却出人意料地选择 “装糊涂”,声称 “我们没参与组织”。
这一回应实在难以服众,毕竟活动是在印度的土地上举办,印度外交部的 “置身事外” 说法,让人们不禁心生疑惑,也引发了更多猜测。
![]()
改请女记者还被骂,塔利班数据根本站不住脚
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之下,塔利班不得不紧急调整策略。
周日的那场发布会,情况似乎有了改观。女记者们终于被允许进入会场,而且不用戴头巾,男记者们也颇为绅士地主动给女记者们让出前排座位。
海德尔一度将这视为 “媒体团结时刻”,然而,这短暂的和谐很快就被打破。
![]()
女记者苏哈西尼・海德尔周日也和男记者一同来到现场,她的内心满是失望与担忧。
她原本期待印度政府能够挺身而出,展现出应有的立场和担当,说几句硬气话。然而,印度政府的沉默让她大失所望。
更让她忧虑的是,塔利班在印度都能举办这样一场 “全男会”,如果这种情况得不到纠正,日后会不会成为一种惯例,其他组织或国家纷纷效仿呢?
这种 “坏榜样” 的影响,可能会对印度乃至整个地区的民主自由环境带来潜在的威胁。
![]()
在发布会上,当有记者问起 “阿富汗女性啥时候能回学校” 这一关键问题时,穆塔基给出了一串令人咋舌的数据:“全国 1000 万学生里,280 万是女的,宗教学院教育能读到最高阶段,就是有些领域限制,这不代表反对教育。”
可现场的女记者们可不是那么好糊弄的,她们当场就拆穿了这一说法:“扯呢!事实根本不是这样!”
毕竟,联合国早就指出阿富汗是全球唯一禁止女孩上中学、大学的国家,女性出门必须有男性监护人陪同,工作机会也基本被剥夺。
今年 7 月,国际刑事法院更是因为 “迫害女性构成反人类罪”,要对两名塔利班高层发出逮捕令。在这些确凿的事实面前,穆塔基的数据显得如此苍白无力,不堪一击。
海德尔一针见血地指出,穆塔基不过是被骂怕了,为了应对舆论压力,不得不改变策略,试图用这些站不住脚的数据来掩盖阿富汗女性面临的真实困境。
![]()
印度这步棋,到底图啥?
那么,塔利班为何非要在这个时候访印呢?这背后有着深刻的利益考量。一方面,塔利班急需外交承认,渴望在国际舞台上获得合法地位,融入国际社会。
另一方面,近年来塔利班与巴基斯坦的关系日益紧张,塔利班希望通过与印度走近,来平衡与巴基斯坦的关系。
而印度这边,虽然尚未正式承认塔利班政权,但也释放出了一些善意的信号。
穆塔基与印度外长苏杰生会面后,印度将驻喀布尔的使团从办事处升级为大使馆(2021年后曾关闭的那个),还给予穆塔基联合国安理会的旅行豁免,允许他来印度访问。
![]()
然而,印度的这一系列举动并非没有争议。
印度一直自诩为 “世界最大民主国家”,与一个在女性政策上饱受诟病、被指压迫女性的政权走得太近,这让印度国内的民众产生了诸多质疑。
就像海德尔所问的那样:“跟塔利班合作有理由,但印度愿意在原则上让步到啥地步?承认一个欺负女性的政权,咱这民主价值观还要不要了?”
印度似乎陷入了一个两难的境地,既想与塔利班套近乎,获取一定的地缘政治利益,又不想因为此举而被国内民众指责 “没原则”,失去民心。
![]()
对于塔利班而言,穆塔基的这次访印,说是 “重启关系”,实则更像是一场试探。
塔利班在试探印度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容忍其现行政策,尤其是女性政策。
同时,也是在试探国际社会对于其与印度走近这一行为的反应,是否会因此而在承认问题上有所松动。
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塔利班若不真正改变女性政策,国际社会很难对其敞开承认的大门。
![]()
穆塔基这趟访印之旅,从最初的 “全男发布会” 引发轩然大波,到后来被女记者拆穿谎言,整个过程可谓是闹剧连连。
表面上看,这只是发布会组织和应对上的失败,但深入分析就会发现,其背后反映的是塔利班的女性政策与国际社会主流价值观之间的巨大冲突,而印度则尴尬地夹在中间,左右为难。
![]()
外交不是过家家,原则底线不能松
外交关乎国家的利益、形象和未来。印度想要拉拢塔利班,拓展自身在阿富汗的影响力,这一点可以理解。
但拉拢并不意味着可以放弃原则和底线。如果为了所谓的 “外交成果”,就与一个压迫女性的政权称兄道弟,当国内老百姓提出质疑时,政府又该如何自圆其说呢?
![]()
“民主”“平等” 这些美好的词汇,绝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而应该体现在实际行动中。
对于塔利班来说,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想要真正被国际社会所承认和接纳,仅仅改变发布会的邀请名单是远远不够的。
只有拿出实际行动,真刀真枪地改革女性政策,保障女性的基本权利,才能赢得国际社会的尊重和认可。否则,即便在全球各地四处奔走开展外交活动,最终也只能落得个孤家寡人的下场。
![]()
结语
这场看似发生在阿富汗和印度之间的外交风波,其实也给所有国家敲响了警钟。外交策略可以灵活多变,但在涉及到基本的原则和道德底线问题上,绝不能有丝毫的软化和妥协。
只有坚守原则,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国际舞台上赢得真正的尊重和地位,实现可持续的和平与发展。
这不仅仅是阿富汗和印度需要思考的问题,更是整个国际社会都应该深刻反思的课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